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模板.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模板 HDB3劳绩 PCM 劳绩 FSK 劳绩 帧布局劳绩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测验报告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测验中心制 AMI/HDB3编译码测验 一、测验目的 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HDB3码的编码规矩 2、熟谙AMI/HDB3码的根本特性 3、熟谙HDB3码的编译码器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测验仪器 1、通信原理综合测验箱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测验内容 1、输入信号与编码时钟的观测 查看并记录模块6上BS点(编码时钟)和NRZIN(输入信号序列)波形。
要求BS在上,NRZIN在下,上下对齐,从111开头画出波形(只记录16位码元),并在波形中标出码序列 2、AMI码编码规矩验证: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输入数据NRZIN和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HDB3/AMI-OUT及单极性编码数据DOUT2波形: (1)对应内容1中记录的NRZIN的波形,上下依次对应画出HDB3/AMI-OUT和DOUT2波形,并在波形中标出 +1、-1、0等码元; (备注:内容1和内容2的(1)的4个波形从上至下依次对齐画) (2)将信号源模块中的拨码开关S1、S2、S3全部设为“11111111”(此时为全“ l”码输入)查看HDB3/AMI-OUT和DOUT2波形的波形分别写出码序列(只记录8位,“1”码要注明极性) (3)将信号源模块中的拨码开关S1、S2、S3全部设为“00000000”(此时为全“0”码输入)查看HDB3/AMI-OUT和DOUT2的波形分别写出码序列(只记录8位,“1”码要注明极性) 3、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 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1、S2、S3分别设为“01110010”“01010101”“00110011”,同时查看NRZIN(输入数据)和NRZ-OUT(译码输出)的波形,回复译码数据是否正确,并以NRZIN为参考,测试NRZ-OUT(译码输出)的时延,以us为单位。
斟酌并回复:数据延时量测量因考虑到什么因素? 4、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在内容3的根基上,用示波器查看模块7内TH10测试点(8K带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然后将信号源模块中的拨码开关S1、S2、S3全部设为“00000000”(此时为全“0”码输入),再查看TH10的波形,记录查看到的现象斟酌并回复:具有长连零码格式的数据在AMI编译码系统中传输会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5、HDB3编码规矩验证: 在内容4的根基上(即全“0”码输入),将模块6上的拨码开关S1选择码型为HDB3码(即设置为“10000000”),查看HDB3/AMI-OUT(双极性编码输出)和DOUT2(单极性编码输出)的波形,写出HDB3/AMI-OUT码序列中取代节(至少写四个取代节,用B、V符号表示)写出DOUT2码序列,标出“1”码的极性 6、全“0”码输入时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 在内容5的根基上(即输入数据为全“0”码),(此时,模块6的DOUT2已连接至模块7的输入脚,即将单极性归零码送入时钟提出电路),用示波器查看模块7的TH10脚(8K带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然后模块6的DOUT2连接至模块7的输入脚的连线改为模块6的HDB3/AMI-OUT连接至模块7的输入脚(即将双极性归零码送入时钟提出电路),观测并记录TH10波形的变化处境。
回复:①HDB3编码信号转换成双极性或单极性码后,哪一种码型时钟分量更丰富,为什么?对比内容4的现象,回复:②HDB3码与AMI码有何不一样的结果? 四、斟酌题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并回复为什么在实际传输系统中使用HDB3码?用其它方法行吗(如在AMI码中加扰码)? 原始数据粘贴页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