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51343191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2、(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乡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兰花为背景,多媒体出示题目)4、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1.进入教师描述的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中 2.听《乡愁》感受其中的情感 3.齐读题目4.齐读作者简介1.由学生熟悉的《静夜思》引入《乡愁》,听录音,更形象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章主题有大致的了解2.了解作者背景,为下面的研读赏析做准备二)整体感知多媒体出示: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多媒体出示:识记生字词绿藤 一幢 花圃 嚼菜根 拙重 栅栏 褪色 坍塌 恍然 可藉 盎然 喧哗 晨曦 群山万壑 3.作者在( )看花,当看到( )、( )、( )花时,由此想到了( )的花花朵朵,总觉得( ),在陌生的环境看这些花,( )由然而生。

      回忆起( )从没有如此伤感过,那是因为( )而此时身处美国,自然有一种失落感,于是想起了郑思肖画兰根不着地4.绵绵思乡情、悠悠爱国心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但“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国的牵念,又怎能释怀!那种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跃然于纸上,感情如此强烈真挚,怎不令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荡起理解的双桨,一起进入作者思乡爱国的情感之河!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思考问题2.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注音并朗读 3.交流思考的问题 问题答案:美国 牡丹 雪球 丁香 北平 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 思乡之情 十几岁就在外漂流没有离开国土1.学习生字词、积累字词2.学生初读文章思考文章大意,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朗读能力3.利用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己思考填空,进一步对文章主题掌握(三)研讨与赏析1.题目“失根的兰花”由何而来?在文中,“根”指什么?“兰花”指谁? “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作者的这种“失根”状态?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小组合作讨论3.作者说:“我到处可以为家”,后来又认为“到处不可以为家”,这两种说法有矛盾吗?为什么?4.为什么郑思肖画的兰花根不着地?5.怎样理解作者心目中“家”的概念?1.学生明确:从郑思肖的画来(插入对郑思肖的介绍)。

      根喻故土,兰花喻作者本人,失根的兰花比喻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哀的处境2.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回答理由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3.不矛盾作者认为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没有离开国土,而且有嚼菜根的自励精神;后来觉得到处都不可以为家是因为身在异国,那没有值得留恋的事物,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4.他这样做是寄寓了亡国之痛,因为他认为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就像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5.学生自由回答讨论1.学生自主学习思考2.小组合作,增强学习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在反馈和评价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四)拓展延伸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渲染气氛,体会如泣如诉的感情1. 身在异国他乡,思乡是永恒的话题你能说出几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词名句吗?2.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相信同学们耳熟能详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像作者一样道出了浓浓的爱国之情而今天,许许多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甚至连中学生也不例外面对这一现实,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1.听歌曲2.学生争先恐后回答3.学生畅所欲言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感受浓浓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的情操2.一方面巩固学生多本课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五)总结现在无数台湾人民来大陆探亲,我们知道了身在台湾的炎黄子孙有着强烈的寻根意识、追求两岸统一的愿望他们无论身在何方,都“情系中华”,有“根重于一切”的归根之心面对着海外赤子的炽热情怀,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未来文明的创造者,更有责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使海峡两岸人民不再隔海相望,使海外赤子不再有失根之痛在教师的感性语言下感受祖国两岸的深厚情感进一步升华主题(六)板书设计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观花草 诉深情 借景抒情 道经历 引典故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