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77709944
  • 上传时间:2024-08-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5.4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642) 摘要:文章基于对学科含义的理解,通过对现行学科分类的解读,从而对“农林经济管理”的归类提出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学科定位与重新设置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学科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学科建设 本文目的在于揭示现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归类与设置上的不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梳理,阐释“学科”的含义;第二部分解读已有学科分类,清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界定上的缺陷;第三部分从学理的层面揭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范围的混杂性质;第四部分从实践的角度论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指向与现实的不一致性;基于上述,第五部分提出学科定位与重新设置的改进方案;第六部分是进一步的建议 一、学科的语义解析:概念准备 学科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点的概念,指一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万力维,2005) 大多数词典对学科词条作二种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科的解释包括: (1)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经济学等。

      (2)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① 《辞海》 (教育、心理分册)对学科的解释是: (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部门中的史学、教育学等 (2)教学的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如普通中小学的政治、语文、数学、外国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图画、体育等 《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解释学科:一是“branch of knowledge” (知识分支) ;二是“subject of instruction” (教学科目)②可见,学科通常包括两重基本含义,一是指学问(知识)门类或科学分支,二是指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教学科目 就第一重含义来看, “科学分支”涉及对“科学”的界定广义的科学泛指“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③因此,学科分支是知识发展成熟的产物,是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划分知识或学问的门类,是由专业人员以独有的领域为对象,按照专门的术语和方法建立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万力维,2005) 就第二重含义来看, “教学科目”作为教育术语,指依据一定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既要反映科学的体系,也要顺应学习者的认识规律,适合于教学 ”④ 两重含义表明,学科都毫无疑问地指“知识体系” 理解学科的逻辑起点都是“知识” 学科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一组相同或类似知识的集合体 可以认为, “分支” 、 “门类”及“科目”在科学和教育领域基本上是通用的,既可以指科研部门和大学所研究的知识门类或科学分支,也可以指教育部门传播的知识门类或科学分支 ∗作者简介: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020-85288286;E-mail:luobl@ 感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农林医药处欧百钢处长提供的资料及修改意见当然,文责由作者本人承担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3 年版,第 1166 页 ② 李振华、杨广育主编: 《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28 页 ③ 教育百科辞典编审委员会主编: 《教育百科辞典》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5 年版,第 317 页。

      ④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年 1998 版,第 1800 页 2二、学科分类的初步解读:现实背景 目前我国权威的学科分类因使用对象不同或者用途不同,大体包括四类学科分类法 一是本专科生培养的专业目录分类用于指导各高等学校设置本专科生的培养专业,由教育部高教司负责编制,其分类的标准基本上是社会上的职业岗位,其目的是指导高校培养的本专科生能够适应社会上的人才市场需求并且在 1998 年修订版中进一步允许部分大学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二是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目录分类用于指导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置研究生的培养专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编制由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术型的专业人才,其培养方式也主要是通过学术科研活动来进行,所以这一分类才属于真正的学科分类此目录共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 12 个学科门类,辖一级学科 88 个、二级专业 382 个 三是科学研究的学科分类,包括两个亚类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分别负责编制,其分类的依据是以问题为导向 自然科学基金下设 7 个科学部。

      即数学物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 社会科学基金下设 22 个学科组即 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党史/党建,3.哲学,4.经济理论,5.应用经济,6.政治学,7.社会学,8.法学,9.国际问题研究,10.中国历史,11.世界历史,12.考古学,13.民族问题研究,14.宗教学,15.中国文学,16.外国文学,17.语言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人口学,21.统计学,22.体育学此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教育学和军事学课题的申报与管理事务委托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四是图书的学科分类由国家图书馆负责编制,其分类的依据是图书的题材、类型以及领域,共分 22个大类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涉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因此我们侧重解读第二和第三种分类 按照第二种分类(简称“学位分类” ) ,农林经济管理被置于管理学门类,并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并列 在第三种分类中,自然科学基金分类(简称“自然分类” )将管理科学划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宏观管理与政策三个学科,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与产业经济管理、区域与城镇发展管理等相并列归属于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我们可以将农业经济管理广义化,从而含盖农林经济管理) 。

      而第三种分类中的社会科学基金归类(简称“社科分类” ) ,没有单独设立管理科学门类,经济学被设置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板块,与农林经济管理相近似的是农村经济学与农业经济学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不同的分类存在重大差异首先是层次上的差异在“学位分类”中,农林经济管理是独立的一级学科,而在其他分类中,农林经济管理则从属于其他学科其次是范围上的差异比如,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在“学位分类”中被归为公共管理,而在“自然分类”中则可归为农业经济管理或可持续发展管理 第二, “农林经济管理”被明确划归为管理学门类在“社科分类”中,农业经济学属于经济学门类,但农业经济学毕竟不等同于农业经济管理 结合其他分类, 可以发现农业经济学从属于经济学类, 农业 (林)经济管理则属于管理学科 问题是,农林经济管理仅仅是管理类学科吗?农林经济管理与农业(林)经济学可以割裂吗?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解释,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它是与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以及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相交叉而形成的科学领域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讲,管理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开展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钱颖一,2002) 但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几乎人类所有行为的研究, 当然也包括管理行为与管理活动 例如,社会保障在“学位分类”中属于管理学科的公共管理类,但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重叠代模型(over lapping 3generation model)①, 因为考虑到了人生命的有限性和代际之间的市场的不完备性, 因此成为研究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用的分析工具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工商管理问题,但格罗斯曼、哈特和穆尔的所有权——控制权模型②③,则成为分析控制权配置如何影响激励、信息获得、以及治理结构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因此,将经济学与管理学割裂为两大门类或许是欠妥的 由此我们得出第三个结论:农林经济管理不能简单地划归为管理学门类,它至少应该横跨两个门类:农业(林)经济学科重点研究行为主体在农业领域的选择行为,着重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从而揭示因农民特性与农业特性而成的现象及规律;农业(林)管理学科重点研究农业领域的管理活动,着重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叙述的是程序、方法和手段。

      三、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科范围:学理的阐释 既然学科是指“知识体系” ,是一组相同或类似知识的集合体,那么,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是哪些知识的集合体,或者说其学科范围是什么? (一)基于分类演变的分析 在教育部门设置的研究生培养专业目录中,1980-1990 年期间农林经济管理分属于经济学和农学两大学科门类以及三个一级学科,其中农业经济归属经济学、农业经济及管理归属农学、林业经济归属林学1990-1997 年略有调整,只是“林业经济”改为“林业经济及管理” 1997 年以后, “农林经济管理”独立为一级学科,直属于管理学(表 1) 表 1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及其演变 时期 学科目录 学科划分统计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经济学 经济学 农业经济 农学 农业经济及管理 1980-1990 年 1980 年草案 1983 年试行草案 门类 11 个 一级学科 64 个 二级学科 647 个 农学 林学 林业经济 经济学 经济学 农业经济 农学 农业经济及管理 1990-1997 年 1990 年 11 月版 门类 11 个 一级学科 72 个 二级学科 654 个 农学 林学 林业经济及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1997-2005 年 1997 年 6 月版 2000 年版 门类 11 个 一级学科 88 个 二级学科 382 个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编: 《继往开来: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优秀人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教育 70 周年纪念文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23 页。

      可以认为, “农业经济”划归经济学,是从研究角度来分类的,将农业经济看作是经济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林)经济及管理”归为农学,则是从研究对象来分类的,强调从经济学及管理学角度研究农业(林)问题而“农林经济管理”统归于管理学,关注的是农林经济活动领域的管理问题 因此,从分类关系来讲,相对于 1980-1990 年的界定,1990-1997 年的分类将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科范围扩大了(农林经济管理是由农业经济、林业经济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与林业经济管理等所组成的学科群) ,而 1997-2005 年的分类将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科范围则大大缩小了(仅为管理科学层面上的农业经济管理与林业经济管理) (二)基于学科关系的分析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农业应该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为便于表述,我们将农业经济与林业经济统称为农业经济,将农业经济管理与林业经济管理统称为农业经济管理 ① Samuelson,Paul.“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6(6),pp.467-482,December 1958. ② Grossman, Sanford, and Oliver Hart.“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4), pp. 691-719, August 1986. ③ Hart, Oliver, and John Moore.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6), pp. 1119-1158, December 1990. 4基于前文的说明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学科是指一组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知识体系。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农业经济管理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1、从研究维度来说,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 即使不考虑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趋同态势①,依然假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那么农业经济管理就不是一组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知识体系 农业异于工业及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生产过程对自然力、自然条件及生命个体的依赖由于农业是一个物质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活动,因此, “农业经济管理”从语义上可以分解为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管理等三个不同的知识板块其中: “农业经济”是典型的应用经济学范畴 “农业经济的管理”则是基于不同的管理主体(政府、企业、农户以及其他组织) ,研究如何通过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管理职能,来寻求农业经济活动的组织效率 “农业管理”除了包含“农业经济的管理”以外,更是一个以工程和技术为特征并由多个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科学领域比如,从生产环节进行的农业生态管理、环境管理与景观管理、田间管理(如农田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分析、决策的形成和农机具田间实施等组成的信息管理、包括土壤分析、产量水平、施肥、前茬作物、灌溉与排水、杂草、病虫害、气候等各种因素整合的养分管理与农事管理)等;从宏观角度进行的农业产业链管理(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 。

      可见,即使排除农业的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可分别归于农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 ,仍然可以判定农业经济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 2、从研究对象来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不同的方面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农业经济学者应该“以本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研究对象的不同,对象性质的不同,必然使得研究方法及分析维度出现分野,从而也会导致其难以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门化知识体系显然,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三类不同性质的研究对象 第一,农业活动最原本的特点,是通过利用有构造的生命自然力进而利用其他自然力的活动③从而,任何其他自然力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都要受到生命自然力构造的支配、限制和约束例如,农产品生产的生命连续性、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土壤及肥力的有限性、农业生产的广布性与耕地的可分性、 自然影响的不确定性、 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及上市的时间集中性、 农业活动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应用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涉及生命科学与管理学等④ 第二,农户及其行为研究,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重要动向(文贯中,1996) 农民的行为选择的确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

      由于农民角色的多重性(物质与人口生产者、生产性与生活性消费者、储蓄性与生产性积累者、社区性参与者等)并面临着多重风险(作为买者和卖者的市场风险、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等)的背景下,农民的行为目标涉及到经济目标、安全目标、社区目标等,考虑到农民的组织行为,甚至会涉及到政治目标尽管这些均可以纳入到经济学的目标最大化分析框架,但不得不涉及到人口学、政治学、宗教学、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 第三,农村是以农为生的农民的聚集地,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区域概念,也是产业概念、职业概念,还是一类社会概念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村是农村居民的自治单位,乡是农村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乡村是我国农村区域的主体镇往往是城市和农村的中间体,是城乡结合部,其中又分为县级镇、乡级镇县级镇又称为“县城” ,是一个特殊的区划单位,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 由此可以发现农村还是一个 ①随着学科发展的相互交融与渗透,经济学与管理学越来越密不可分是否一定要划分出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②分别见安希伋( “序言”第 2 页) 、钟甫宁(第 8-9 页) ,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编: 《继往开来: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优秀人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教育 70 周年纪念文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年版 ③参见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 《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P49-54. ④由于农业活动是一种以生命适应生命的复杂过程,并且这一不容间断的生命连续过程所发出的信息不但流量极大,而且极不规则,从而从事农业活动的主体必须根据生物需要的指令来做出有效反应这显然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 所以舒尔茨指出, 在农业中, 决策必须在现场作出, 否则信息不足 (T.W.Schultz: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 Chapter 9.) 5复合的行政概念由于农村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独立更不是单一的研究对象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无论从研究维度,还是从研究对象,它都不可能是某一类知识的集合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由多个知识体系所构成的学科群。

      四、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名不副实的现实 由于分类上的缺陷以及学理上的内在矛盾,使得现实中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显著的差异表 2 罗列了 2001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所在大学以及几家综合性大学与研究机构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指向下的博士生招生目录及相应的学术研究领域 表 2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名义下的专业方向与研究领域 单位名称 招收博士生的研究方向a 主要研究领域b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农业经济· 农业技术经济· 农产品贸易· 世界农业经济· 渔业资源经济·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现代企业管理·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林业经济管理·农村金融(财政金融、资本市场、合作金融、银行管理)c·农村发展(农村区域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发展)c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生产率分析·畜牧业经济·农村社会问题·经济数量分析理论与方法·国际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区域合作·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及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农业财政与农村金融·农业关联产业经济与产业链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市场与贸易·金融与财税·农业企业管理·农村发展与城镇管理·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城镇规划与信息化管理、区域发展与城镇生态、城镇发展战略与政策)c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粮食经济、畜牧经济·农村金融·农业合作经济·项目评估·乡镇企业及涉及农企业管理·产权理论·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运筹方法与管理系统优化· 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发展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外向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林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经济与制度经济(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制度经济学)c·农业贸易与农村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金融理论与政策、投资理论与政策)c·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技术经济理论与政策、投资经济与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管理)c ·农村经济发展与政策·农村经济组织与制度经济·外向型经济与企业管理·企业家理论与农业企业战略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村金融·农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合作经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业保险·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与农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农业贸易政策· 农业资源经济与管理· 农业政策分析· 农业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分析·企业管理与战略·农村金融·发展经济学·农村产业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业经济与农业政策学科群(农业经济、外国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史、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农户经济、农村合作经济、工农及城乡关系) ·农业市场与农产品贸易学科群(农业市场、农产品及其投入品价格、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标准) ·农业产业与农业关联企业管理学科群·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群·农村发展与乡村建设学科(中国农村发展、人口大国的农村发展、农村发展的国际比较、乡村建设、农村金融、人口流动和城镇化) 浙江大学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产业组织与制度·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林业资源管理与环境经济政策· 农产品贸易与营销管理· 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分析·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与组织· 农村经济与发展· 农村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 农村区域发展·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农业投入管理与绩效评价· 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农业与食品政策·农业组织与制度·土地经济与管理·土地制度与管理·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化·中小城市(镇)建设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或环境经济管理)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经营制度与产业组织创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反倾销问题· 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路径·区域协调发展与农村反贫困·农村国民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身份分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乡村治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财政制度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非稳定因素与社会控制·征地制度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与现代物流管理 中国社科院 研究生院 农村发展系 ·农村组织与制度·资源与环境经济·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农村宏观经济管理·农村财政·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贫困与发展 ·农村组织与制度·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农村财政、农村金融·资源与环境经济·乡镇企业管理与融资·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农村贫困问题·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土地资源管理·乡村治理结构 资料来源与说明:a)各单位网站的博士生招生目录;b)各单位网页的学科研究介绍以及《继往开来: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优秀人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教育 70 周年纪念文集》中的相关介绍;c)为“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点,括号中为相应的研究方向。

      综观上述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学术研究领域,可以发现名义上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已经延伸到了众多的学科门类对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1997 年颁布) ,上述方向与领域涉及到 6 个学科门类、12 个一级学科、35 个二级学科(表 3) 6表 3 现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0201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0302 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制度 03 法学 0303 社会学 社会学 人口学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0701 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 理学 0711 系统科学 系统理论 09 农学 0907 林学 森林保护学 森林经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1202 工商管理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 管理学 1204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 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资料来源: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 《授予博士、 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 专业目录》(1997 年颁布)并结合表 2 整理。

      表 3 显示,名义上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要么是超越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范畴(如贫困与发展、农村社会非稳定因素与社会控制、农业信息化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身份分化、农村发展与乡村建设、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标准、运筹方法与管理系统优化、区域发展与城镇生态) ,要么是超越了作为研究对象的“三农”的范围(如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数量分析理论与方法、现代企业管理、银行管理、金融与财税、外向型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资源与环境管理、区域经济、项目评估)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分类上的矛盾与混杂,在知识体系上的多样性与交叉性,从而导致了农业(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在各科研院所出现了格局纷呈的现实事实表明,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所表现出的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在说明缺乏统一的“知识内核”的同时,几乎成为了“一筐土豆”的无机堆积体① 五、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重构:学科定位与整合 现代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所强调的学科建设具有两个不同语义上的指谓,其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指一门门学科在知识上的增进;其二是作为不同学科要素构成的组织的建设,即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建设(宣勇、凌健,2006) 。

      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指学科是提供一定的逻辑以保存已有的实践知识,第二层指学科是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来规范知识增长的分类体系学科即是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作为知识劳动组织的学科,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伯顿.克拉克在其《高等教育系统》中写道: “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 ”学科活动的“共同内容就是知识操作” ,而其本身就是“发现、保存、提炼、传授和应用知识 ” ②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科就是由以知识操作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成员、知识信息和学科物质资料所构成的实体化的专门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一方面,强调逻辑体系,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必须重视分析框架的一致性与理论背景的统一性考虑到经济学和管理学在理论假设、分析范式以及方法论上的差异,有必要对现行的“农业(林)经济管理”学科进行解构,从而将不同问题的研究分别置于经济学或者管理学门类另一方面,考虑到农业、农村、农民是三类有性质差异的研究对象,应该形成知识劳动组织的不同平台,以利于 ①看似包容,实则分化,并导致许多单位或机构学科管理上的矛盾重重。

      这或许是农业院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均惊呼“农业经济研究被边缘化”的原因 ②引自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3-35 页 7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分别或共同“操作知识” 由此我们提出学科定位与整合的两个基准: 第一, “知识内核”分别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科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 “知识操作”主要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强化学科研究的现实性 (一)重构方案 I:基于知识内核的设计 从学科背景出发,我们就可以发现若干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与组织体系由此,我们将现行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进行重新定位(表 4) 表 4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定位 研究对象 学科背景 农业 农村 农民 学科名称 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村发展经济学 农户经济学 农村经济学 管理学 农业管理 农村管理 农民(组织)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 根据表 4,我们可以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列为“农村经济学”与“农村经济管理”两个学科其中“农村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 “农村经济管理”为“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

      为了避免与管理学门类中已有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的重复,可以将表4 中的管理类学科进行适当界定: “农业管理”限于农业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 “农村管理”限于农村发展政策、农村产权管理、农村产业经济管理、区域与城镇发展管理 “农民或农民组织管理”限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或乡村经济组织治理 经过上述清理,我们提出对现行“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重新设置的改进清单(表 5) 表 5 农村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学科的改进方案 I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学、农户经济学 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畜牧业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经济与管理 农业及其资源 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发展与宏观政策、农村产权管理、农村产业经济管理、区域与城镇发展管理 农村发展与管理 管理学 农村经济管理 农民经济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组织行为及治理 农民及其行为 (二)重构方案 II:基于知识操作的设计 方案 I 的优点是保持了与现行“学科分类”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但问题在于:第一,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层面被分割到了不同的学科范畴(如农业企业管理被列入工商管理学科、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列入公共管理学科等) ;第二,照顾了“知识操作”平台的多样性,但忽略了相对的统一性问题 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CIP-2000)值得借鉴CIP-2000 将学科专业分为三个级别:学科群(共 38个) 、学科(相当我国的一级学科,共 362 个)以及专业(二级学科) 其中, “农业经济与管理”作为一级学科被置于“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在该设置中, “农业经济与管理”包括农业经济与管理(综合) 、农业经济与经营、农业经济学、农场和牧场管理、农业供应销售、农业经济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其它) 此外, “农业生产经营” 、 “农业公共服务”是与“农业经济与管理”并列的一级学科 CIP-2000 的特点是通过学科群包容了 “知识内核” 与 “知识操作” “农业经济与管理” 针对的是与 “农业”相关联的操作平台 如前所述,与农村和农民等研究对象相比较,农业因其自然特性与生命特性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或者说具有较好的对象一致性因此,可以考虑在我国的“农学”门类中设立“农业经济与管理” (涉及农业的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管理)及“农业资源管理与政策” (涉及农业的要素管理)两个一级学科(表 6) 。

      8表 6 农业经济与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学科的改进方案 II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可授予的学位类型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推广与农业公共服务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含农场管理、牧场管理、林场管理、渔业管理) 农业合作经济与管理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供应与销售(含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与政策 林业资源经济与管理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农学 农业资源管理与政策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与政策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三)学科重构:两类方案的整合 我们已经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是三类有性质差异的研究对象方案 II 的优点是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形成了与农业相关联的两类知识操作平台,但问题是不能有效地包容“农村”与“农民”两类研究对象所要研究的问题 因此, 有必要将知识内核与知识操作两个维度结合, 从而对前述的两个方案进行整合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同一性,我们建议将“农业”纳入“农学”门类,而“农村”和“农民”则可根据研究维度的不同分别纳入“经济学”或“管理学”门类表 7 实际上表达的是“农村经济与管理学科群” 表 7 涉农类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专业设置的重构方案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研究对象 可授予的学位类型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推广与农业公共服务 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含农场管理、牧场管理、林场管理、渔业管理) 农业合作经济与管理 农业经济与管理 农业供应与销售(含农产品国际贸易) 农业经济与管理活动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与政策 林业资源经济与管理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 农学 农业资源管理与政策 农业自然资源保护与政策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学、经济学、管理学 农村发展经济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农户经济学 农村与农民 经济学 农村产权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含乡镇企业管理) 区域与城镇发展管理 农村社区管理与乡村治理 管理学 农村经济管理 农民组织行为及治理 农村与农民 管理学 六、进一步的建议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应该广泛动员资源,整合高等农业院校、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以及其他研究力量,强化“三农”问题的研究因此,从农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不同的角度设立农业经济与管理的不同学科,既有利于保持学科研究的开放性、多样性与交叉性,同时也有利于不同组织主体的广泛参与及互动 第二,科学和社会都在向专业精细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学科门类都分有众多不同的学科,简单地以学科门类的名称授予学位,难以准确表达学位申请者所学学科的特性和归属建议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学科门类只用于统计等与此同时,按一级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授予学位是一个明显趋势,因此以人才培养的共同学科基础为前提、合理地设置一级学科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级学 9科数量,同时淡化二级学科(专业) 第三,学科交叉是必然的,但为了避免过多的重复,我们建议对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与规范: (1)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为工业与商业管理,涉农类的管理学研究划归农村经济管理(纯农类划归农业经济与管理) ; (2)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公共事务管理(包括公共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 ,涉农类的经济管理划归农村经济管理。

      第四,必须强调的是,为了保持学科的开放性,适应因学科交叉而出现的知识综合化与整体化趋势,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 对于整合方案在专业设置与研究方向的选择上, 还可进一步相机采用两类处理办法: 一是学科的可拓展性——在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或专业例如,在一级学科“农村经济管理”范围内自主设置农村教育经济与管理、农村社会保障等专业在二级学科“农户经济学”背景下并列设置农村公共财政学、农村金融与保险、农村劳动经济学等专业 自主设置学科或专业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1)申报者所在机构没有相交叉的学科点(比如某大学已经获得“金融学”的学位授权,就不得再自设“农村金融与保险” ) ; (2)自设学科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包括团队建设、学术水平及学术优势) ,经过培育可望在近期能够申报相应学科的学位授权; (3)同行专家评审认可并经由主管部门备案同意 二是学科的可包容性——鼓励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设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立应该适当规范基本要求是: (1)必须限于农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的学科范围; (2)研究对象必须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问题; (3)指导教师在该方向应具备必要的知识积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目前研究生导师在研究方向的设立上过于随意) ; (4)具备必要的导师队伍与学术团队; (5)该方向在其学术机构受到鼓励并可望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 (6)条件成熟时可自主设置相应专业或申报相应学科的学位授权。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编: 《继往开来: 培养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优秀人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教育 70 周年纪念文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年版 [3]钱颖一: 《理解现代经济学》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年第 2 期 [4]童星: 《公共管理学科分类与学科管理》 , 《公共管理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5]万力维: 《学科:原指、延指、隐指》 , 《现代大学教育》 ,2005 年第 2 期 [6]王利娜译: 《美国<经济文献杂志>最新学科分类体系》 , 《经济研究资料》 ,2OO2 年第 2 期 [7]文贯中: 《发展经济学的新动向——农业租约与农户行为的研究》 ,载《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8]宣勇、凌健: 《 “学科”考辨》 ,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年第 4 期 [9]刘念才、程莹、刘少雪: 《美国学科专业设置与借鉴》 , 《世界教育信息》 ,2003 年第 1-2 期。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Luo Bil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 Subjects are the kernel of the building of a college or a universit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ood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meanings of subject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However, the subject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at may be in the wrong system of the classification. Therefore, the paper is tried to prove this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ay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about this subject relo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bjects; classifica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o-forestry; subjects construction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