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小学生语文阅读技巧经典题型万能模板+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jie2****301
  • 文档编号:274417350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技巧经典题型万能模板+阅读理解题和答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①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②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③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④夸张:突出特征⑤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⑥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⑦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⑦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⑧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A、总领全文B、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D、首尾呼应E、与下文进行对比F、反衬出……G、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H、照应文章标题 I、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答题的小技巧(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显得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五、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作用: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八、、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完---------------------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2.痴心石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着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

      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提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检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面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瓣,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