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道在心 感恩在行》演讲稿(二).doc
3页《孝道在心 感恩在行》演讲稿 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能够为大家演讲我感到很高兴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世间万物,莫不存感恩于心中 感恩,是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父母,既是是一种血缘情感的连接和爱心的延续,又是道义上对抚养自己、帮助自己的父母的一种感激,一种健康心态和性格的表现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孝的报恩之根本宗旨换言之,孝的核心意义在于报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子女“恩情”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生育之情,二是养育之恩,三是教育之泽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育我鞠我”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确,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要在这三个方面付出辛勤的劳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孝”,就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报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当说,“孝”的根据是“报恩”,这是重视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的中国社会所形成的道德要求,是带有东方文化和东方道德传统特点的。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道德关系中,能不能对受到“恩惠”加以报答,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中国有一句著名的道德格言就是“受恩必报,施惠莫记”唐朝孟郊《游子吟》里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的就是回报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宗教同样有报恩的含义,如佛教就强调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之一就是父母恩这种感恩的思想既是亲情的一种表达,也是讲求道义的折射如果说,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能够、不愿意报答,甚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会报答他人、社会、国家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中国传统道德之所以强调“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应当说,是有道理的 感恩报恩是孝的精髓,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实践感恩我们不仅要知道感恩父母、还要知道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于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企业员工有了感恩的意识,他就会珍惜自己的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以图感恩给自己提供生活与展示条件的企业;如果企业本身有了感恩的理念,他就会珍惜自己的辉煌,不断创新,打造企业航母,以图感恩给自身成长与发展提供机遇、帮助的社会、国家。
感恩是一种认同,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态度,是对给予企业的关爱、恩惠的心存感激和回报品质企业伦理是一个阔大、厚重的体系,但感恩是构成企业伦理的核心孝,始于孝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因身家而致天下,孝贯其一生感恩是孝文化的理论特色,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论也可以说,“感恩”是企业认同的精神基础,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感恩的心态,包容、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 3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