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9855006
  • 上传时间:2024-02-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第一单元 细菌的结构与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1、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的微生物是:(A)A 细菌 B真菌 C病毒2、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A)A菌落 B菌苔3、下列复合菌落条件的是:(A、E)A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B细菌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C细菌在适宜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D某种细菌的菌落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E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以后,其大小是固定不变的4、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称为:(B)A菌属 B菌苔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A微米(μm) B纳米(nm) C毫米(mm)6、细菌的个体形态包括:(A、B、C)A球菌 B杆菌 C螺形菌 D线形菌7、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球菌的大小用( A )来表示;杆菌的大小用( B )来表示;螺形菌的大小用(C)表示A直径 B长和宽 C长、宽、两端点间的距离8、螺形菌分为( A )和( B )两种。

      A弧菌 B螺菌 C杆菌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1、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A、B、C、D)A细菌壁 B细菌膜 C细胞质 D核体 E核糖体 F荚膜 G芽孢2、 细胞质中的超微结构包括:(A、D)A质粒 B菌毛 C芽孢 D核糖体3、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A肽聚糖(粘肽) B蛋白质 C脂多糖4、 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C)A糖类 B脂类 C磷壁酸 D蛋白质5、 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壁的组成是:(B、C、D)A磷壁酸 B外膜蛋白 C脂质双层 D脂多糖6、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阴性菌:(B)A薄 B厚7、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是由( A、B、C )组成: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壁酸8、革兰氏阴性菌中( A )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酸酸9、革兰氏阴性菌中( B )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酸酸10、革兰氏阴性菌中( C )具有种、型特异性A类脂A B核心多糖 C特异性多糖 D磷酸酸1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A、B、C、D)A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B与细胞内、外物质效换有关,细胞壁有许多微孔,可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并阻留大分子物质,它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细胞壁为表面结构,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决定簇;D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革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A群链球菌的M蛋白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12、L型细菌是指:(B)A有完整细胞壁的细菌 B缺乏完整细胞壁的细菌13、关于质粒的正确描述是(A、C、D、E、F)A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能自我复制,传给子代 D可以自然丢失 E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 F在遗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的运载体14、关于核体的正确描述是:(A、B)A是细菌的染色体 B是细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C有核膜15、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包括(A、B、C)A致育性的F质粒 B耐药性质粒(R质粒) C致病性的毒力质粒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1、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B、C、D、G)A细菌胞壁 B荚膜 C鞭毛 D菌毛 E细胞膜 F细胞质 G芽孢2、 荚膜的作用是(A、B)A保护细菌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B荚膜成分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C荚膜是运动器官;D有特异性抗原,常称K抗原;3、 鞭毛是(A、B、C)A细菌的运动器官 B有特异性抗原,常称H抗原C有些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黏附有关,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D鞭毛不是运动器官4、 鞭毛的类型包括:(A、B、C、D)A单毛菌 B双毛菌 C丛毛菌 D周毛菌5、 菌毛(A、B、C、E、F)A又称菌毛素 B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类型 C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D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E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F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 G普通菌毛通常有数百根之多 H性菌毛仅有1—4根 I又称为F菌毛 J菌毛分为6个型,即F1、F2、F3、F4、F5、F6。

      K2型(F2)为性菌毛,其余的为普通菌毛6、 芽孢是A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水体;B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C常以杀灭细菌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D芽孢的大小、形态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第四节 细菌的染色方法1、 单染法是:(A)A仅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 B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2、 革兰氏染色法的程序是:(C、D、A、B)A95%酒精脱色30S B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C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 D碘液媒染1min3、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A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B与致病性有关,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内毒素致病,二者致病机制各不相同;C选择抗菌药物,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龙胆紫等敏感,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4、 瑞氏染色法(A、B、C)A可将细菌染成蓝色 B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 C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D可将细菌染成红色 E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红色 F背景和细胞浆染成蓝色5、 抗酸性染色法常用于(C、D)菌的染色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结核杆菌 D副结核杆菌6、 抗酸性染色法可使(C、D)菌染成红色,(A、B)菌染成蓝色或绿色。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结核杆菌 D副结核杆菌7、 抗酸性染色法的顺序是(B、A、C)A3%盐酸酒精脱色 B石炭酸复红微热3-5min C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8、 特殊染色法包括A芽孢染色法 B荚膜染色法 C鞭毛染色法第五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渗透压)2、 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PH为7.2-7.63、 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嗜热菌、嗜温菌)4、 嗜温菌的温度范围是10~45℃,最佳生长温度是20~40℃5、 细菌对分子氧的需求(呼吸类型)包括:(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6、 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7、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后,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反映细菌增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8、 细菌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9、 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著;对数期:活菌数呈对数直线上升,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生物活性等都较典型;稳定期:活菌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衰亡期: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生理代谢活动与趋于停滞。

      第六节 细菌的合成和分解代谢1、细菌新陈代谢的能量要由(ATP)供给2、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与(发酵)3、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类、色素、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4、细菌分解代谢试验:⑴氧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阳性者产酸产气⑵氧化酶试验:阳性者为紫色阳性菌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阴性菌有:肠杆菌科)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者产生气泡阳性:葡萄球菌、微球菌等阴性:链球菌等)⑷VP试验:阳性者呈红色反应阳性菌有: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⑸甲基红试验(MR):红色反应为阳性黄色为阴性阳性菌有:大肠杆菌等阴性菌有:产气杆菌)⑹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培养基变深蓝色为阳性阳性菌有: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⑺吲哚试验:阳性呈红色阳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⑻硫化氢试验:产生黑色为阳性阳性菌有:普通变形杆菌等;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等)⑼脲酶试验:阳性者呈红紫色阴性者不变色或呈黄色普通变形杆为阳性,马流产沙门氏菌为阴性)5、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有哪些?(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脲酶试验等)第七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1、 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培养细菌叫细菌的人工培养。

      2、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3、 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4、 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2%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0.5%.5、 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6、 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7、 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鸡蛋、马铃薯等8、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用来鉴别细菌9、 厌氧培养基:可供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叫10、细菌在培养中的生长现象:⑴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⑵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由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或去雾状生长;⑶固体培养基: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11、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细菌的鉴定、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制品的制备、饲料或畜产品卫生学指标的检测等第二单元 细菌的感染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 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

      半数感染量用(ID50)表示2、 正常菌群:在动物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动物无害的细菌称为3、 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⑴消化道:口腔中细菌较多;单胃动物胃中细菌较少,反刍动物胃中细菌较多;小肠中细菌较少、大肠细菌繁多⑵呼吸道:鼻腔和咽部常有葡萄球菌、酵母菌等;咽喉及扁桃体中常有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及致病性菌;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⑶泌尿生殖道:尿道外部有些细菌4、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1、 柯赫法则要点:⑴特定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⑵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⑶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⑷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2、 细菌毒力测定常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3、 半数致死量: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4、 半数感染量: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内引起半数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5、 细菌毒力因子:构成细菌毒的菌体成分或分泌产物称为细菌毒力因子6、 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侵袭力、毒素7、 毒素包括:内毒素、外毒素。

      8、 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汔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9、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