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T****m
  • 文档编号:232628168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4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9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模板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一起看看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欢迎查阅!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 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 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 4”表示什么 ?百万位上的“ 4”又表示什么 ?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 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 在里填上“”“ ”或“ =” 988 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 9 3. 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 二、交流共享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0 页例题 5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 独立思考,完成排序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 ?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 小组交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 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方法一: 370000 300000 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 再比较位,位大的数就大追问:如果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方法二: 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 30 25,37 万 30 万25 万 5. 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 ?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 / 9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 ?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 4 个 0 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 个 0 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 )亿 (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教材第 21 页“练一练”第 1 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 完成教材第 21 页“练一练”第 2 题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 完成教材第 23 页“练习四”第 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4 / 9 1.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 =总价、速度时间 =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 表达数量关系, 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 课件出示题目 ) (1)每个书包 50 元,4 个书包多少钱 ?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 200 千米, 4 小时行多少千米 ? (3)李师傅每天生产 15 个零件,他 6 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 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 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 板书课题 ) 二、交流共享 (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2 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 收集情境中的信息: 钢笔每支 12 元,练习本每本 3 元; 要买4 支钢笔和 5 本练习本 2.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 ?什么是数量 ?什么是总价 ?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 5 / 9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 4 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 支钢笔的总价 3.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 价 数 量 总 价钢笔 ( )元/ 支 ( )支 ( )元练习本 ( )元/ 本 ( )本 ( )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教师巡视,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 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4. 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 只要知道两个量, 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 =总价数量” (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8 页例题 3 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 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6 / 9 (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 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 价 数 量 总 价列车 ( )千米/ 时 ( )时 ( )千米自行车 ( )米/ 分 ( )分 ( )米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 ?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 师生交流后板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4. 小结。

      三、反馈完善 1. 完成教材第 29 页“练一练”第 13题第 1 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 2 题:运用例题 3 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 3 题:运用例题 2 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第 3031页“练习五”第 8、9 题第 8 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 9 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四、反思总结7 / 9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 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 引导学生观察、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 )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 二、交流共享 ( 一)认识近似数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1 页例题 6 情境图 2. 初步感知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 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 加深理解8 / 9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 万和 1902 万是近似数 ;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 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1 页例题 7“2022 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 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 万 39 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 万 384204 386685 39 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 384204 和 386685 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 384204在 385000的左边,接近 38 万;386685 在 385000的右边,接近 39 万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 4,比 385000小,接近 38 万;386685 千万位上是 6,比 385000大,接近 39 万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 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9 / 9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 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 或比 4 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 0; 如果是 5 或比 5 大, 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 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独立写, 再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