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综述.docx
17页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综述 周树辉 吴依婧[Summary]20世纪80年代,我国妇女学科开始建设,至今方兴未艾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坚持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妇女解放思想向来饱受学术界的青睐文章拟从学界对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背景、来源、内容、特点、价值、缺陷等研究方面入手,对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几点反思,以期对今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和新时代中国妇女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Key]毛泽东 妇女解放思 想综述[]A84 []A []1009-4245(2019)04-0012-08DOI:10.19499/j.enki.45-1267/c.2019.04.003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长河中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称为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体系之源头也毫不为过——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诞生,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次开始从宏观上关注中国妇女问题,也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中国首部婚姻法并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力图帮助中国妇女通过实现经济独立来提升自身地位,標志着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中国的基本实现。
由此,一大批学者笔耕不辍,研究日臻完善本文从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背景研究、来源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研究、价值研究、局限研究及其他研究方面人手,对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一、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背景与来源研究(一)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背景研究1.半殖民地时代中国妇女饱受压迫李信华(2002)提出中国妇女受压迫的程度是世界上所罕见的杨慧(2005)、王永平(2013)进一步指出旧中国妇女饱受“四权”压迫,生来就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三从四德”的封建宗法制度不仅导致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处于低下卑贱的地位,更成为禁锢妇女思想的枷锁、限制妇女发展的武器杨瑗榕(2006~5]、尤敏(2013)、刘娟(2016)、韩琛(2016)进一步指出妇女受压迫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不独立、教育上受歧视、社会角色上不平等2周内外妇女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石文玉(1997)、陈李龙(2000)、王宏平(2003)、鲁翔宇(2016)指出“民主”、“科学”的旗手陈独秀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直接撼动了封建伦理的基石;同时胡适与鲁迅以文参战,向传统妇女观这一最大的观念障碍发起摧枯拉朽的进攻,在理论上完成了摧毁贞操节烈观念的任务。
尤敏(2013)、韩琛(2016)、李洋洋(2017)进一步指出自明清时期妇女解放思想萌芽,到太平天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妇女解放思想的西学东渐导致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此起彼伏、从未止息鲁翔宇(2016)、李洋洋(2017)简单介绍了十八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认为国外妇女运动高涨也是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之一3.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广泛传播杨慧(2005)、尤敏(2013)、鲁翔宇(2016)、韩琛(2016)指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步为中国共产党人所接纳和运用,就不可能有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来源研究1.源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卢国琪(2009)认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妇女思想,并将其作为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妇女解放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成部分鲁翔宇(2016)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妇女问题的论述构成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基石,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更成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直接来源。
2.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男女平等思想韩琛(2016)认为毛泽东妇女思想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如道家在“得道”方面主张男女共进、反对贞操说教等观点,对毛泽东妇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郑德明等(2006)、韩琛(2016)也认为毛泽东一生都对佛学密切关注,佛教慈悲、布施、平等、博爱等思想对毛泽东早期妇女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刘春艳(2016)认为中国儒家文化蕴含了比较丰富的婚姻思想,毛泽东受孔孟影响深厚,他对先秦儒家婚姻思想的深人研究及透彻领悟为他的妇女婚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孟星(2016)等则提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乏与封建妇女观相悖的思想理论,如李贽反对“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提倡女子应与男子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俞正燮反对封建礼教,抵制妇女缠足与片面的贞烈观;洪秀全确保妇女有参军参政与受教育的权利等,这些零散的探索对毛泽东深入探究妇女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3.源于资产阶级的男女平等思想孟星(2016)、李小燕(2017)等指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都推动了男女平等思想的发展,是毛泽东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来源二、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与特点研究(一)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研究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研究是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的部分,国内学者主要就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中妇女解放途径、妇女的伟大作用、妇女受压迫的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1.实现妇女解放的途径首先是保障妇女权利李蓉(1994)、陈李龙(2000)、王宏平(2003)、谢一彪(2005)等绝大部分学者都提出毛泽东通过维护妇女在政治、经济、婚姻、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以达到解放妇女的效果王琳(2005)从毛泽东的题词“不爱红装爱武装”出发,探寻当时妇女服饰、艺术形式单一化的真正原因,提出毛泽东认为妇女服饰也是一种多样的文化符号,毛泽东并没有要求剥夺新女性审美权利,而是反对男权文化强加给妇女的所谓必须具有的“女性气质”或是“女人味”,提出毛泽东认为只有挣脱了代表着封建男权的妇女观与审美观才能解除对妇女的压抑与束缚赵春(2012)从文化批判角度出发,提出毛泽东在批判了女性审美标准背后的男性文化霸权同时,深刻揭露了半新半旧的西洋教育会造成女性新奴化,提出只有保障妇女接受了启发民智、启蒙女权的妇女教育的权利,才能让女性实现“意志自由”,获得真正发展其次是实现妇女联合李慧秋(1992)、康琼(2002)等学者指出毛泽东认为培育妇女干部、建设妇女组织、提高妇女素质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手段赵春(2012)进一步指出,毛泽东为解决妇女无组织问题,在纵向方面通过保育儿童、办合作社、开手工厂等措施,建立上下层妇女思想上、组织上和实际工作上的统一战线;在横向上通过政府机关与民众团体各自设立各类学校或培训班来促进妇女联合。
第三是參与社会革命与社会生产丁娟(1993)、董晓瑞等(1995)、王岱英(1995)认为在毛泽东妇女观中妇女解放是与社会革命紧密结合的,要想实现妇女解放,广大妇女就必须参与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统治谢凤华(2004)、陈信琼(2004)提出毛泽东认为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基本条件,妇女解放必须以妇女参加生产实践为前提2.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是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敏(2013)分别从第一次国民战争、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重要论述出发,论述毛泽东深刻揭示了妇女对加快革命胜利步伐的重要作用王岱英(1995)以毛泽东诗词为切入点,选择《贺新郎》、《蝶恋花·答李淑一》、《临江仙》及《为女民兵题照》中塑造的女革命者、女知识分子和女民兵为代表,结合毛泽东的文章,提出毛泽东讴歌中国妇女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认为中国妇女对促进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迎接革命战争的胜利都“巾帼不让须眉”第二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董晓瑞等(1995)提出毛泽东认为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资源杨瑗榕(2005)提出毛泽东认为妇女在社会建设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妇女所做的家务体现了社会属性和创造价值的功能,同样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妇女受压迫的来源首先是经济因素刘宁元(2012)指出五四时期毛泽东已经开始意识到经济不独立会导致男女不平等杨慧(2005)则指出自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对妇女受压迫的来源的~)dR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由封建礼教转向私有制,他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是妇女受压迫的真正根源其次是政治因素鲁翔宇(2016)从政治制度角度出发,认为封建制度的全面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是中国妇女受到压迫的社会根源第三是文化因素王岱英(1995)、康琼(2002)从封建礼教批判角度进行论述,指出毛泽东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妇女深受“四条极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与夫权的束缚是妇女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赵春(2012)则认为“宗法社会的统治”和“家庭困苦的情形”以及“繁琐事务的压迫”是致妇女于悲惨境地的“三条枷锁”除以上三大方面外,还有学者从独特的角度解读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如刘霞(2006)提到农村妇女的解放是毛泽东妇女解放的主体谢凤华(2004)、鲁翔宇(2016)认为毛泽东科学地指出,妇女的解放、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李蓉(1994)、陈信琼(2004)提出毛泽东号召全世界各国妇女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
二)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研究1强烈的实践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杨慧(2005)、丁娟(1993)等提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妇女运动实际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相结合、与社会革命相融汇的,它不是单纯的女权主义运动,而是与中国革命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实践性和革命性2.内在的主体性陈曦(2018)通过批判高彦颐用诞生于西方语境中的社会性别范式解读中国问题,否定高彦颐“革命剥夺了知识女性的主体性”的荒诞结论,论证中国知识女性并不是如高彦颐所说——主动服从于儒家所倡导的社会性别体系等级制度,而被动、不情愿地卷入毛泽东引领的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来肯定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杨慧(2005)则明确指出毛泽东以妇女的立场审视妇女问题,重视妇女的特殊权益,充分体现其思想的主体性特点3.鲜明的时代性卢国琪(2009)提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时代特征:第一,紧随时代潮流,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要在不同时期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第二,与挽救民族危机共存亡,是毛泽东不懈的追求和社会理想;第三,促进男女平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注入新能量三、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价值、缺陷及其他研究(一)国内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价值研究1理论价值。
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毛泽东思想与党的妇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孟星(2016)认为毛泽东妇女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提供了理论先导;鲁翔宇(2016)则指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思琪(2017)指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为党的妇女政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支持2.实践意义对妇女地位的提高、革命进程的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分工、经济的恢复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如韩琛(2016)指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改变了长期以来广大妇女地位低下的命运,激发了广大妇女生产、革命的积极性,使妇女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加快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刘春艳(2016)则指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