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抗震规范题目.xls

17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2453034
  • 上传时间:2017-07-24
  • 文档格式:XLS
  • 文档大小:3.63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抗震设防标准1.设防烈度 查附录A2.设防类别民用建筑:邮电通信建筑:第一章 抗震设防Page 13.设防标准表格4.设防标准调整a)设防类别 《分类标准》3.0.31.甲、乙类提高一度抗震措施,地震作用计算不调整2.丙类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均不调整3.丁类降低一度抗震措施,地震作用不调整b)建筑场地 《抗规》3.3.2~3 P71.I类时,丙类建筑降低一度抗震构造措施2.Ⅲ、Ⅳ类时,地震加速度0.15g和0.30g的地区分别提高一度抗震构造措施c)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范围内的丙、丁类建筑,提高一度抗震措施Page 2二、抗震概念设计1.场地和地基划分标准见4.1.1 P182.地基和基础设计《抗规》3.3.4~5 P73.建筑形体规则性a)平面不规则 图例见条文说明3.4.3 P270平面不规则抗震设计要求见3.4.4-1 P9b)竖向不规则 图例见条文说明3.4.3 P271竖向不规则抗震设计要求见3.4.4-2 P104.不规则程度要求 条文说明3.4.1 P268a)不规则: 超过上表中两项以下指标b)特别不规则: 1.超过上表中三项或三项以上指标2.具有下表中一项指标。

      3.具有上表两项且其中一项接近下表指标c)严重不规则: 多项超过3.4.4条限值,或某项大大超过5.防震缝 3.4.5及条文说明 P10/P272Page 3三、抗震结构体系1.结构体系要求 3.5.2~3 P112.结构构件要求 3.5.4 P113.构件连接要求 3.5.5 P12四、结构分析1.线性静(动)力法 3.6.1 P122.弹塑性分析法 3.6.2 P123.重力二阶效应 3.6.3 P124.横隔板刚柔性 3.6.4 P125.平面结构模型 3.6.5 P136.计算机分析要求 3.6.6 P13五、非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围护墙和隔墙,幕墙,装饰贴面六、结构材料与施工1.钢筋 3.9.2-2(2) P143.9.3-1 P152.混凝土 3.9.2-2(1) P143.9.3-2 P153.砌体结构 3.9.2-1 P144.钢结构 3.9.2-3 P143.9.3-3 P155.施工要求a)钢筋替代 3.9.4 P15b)先砌后浇 3.9.6 P156.水平施工缝 3.9.7 P15Page 4一、基本概念1.场地类别a)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要求 4.1.3 P18无实测资料可查表4.1.3 P19b)覆盖层厚度 4.1.4 P191.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各层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2.地面5m以下,波速大于其上各土层2.5倍,且其下均不小于400m/s的土层顶面注1: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可不考虑。

      注2:火山岩硬夹层厚度从覆盖土层中扣除c)等效剪切波速式4.1.5-1式4.1.5-2d)确定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查表4.1.62.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a)不考虑改影响的条件 4.1.7-1 P20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2.非全新世活动断裂3.抗震烈度8、9度时,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和90mb)最小避让距离查表4.1.7 4.1.7-2 P20c)避让范围内只能建造分散的、低于三层的丙、丁类建筑,此时提高一度抗震措施注: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按具体情况在1.1~1.6范围内采用3.天然地基和基础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见《地基规范》第二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Page 5二、液化土1.液化土判别 (饱和粉土和沙土)a)液化初判 4.3.3 P23注1:6度的乙类建筑按7度判定,甲类则需要专门研究 4.3.1 P23注2:非液化土层厚度取粉沙土与地下水位重合处厚度b)标准贯入试验 4.3.4 P23一般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土的液化;但对于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

      注1: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均为不液化土Page 62.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a)液化指数 4.3.5 P25只判别15m液化时,15m以下两者取值相等b)液化等级 查表4.3.5 P253.抗液化措施a)抗液化原则 查表4.3.6 P26b)全部消除液化沉陷的措施 4.3.7 P261.桩基2.深基础3.加密法4.换土法5.基础边缘外的处理宽度c)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措施 4.3.8 P271.液化指数要求2.振冲法或挤密碎石桩加固3.基础边缘外的处理宽度4.其他方法d)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4.3.9 P271.调整基础埋深2.调整基础底面积3.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刚度4.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沉降缝5.管道预留或柔性接头e)可能液化地段要求 4.3.10 P27f)软弱黏性土层震陷判别 4.3.11 P27g)软土震陷措施 4.3.12 P28Page 7三、桩基a)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条件b)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 4.4.2 P28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调整1.252.承台回填土要求c)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 4.4.3 P291.埋深较浅时不计土抗力3.挤土桩的有利影响d)桩基承台液化土处理规定 4.4.4 P30e)桩基配筋要求 4.4.5 P30f)桩基土流动时侧向作用力计算 4.4.6 P30Page 8一、地震作用计算1.地震影响系数1)特征周期 表5.1.4-2 P33 `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表5.1.4-1 P333)阻尼比1.混凝土和砌体结构: 0.052.超过12层的高层钢结构: 0.023.12层以下的多层钢结构: 0.0354.单层钢结构: 0.055.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0.045 G.2.4-1 P2144)衰减指数式5.1.5-15)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式5.1.5-26)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55时取0.55 式5.1.5-32.重力荷载代表值 (标准值)注:组合值系数参见荷载章节或表5.1.3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Page 93.抗震计算方法选择1)底部剪力法 5.1.2-1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时程分析法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计算4.底部剪力法1)结构总地震水平作用 式5.2.1-1多质点取总重力代表值的85%2)质点i的地震水平作用 式5.2.1-23)顶部附加地震水平作用 式5.2.1-34)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查下表5.2.1,其他房屋取0.05)计算高度H 6.1.14 P53a.多、高层钢混结构满足6.1.14规定时,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b.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没有地下室时,基础顶面即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5.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不进行耦联计算)1)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式5.2.2-1式5.2.2-22)振型组合式5.2.2-3注:先分别计算各振型地震作用效应,再以平方和开方法求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Page 10二、水平地震作用调整1.最小剪重比 5.2.5 P391)抗震验算时,结构任意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2)剪力系数 竖向不规则,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2.鞭端效应 5.2.4 P39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判别:重力荷载小于标准层的1/3。

      3.地基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5.2.7 P40判定条件:8、9度时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采用刚性基础的钢混高层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1)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地震水平剪力折减系数式5.2.72)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第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按插入值3)折减后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需符合最小剪重比4.扭转增大系数 5.2.3-1 P37见下节5.结构薄弱层 3.4.4-2 P10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Page 11三、地震扭转效应1.不考虑扭转 5.2.3-1 P372.考虑扭转 5.2.3-2 P371)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式5.2.3-1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式5.2.3-2当仅取y方向地震作用:式5.2.3-3当取与x方向斜交的地震作用:式5.2.3-4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式5.2.3-5式5.2.3-6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取两式较大值)式5.2.3-7式5.2.3-8Page 12四、时程分析法1.加速度时程曲线 5.1.2-3 P311)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震记录的数量不少于2/32)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按表5.1.2-2采用2.计算结果规定 5.1.2-3 P311)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法的较大值。

      2)取七组及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法的较大值3)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法的65%4)弹性时程分析时,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法的80%五、竖向地震作用1.判定条件1)高(层、烈度) 9度时的高层建筑2)大(跨度) 8度时跨度大于24m和9度时跨度大于18m的结构3)长(悬臂) 8度时悬臂长度大于2m和9度时悬臂长度大于1.5m的结构4)转(换) 8度时高层的转换构件(9度高层不允许结构转换)5)连(接体) 8度时高层连体结构的连接体(9度时高层不允许连体结构)2.计算方法1)基本计算法: 9度时的高层建筑 5.3.1 P41注:楼层各构件按承受的重力代表值的比例分配竖向地震作用,并乘以增大系数1.52)振型分解法: 大跨度空间结构 5.3.4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65%,特征周期按设计第一组采用3)静力法: 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 5.3.2 P41a.屋盖:跨度小于120m、长度小于300m 5.1.2条文说明 P315屋架、屋盖横梁及托架:跨度大于24m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查表5.3.2b.长悬臂构件和不属于上条的大跨结构 5.3.3 P41竖向地震作用系数8度时取0.1,9度时取0.2,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时取0.15Page 13六、抗震承载力验算1.抗震计算的一般原则 5.1.1 P312.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结构 5.1.6 P353.地震效应基本组合 5.4.1 P42式5.4.1有吊车时,应包括悬挂物的重力标准值Page 144.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2 P42七、抗震变形验算1.弹性变形验算 5.5.1 P43Page 152.弹塑性变形验算1)判定条件 5.5.2 P442)计算方法选择 5.5.3 P453)简化计算 5.5.4 P45或Page 164)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5.5.5 P46Page 1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