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
14页2022年《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的含义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2.难点:品味人物对话并据此评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吗?对,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不仅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他的著名书籍《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仗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老师先把课文朗读一遍,请大家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同学们想不想向老师一样将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呀?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把这遍__的字音读准了,停顿读清了,文意读明白了,再加上反复诵读,同学们就一定会比老师背诵得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下面就让我们从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开始,生自由读文 2.生试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在读音的停顿方面给予评价),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先自已独立思考,边读边译后交小组讨论,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 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 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善劝肯学敬才)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要真正要将古文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__的语气、语调,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语气,对于不同的__,我们读出语气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孙权与吕蒙对话两句话,结合标点和人物身份,讨论一下孙权的这三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言为心声,我们通过孙权对吕蒙这一番既严厉又包含关怀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试着按照前面的方法,对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也揣测一下,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 1.赛读,尝试背诵 2、与《伤仲永》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 __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的目的在于能给后人一些启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对于我们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启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学习的__叫《伤仲永》,同是写学习,两篇__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议议,说说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2.以《方仲永巧遇吕子明》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当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__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