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关键期-培养能力-巩固习惯.docx
4页1抓住关键期,培养能力,巩固习惯西安特立实验小学三(2)班班主任 赵 娟注:文章内容可以,要转化为你是按照这些咋样做的,就是要转变语言的口气,变为你自己的做法再配照片和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比如四个习惯,每一个习惯你是咋样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养成的?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从三年级开始,孩子进入了小学中段的学习与生活这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让孩子安然度过这一阶段,在学习旅途中实现顺利转折我们先来看看三年级孩子将面临哪些转折:一、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逐渐有主见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二、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三、学习难度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比低年级有了显著提高四、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这些转变有的我们已经重视,有的刚刚感觉到,有的还没有关注到,请老师们做个有心人,在了解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其实概括起来说就是抓住关键时期,培养能力,巩固习惯三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期,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2能力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而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这里目标有两个: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一个目标达成后,再制定一个新的目标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们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时教给孩子掌握知识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面对难题时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告诉家长在家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三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定型的关键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永动机,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四种学习习惯:1、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应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32、善于倾听的习惯,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好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一件事反复听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这样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使得孩子无法很好的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告诉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鼓励家长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3、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要求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4、广泛阅读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加大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订阅合适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全家一起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要注意的是,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
为防止走马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指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和好词好句的摘抄三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小学三年级是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随着孩子的情感生活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的交往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悉心呵护和耐心指导情绪上的波动不安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如果不注意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扰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是正确的教育可以将这种不安转化为对自然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总之面对三年级这个学习4的分水岭,孩子可能还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转变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时刻关注及时引导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实现胜利转折2017.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