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新版).docx
183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2新版)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体现在其中的情感与立场2.掌握消息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教学难点】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新闻知识的材料、本新闻的写作背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语音沉重的朗读下面的文字,让学生收听,融入本新闻写作的意境出示课件1)2022年是南京解放73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个历史时刻,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教师板书课题:1消息二则 (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时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出示课件4)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二则消息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出示课件10)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后,蒋介石一面玩弄和平的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取得喘息时间,重整军备,卷土重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和谈代表团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部队共100万人,奉命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在长达500余千米的战线上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知识链接 教师以课件出示的形式,补充新闻基本常识,为同学们学习课文做准备○1新闻(出示课件5)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上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新闻有传播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三个属性○2消息(出示课件6)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事情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的一种文体,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使事件的高潮在前,被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3新闻的结构(出示课件7、8)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发生新闻事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背景、结语是辅助部分○4新闻的要素(出示课件9) 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应该具备六个最基本的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和how(如何)。
这六要素常常被称为“五个W和一个H”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1)教师提示:注意“要塞” 中的“塞”、“锐不可当”中的“当”是多音字,注意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2)析一析多音字出示课件12)(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3)(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14、15)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督战:监督作战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教师提示:注意“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意思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示课件16)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认真阅读这则消息,找一找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出示课件17)教师提示:新闻“六要素”与记叙文“六要素”有相似之处,也有少许不同,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 下面请同学们在阅读第一则新闻的基础上,找一下这则新闻的六要素学生1抢答: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学生2抢答:何地:芜湖、安庆之间学生3抢答: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学生4抢答: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5抢答:为何:发起渡江战役学生6抢答: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2.读完这则消息,你能找出它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吗?(出示课件18)教师提示:同学们,先分析新闻的结构,然后讨论,最后来回答。
注意区分新闻结构各部分的位置教师点拨:新闻结构一本分为本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预设1: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预设2: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预设3:主体: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从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你获知了哪些信息?你认为消息的标题应具备哪些特点?(出示课件19)教师提示:分析这则消息的标题,我们应用记叙文六要素分析法,再从语言运用表达效果方面去分析其特点预设1:获知信息:人物、地点、事件预设2:标题特点:简明、醒目,概括性强2.正文开头的黑体字是消息的什么部分?它的作用有哪些?(出示课件20)黑体字: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教师:同学们,首先分清它是什么,再分析它在新闻中的作用教师指正: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它是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的3.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出示课件21)教师:同学们,认真阅读这则消息,勾画出导语部分,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学生1: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学生2:作用: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教师提示:注意,我们寻找新闻的导语,一般是从新闻的第1段中寻找4.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出示课件22)(师生讨论,教师点拨教师点拨:我认为,我们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首先要注意导语的特征学生1:导语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学生2:导语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教师补充:导语还包括事件的意义等教师点拨:其次,我们要注意导语的位置学生3: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学生4: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教师总结: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知道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了五、深读新闻,合作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地描写渡江战斗的情景呢?(出示课件23、24)教师提示: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学习过的记叙文的详略方面去分析预设: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根本不值得去详细介绍2.浏览全文,体味消息的语言,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25)教师:同学们,分析文章的语言,一定离不开语境,现在我们看看下面的语句,分析、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1)语句呈现:(出示课件26)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学生1:“已”即“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学生2:“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2)语句呈现:(出示课件27)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学生3:这句中的“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反衬出解放军的英勇学生4:这句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3)语句呈现:(出示课件28)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教师: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如何讨论分析,下面我叫同学回答学生5:“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场景学生6:“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坚不摧学生7: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分析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的要素、结构,了解了消息的语言特点,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课后要养成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9)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与第一则消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0)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出示课件31)(教师巡视,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然后回答学生1: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何地:学生2: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学生3: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学生4:何事: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学生5:为何: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学生6:如何:三路大军横渡长江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出示课件32)预设: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探讨,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预设: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2.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出示课件33)教师点拨:新闻记事的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