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窃犯罪的心理初探.pdf
4页盗窃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分析【内容提要】 盗窃犯罪是一种以非法占地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司财务的犯罪行为盗窃犯罪的心理有区别于其他犯罪的特征,而且,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盗窃犯罪者在实施行为前都是经过理性分析的盗窃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共同特征,又有区别于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我们了解了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通过盗窃犯罪的心理预防,减少盗窃犯罪的发案率关键词】盗窃犯罪心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贫富差距也有所拉大,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盗窃、抢劫等犯罪的发案率在增加而在每年立案的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占的比例很大大一的暑假我去派出所见习,每天的出警案件中,入室盗窃也是占主要的可见,盗窃犯罪非常常见,所以抑制盗窃犯罪的发案率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急不容缓的要有效地预防盗窃犯罪,减少盗窃案件的发案率,研究盗窃犯罪的心理也是必须的一) 盗窃犯罪的行为分类1、普通型普通型盗窃行为不具有突出的特点犯罪手段比较单一,想法比较幼稚,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甚至有的盗窃犯罪就是出于想占小便宜,顺手牵羊的思想普通型盗窃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比较常见我在见习的时候就碰到过这类的盗窃案件。
2、高智能型高智能型盗窃犯罪和前面的普通型盗窃行为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智能型一般的盗窃犯很难达到这类犯罪分子很聪明,甚至非常具有才华这些犯罪多是经过周密的策划才完成的,犯罪人的心理更为复杂,犯罪也更为隐蔽、狡猾不容易被人发现在高档小区的盗窃案件往往是高智能犯罪,而且往往是团伙犯罪3、职业化型这类犯罪时指那些没有正当职业,靠盗窃行为维持生活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人采用的是比较难查证或者便于移动的方式,并且作案的人比较有经验,事情来了, 他们也比较有方法蒙混过关这些犯罪往往多见于游手好闲的人4、病态盗窃型盗窃犯罪一般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有些特殊的犯罪,行为人并不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类犯罪行为就是病态的盗窃行为行为人是出于一种满足刺激的心理而实施犯罪,把盗窃当做一种乐趣当然病态的盗窃除了这种变态的心理外,还有就是出于报复,除了仇恨等,这些虽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同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前不久,我刚看到有一个很有钱的女人,不偷东西心理就不舒服,把盗窃当作是一中满足刺激的追求二)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1、在认识上,错误意识比较突出盗窃犯罪人的错误意识突出表现为信奉“金钱是万能的” 、 “自私是人的本性”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错误认识。
崇尚“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错误价值观在认识上偏激、极端、 夸大,形成了反社会的错误意识,许多人具有严重的犯罪“合理化” 意识和认识倾向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往往把社会上不公平竞争、不正之风、 分配不公平等消极现象看作社会主流他们在法治观念和对于法律的评价和认识上存在偏差,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认为其秘密窃取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抓不到证据,大不了被拘留一段时间再出来,因此, 有很多盗窃犯心存侥幸心理,并在此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从事反复盗窃活动2、在意志品质方面比较薄弱盗窃犯罪人意志品质的薄弱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盗窃犯罪人延迟满足需要和抗拒诱惑的自制力差 盗窃犯罪人由于自身意识偏差、个人欲望和错误的价值观灯心理因素的影响,经不起外界物质的引诱,极易因外界物质的诱惑,个体畸形需要的膨胀而缺乏控制力进行犯罪活动其二, 盗窃犯罪人的犯罪意志很顽固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犯罪得逞后,尝到了犯罪的“甜头”,满足了个体的不良需要,从而也养成了犯罪恶习缺乏改恶从善的坚强意志,表现出犯罪意志的顽固性正因为如此,在惯犯、累犯中,盗窃犯罪人所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一旦养成习惯,形成动力定型,那么心理矫正就比较困难了。
3、动机特征盗窃犯罪的动机有很多: ( 1)满足温饱, 这主要是职业性盗窃犯罪和普通盗窃犯罪的动机特征( 2)满足吃喝玩乐,穿衣打扮满足虚荣心,讲排场要面子显示自己,而盗窃,用物质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主要是高智能盗窃犯罪的动机特征,而且高智能盗窃犯罪所盗取的财物数量较大(3)对于青少年盗窃犯,盗窃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追求刺激和哥们儿义气等4、性格和能力特征盗窃犯与普通人比较,性格上更加热情外向喜欢与人交往;他们学识浅薄,思想迟钝,抽象思维能力弱;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苟且敷衍;做事胆大自信、少有顾虑;更加成熟和精明能干; 更富于幻想和放任自己;但在尝试新事物上他们更加保守,在行为的自我控制上更加依赖性在能力特征上,盗窃犯罪区别于抢劫、诈骗等罪的最大特征是他们以各种方式掩人耳目, 暗中窃取公私财物,因此盗窃犯罪者掌握一定的犯罪行为能力技能如开窗、 撬锁、割包、修理和驾驶汽车、破译网络密码、开保险箱等技术5、盗窃犯罪的习惯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往往自幼就有不良习惯,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而反复多次作案的盗窃犯,会形成行窃的恶习我上小学的时候, 其他班有一个同学偷同学的钱,被老师发现批评,老师就教育他:“小时候小偷, 大起来就是大偷,要坐牢的。
与此相适应,盗窃犯罪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一个逐渐形成犯罪恶习,积习难改, 罪恶深重;从初次犯罪时的恐惧心理与侥幸心理互相交错影响,发展为盗窃经历丰富,盗窃技术熟练,情绪稳定的惯犯;其犯罪心理的变化有一个由浅到深,由量变到质变的反战变化过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盗窃习惯, 就很难加以矫治正因为如此,有的盗窃犯罪人虽经多次打击、处理、改造,仍屡教不改,反复作案6、妒忌报复心理怀有这种犯罪心理的人一般都对社会有敌视态度,或者心理上有非常大的怨恨和委屈,所以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病太长的时间态心理,想借助于盗窃来进行报复比如有的劳教人员,回到社会后,觉得自己在监狱里渡过了很长的时间,所以觉得损失很大,想借助盗窃自己对自己进行弥补,从而疯狂地盗窃,然后花天酒地,弥补自己在监狱里失去的光阴三)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1、盗窃犯罪目标和对象的选择性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是有计划,有预谋, 对于要达到何种犯罪目的,事先精心策划,对作案时间、地点,犯罪手段、方式的选择经过了周密的选择;有的犯罪嫌疑人实现化装侦察、踩点,摸清事主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选择最佳时间进行盗窃犯罪无论单独和团伙盗窃犯罪,往往预谋时间场,周密安排,精心策划,犯罪分子胆大心细,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少,犯罪目的是获取大量的财务,因而,犯罪后果的危害性大。
当然也有偶然性,比如我在派出所就见到过这样的案子有一个盗窃犯,看看这2、行为模式的固定化在盗窃犯罪的作案手段上主要有撬窃、顺手牵羊、扒窃、内外勾结、闯窃、调包、利用色相等方式其中,撬窃是犯罪人使用最多的犯罪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的盗窃,犯罪人为了迅速有效地达到犯罪目的,往往注意研究各种犯罪的技能和技能的练习特别经过长期的犯罪经历,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案技巧和习惯,在行为中表现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些为立案侦查打击犯罪提供了客观依据另外,犯罪人的盗窃形成习惯,很难抵制外界的不良因素,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理冲动,形成犯罪的动力定型,最终成为盗窃惯犯而难以改造四)对盗窃犯罪的心理预防1、加强对犯罪高发人群的教育、管理和引导犯罪高发人群, 主要是指青少年以及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对犯罪高发人群的犯罪心理预防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劳动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德、个性修养教育,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特别是青少年,家庭和学校要加强管理,改变只重视学习,不重视学生品德的管理方式2、加强对易受害人群的教育和引导易受害人群, 是指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特征容易成为犯罪人加害对象的一部分人。
对易受害人群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减少或消除犯罪心理的发生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宣传,让群众做好安全措施,从而阻断盗窃财物的来源、3、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社会风气、消除犯罪诱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采取各种形式,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正确的社会舆论,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使有劣迹或已产生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人改邪归正全社会不要歧视曾经因盗窃罪入狱的人,给他们改邪归正的机会4、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加强人自身的控制力,才会有效地抑制盗窃案件的发案率这需要促使人们形成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及对自己选定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加强挫折教育,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现阶段, 盗窃犯罪的预防刻不容缓为此, 我们要从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加以入手,对盗窃犯进行心理矫正,对群众进行心理预防小组成员名单:曹淳江赵涛史志果高浩然吕志浩谢瑾缘陈嘉宇史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