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基于标准的学历案.docx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春朱自清设计者:卢朝锋内容出处:主题为人与自然中的第一单元四季美景2016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作者为朱自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准确的读写“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2.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辨别出作者都写了关于《春》的那些景物3. 能针对具体的文句辨别出作者写景使用的方法并尝试着进行语句赏析评价任务:1、 能够完成预习检测中的训练试题2、 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作者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能完成老师的检测试题3、 能就某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辨别出使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并说出是描写景物那部分特点的,感悟出作者的心情学习过程: 【 资源与建议】1、 本篇课文出自本册的第一个主题人与自然本主题有三个单元,这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美景学习的目标是要学习朗读,并且能够赏析语言,来体会汉语之美本节课选自朱自清的《春》,完成本篇文章的学习需要2课时。
2、 本节课是七年级新生入学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对于用美的眼睛发现美的事物,并且能够表述出来,具有很重要的入门作用3、 学习本篇文章,可以多读,甚至要大声的朗读,并且能够背诵下来,再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作者描写的景物是怎样再脑海中呈现出来的然后再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作者使用了怎样的方法把景物描写的这样的精彩最后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和心得4、 本篇课文最重要得是练习你的朗读能力,理清文章得写作思路但是难点是学会赏析文章当中优美得语言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够模仿着作者描写景物得方法,尝试着练习一下 【课前预习】1、 自我朗读本篇课文至少三遍,不会认读得字在课文中根据工具书的提示,标注到书中课后的读读写写要都准字音,认准字形,会默写2、 阅读关于本文作者的一些简介重点对于作者的“名,时,地,评,作”进行记忆并阅读关于他的文章(卢老师的《学霸朱自清》)课堂活动一:走近春天(一)预习检测:小声快速阅读文本两遍,完成下列小题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江苏扬 州 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著名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酝酿(yùn niàng )黄晕( yùn)蓑衣( suō )宛转( wǎn)应和(yìng hè)涨起来(zhǎng)抖擞(sǒu)嘹亮( liáo)捉迷藏( cáng )眨眼( zhǎ )朗润( rùn)3、 解释下列词语酝酿:朗润:花枝招展:(二)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请注意老师的语速和语气看看有没有你欣赏或是喜欢的语句、语段,把它标出来2、请你选取一、二段或是几段来进行练习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学组合朗读先自己练习,同桌互相评定,标准是读准字音,读出感情3分钟后,课堂展示老师点评朗读效果课堂活动二:感受春天1、 这么美的春天,你都读出了哪些春天的美景?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有变化,从盼春——绘春——赞春2、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从修辞,动词,写法方面进行赏析例:我最喜欢春草图里面的这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里面的这个“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总结:说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进行陈述你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言赏析或者语句的表达效果这也是中招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答题公式一般是:修辞(词语)+事物的特点+作者感情例如: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检测:针对课后积累拓展后的第四大题,进行练习课堂活动三:感悟美景1、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春天的美景描绘的如此美妙?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表格,四个同学商量讨论后填写完成7分钟后,课堂展示你的成果实例:名称特征写法修辞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拟人由物到人名称特征写法修辞顺序春花图多,艳,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 视觉,触觉,嗅觉比喻 排比由高到低检测与作业1、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节): __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 _______春 春 图( 春) 春 图( 春) 具体描绘: 春 图( 春) 春 图( 春) 春图( 春)第三部分(第8—10节):_______春 2、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3、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1、春风又绿江南岸( )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 4、一枝红杏出墙来( )5、处处闻啼鸟 ( ) 6、天街小雨润如酥(一、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答: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四)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