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肿瘤学总论.ppt
2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放射肿瘤学总论,总论,一、,概况,二、,放射治疗的基础,三、,临床放射物理,四、,临床放射生物,五、,照射技术,六、,放射治疗进展,一、概况(一)历史回顾,1:1895年伦琴发现,X,线,,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镭,有90余年历史2:50年代60,Co,的问世,使放疗进入一个新的台阶3:放射肿瘤学的定义:直线加速器的应用及放射生物学的平行发展,照射技术的不断完善,并随着肿瘤学的发展,放射治疗已成为一个专门学科二)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放疗是一种局部或区域性治疗的手段,适应证较宽国内,约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疗;,美国 1983年 60%左右,1:对于一些早期的如皮肤癌、宫颈癌、喉癌、鼻咽癌等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80%-90%以上2:对于一些保存功能或美容而采取缩小手术范围加用放疗替代根治术3:对于中晚期病人,放疗作姑息性减症性治疗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二、,放射治疗的基础,(一),一般临床知识:主要是对合并症的治疗二),肿瘤学知识:,1:肿瘤的病史和流行病学的了解2: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
3:对肿瘤病理类型(包括病理诊断和分型)要十分熟悉4:掌握各种肿瘤的生长规律和国际分期三、,临床放射物理,(一),放射源的种类和照射方式:,种类,: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线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线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负,介子束以及其它重粒子束照射方式:,:外照射源位于体外的一定距离,集中照射身体某一部位近距离照射源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如鼻咽、食管、宫颈等部位照射叫组织间放疗和腔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3:内照射: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某一器官选择性吸收作用,经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其注入人体内进行治疗如:,I,131,甲状腺癌,32,P:,治疗癌性积液,二)临床常用的放射治疗机:,1、普通,X,线治疗机:,放射线的质:电离辐射贯穿物质的能力X,线的硬度),半价层(,Half Value Layer),减弱射线一半所需材料的厚度临床所用,X,线机:,临界,X,线(6-10,KV),接触,X,线(10-60,KV),浅层,X,线(10-160,KV),深部,X,线(180-400,KV),高压,X,线(400,KV-1MV),高能,X,线(2-50,MV),2、,60,Co,治疗机:,特点:半衰期5.27年,平均每月约衰减1.1%。
优点:穿透力强,相比低能,X,线保护皮肤:最大吸收剂量在皮肤下4-5,mm,深度,皮肤剂量相对较小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保证射线穿过正常组织时,不致引起骨损伤旁向散射小,60,Co,射 线的次级射线主要向前散射经济、可靠、结构简单、维护方便3、医用加速器,常用:电子感应加速器 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回旋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采用微波电场把电子加速到高能的装置,分为:低能单光子(4-60,mV),直线加速器和(中)高能(单)双光子带电子束的直线加速器80%深部的瘤6,mv-X,主流机器可满足要求称为主流机器4、高,LET,射线,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mitted,LET),是指次级粒子传递径迹单位上的能量转换,即射线在机体内径迹上单位长度所消耗的能量X、,线,LET,值低,称之为低,LET,线快中子、,负介子、重粒子的,LET,值高,称之为高,LET,射线高,LET,特点:在组织内一定深度处形成剂量高峰,而在此前后剂量小或急骤下降,可保护正常组织低,LET,特点:生物效应大小与细胞的乏氧情况及细胞生长周期依赖较大,即对乏氧细胞和,Go,期细胞作用小。
三)临床常用的几个剂量术语:,1、空气量:放射线距离焦点某一定位置,空气中所测的吸收剂量,为空气量2、皮肤量:放射野 内患者皮肤表面所吸收的剂量3、组织量:照射患者一定深度处组织吸收的剂量4、百分深度量:射线照射某一深度处吸收剂量与吸收剂量最大值(即峰值吸收量)之比,乘上百分数四、临床放射生物,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射线的基本作用机制,是放射肿瘤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改进治疗方法,提高疗效的依据一)放射线的生物效应,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是指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关键的靶起作用,靶的原子被电离或激发从而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间接作用:,射线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离效应,即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成对电子的成份,不稳定,自由基离子和所产生的自由基两者均破坏正常分子结构,并损伤生物靶,在被照射组织有氧的情况下,可以造成更多的损伤二)放射所致损伤,哺乳动物受照射后,可出现三种类型的损伤,1、亚致死损伤(,Sub Lethal damage):,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完全修复的损伤2、潜在致死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细胞受照射后,如有合适的,环境或条件,,这种损伤可以修复,如没有则这种损伤会转化为不可逆转的损伤,最后使细胞丧失分裂能力。
3、致死损伤(,Lethal damage),细胞所受的放射性损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修复,细胞最终定受丧失了分裂增殖的能力三)生物效应 4个,R,1、修复(,Repair):,指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对多数组织,修复时间为1-2小时,这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都是一样的,但同源的正常细胞比肿瘤细胞具有更大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2、肿瘤组织的再增殖或再生(,Repopulation,或,Regeneration):,指残存细胞增殖子细胞,代替被杀灭的细胞的过程3、再分布(,Redistribution or Rearrangement):,由于细胞周期中,各期的放射敏感性不同,处于放射敏感性高的时期的细胞损伤最大,乃至死亡而另外一些处于放射敏感性低时期的细胞就成为照射后残存细胞,而出现了细胞周期中各期的重新分布一般来说,,G,1,、M、G,2,期细胞最敏感,易被杀死而留下对放射抗拒,S,期细胞4、再氧化(,Reoxygtnation):,乏氧细胞是细胞水平影响放射效应的主要因素,氧浓度,放射敏感性,照射引起的细胞杀灭和肿瘤缩小,导致肿瘤中的血流形态的改变,因而造成氧的重新分布,使那些原来缺氧的肿瘤细胞变得对照射敏感,所以肿瘤组织经过照射,出现再氧合作用,有利于被消灭。
四)、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放射敏感性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一般剂量2000-3500,cGy,时左右就会缩小放射中等敏感的肿瘤:,如大部分鳞癌,分化较差的腺癌(肺癌,乳腺癌),脑肿瘤等,至少需要5500-6000,CGy,才能达到消化和控制的目的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消灭肿瘤所需剂量要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如大多数腺癌、骨、软骨肉瘤、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等影响放射敏感性的因素:,1)肿瘤的组织来源如上述,起源于放射敏感性肿瘤则敏感性强2)细胞增殖周期的长短、增殖周期短的敏感性高3)病期早晚,肿瘤体积小,血供好,乏氧细胞少,对放射敏感性强4)肿瘤细胞的分化稳度,分化差的敏感性高,5)肿瘤所在部位:血运好的部位对放射敏感6)肿瘤的生长方式,外生型的较浸润型、溃疡型敏感7)肿瘤局部情况:合并感染则敏感性下降8)周边情况较差,贫血,或局部曾做过放疗或手术疤痕上的冲击敏感性较差五)放射治疗的反应及损伤,脊髓 4500,cGy 5500cGy,TD5/5 TD50/5,五、照射技术,体外照射技术 固定源皮距,SSD:,等中心定角,SAD,技术,旋转(,ROT),技术,高能电子束照射:,一般单野照射,X(),线照射:,单野照射一般不主张,剂量不均匀,,两野照射:对于中心病变,三野照射:,六、放疗进展:,1:适形放疗:该技术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即治疗区)的形状在三维(立体)方向上与靶区(肿瘤)的实际形状一致。
2、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即: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属精确放疗的范畴调强放疗优点:,1)采用精确的位固定和立体定位技术2)采用精确治疗计划:,逆向计划:医生:靶区剂量和周围组织耐受剂量,计算机:方法和参数,最终实现治疗计划的自动最佳优化3)采用精确照射4)可在一个计划中同时实现大野照射及小野 的追加剂量照射3、生物适行调强放疗,生物学靶区:由一系列肿瘤生物因素决定的治疗靶区内放射敏感性不同的区域X,线、,CT:,密度改变为基础,反映形态解,pao,结构变化MRS、PET、SPECT:,反映器官组织功能的特点,属功能形像范畴展望,目前,生物和功能性影像则开创了一个生物适形的新时代,由物理适形和生物适形紧密结合的多维适形治疗将成为新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以后,生物靶区、分子与基因靶区、分子靶向治疗、分子影像学及物理调强和生物适形调强的进一步结合,势必能进一步提高放疗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