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docx
6页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入美国文化价值观重要是通过如下三种途径来影响中国青少年的 1.运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入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美国式力量,向世界各国辐射,对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进行着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单方面输出,并施加影响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区、时空限制,达到五大洲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特别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可以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原则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此外,美国还将其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她文化加以改造,即进行“美国化”之后,据为己有,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不仅为其带来高额利润,并且达到宣扬美国民族主义和文化至上观念的目的。
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种鲜明的例子《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种女孩特别孝敬父母,替代年迈的爸爸参军的英勇故事其主题是中国老式文化所推崇的孝道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中国某些青少年也许会产生困惑,主题究竟是什么也许、后,《花木兰》的老式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老式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运用和篡改,那么中国老式文化也许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2.运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进行文化渗入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十分以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区限制来履行文化霸权,渗入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成为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有力的“武器”美国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推销“网络影视”、“网络图片”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形象、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青少年如果过多地接触也许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
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认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她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 美国网络文化霸权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不仅表目前思想上,还突显在网络语言英语化上如今在互联网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她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潮流化原则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鼓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她们忽视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她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目前中文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笔迹潦草,美观度减少,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徐徐失去爱好,影响了中国优秀老式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3.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文化代言人美国针对中国青少年的人才战略:(1)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项目,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感谢之情,吸引她们毕业后自愿到美国定居或到美国在华的外企工作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清华、北大和复旦等中国一流高校中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1995年起,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始终为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迄今已有近千名师生获得此奖。
GE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奖学金项目于10月23日在四川大学启动美国MOTOROLA向中国高等教育的捐款也合计达到1100万元2)运用教育优势,放宽美国的留学政策,不断从中国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学选拔比较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出国留学,并以高薪、优越条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国外或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概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步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3)培养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形成美国式的工作理念、生活习惯,成为美国价值原则的所谓的“白领文化”,并逐渐融入相称一批中国青年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潮流文化 美国的文化霸权已经对中国青少年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国应当保持苏醒的结识,防微杜渐,提出自己的有效对策。
文化方面的最大威胁重要表目前对异质文化的认同上,而青少年群体是最容易认同异质文化的特殊群体,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全球参与意识强烈;而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比较容易发生动摇 对中国青少年而言,除了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之外,由于中外意识形态的差别,以及 社会 转型期青少年在民族文化认同上存在一定缺失: (1)她们文化辨别能力较差,接受的文化安全面的教育相对缺少,对主流意识形态结识不够清晰,对优秀的老式文化理解不多,导致在多元文化面前缺少判断、分析和选择的能力,从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极易变化2)中国社会转型期,某些青少年过度崇尚非理性,失去了人生目的和方向,内在心灵世界没有了依托,缺少信奉、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追求,失去了精神家园,浮现了“思想真空”状态3)大部分青少年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淡薄目前适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市场价值支配着我们的生活,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价值产生质疑,对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态度冷漠一份调查表显示,当问及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涉及腐败在内的多种社会问题的见解时,答案常常是“说不清晰”、“无所谓”。
加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使文化超越国界,在全球范畴内流动,国际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于中国青少年而言,她们将会受到更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