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化学说课稿汇总7篇.docx

47页
  • 卖家[上传人]:G***
  • 文档编号:605621889
  • 上传时间:2025-05-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6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化学说课稿汇总7篇化学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同行: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电解原理教材通过“电解氯化铜”的实验展示电解原理的实质,并认识电解池的功能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是理解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心通过该实验将推导出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一般规律,电极产物的判断方法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其中电解的一般规律,电极产物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材内容的重要性  电解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既涉及到电化学的理论知识,又与氧化还原反应等密切相关,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通过对电解池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极产物  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微观模拟,探究电解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电极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提高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难点  理解电解原理,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对电解产物的判断  六、 教法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直观形象的`展示电解的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并适当进行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体现“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七、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新课引入——探究活动——学习电解理论——演示模拟实验——完善电解原理——课堂小结——学习反馈(固化能力,形成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力求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复习回顾(2分钟)  通过习题 复习回顾原电池相关知识进行热身,并与本节课建立衔接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分钟)  通过名人典故引入新课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电解原理(20分钟)  [设疑]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  探究活动1:(P79实验4-2)  活动汇报: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能使淀粉I溶液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Cl2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有红色物质析出——Cu  [设疑]CuCl2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分解生成Cu和Cl2呢?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通电前后溶液里离子移动情况  【小结】(1)、电解: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  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直流电源、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5)、电子移动的方向:  电源负极 →电解池阴极 →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 →电源正极  (6)、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4、离子的放电顺序  [设疑]阴极为什不产生氢气呢?阳极为什么不是氧气呢?  通过分析讲解得出结论  【小结】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阳极:1、阳极若是活泼电极,金属电极本身先于任何离子放电  2、阳极为惰性电极: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离子> F-  5、通过例题讲解总结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包括水的电 离)、并分成阳离子组和阴离子组。

        (2).根据放电规律,阳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阴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完成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3).由阴阳两电极反应式,合并得总反应式弱电解质的须保持分子形式)  小结: 分电极、析溶液、判流向、断粒子、书极式、写方程  6、随堂练习(7分钟)  1、判断  (1)电解、电离均需要通电才能实现( )  (2)电解池中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即电解过程( )  (3)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  2、以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及电解总反应式  (1)AgNO3溶液 (2)Na2SO4溶液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CuCl2 =Cu2++2Cl-  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 - 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Cu+Cl2↑  2、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直流电源、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  3、电极 : 阳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即失去电子)  阴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即得到电子)  4、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电源负极 →电解池阴极 →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 →电源正极  二、离子放电顺序  阴极:+﹤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阳极:1、阳极若是活泼电极,金属电极本身先于任何离子放电  2、阳极为惰性电极: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离子> F-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分电极、析溶液、判流向、断粒子、书极式、写方程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化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明矾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基础上,对金属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它侧重于使学生理解怎样去学习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为以后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接下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铝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模式,这为本节课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但两性化合物这个概念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要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学学科的典型手段——实验教材中对铝的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尤其是对氢氧化铝两性的探究,是这一块内容的重点,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过渡】结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2)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及Al3+的鉴定方法(3)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掌握Al2O3和Al(OH)3的分别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4)知道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用途,知道明矾的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设计实验,体会通过实验发现物质性质的过程;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辩证的认识事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过渡】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观及教师观,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展示内容与先前学习的知识形成冲突认知冲突进行导入,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随堂实验、多媒体展示、启发法、比较、归纳分析、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铝的化学性质,来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知识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来完成氢氧化铝的制备,并获取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充分利用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  【过渡】接下来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六、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此环节中我准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导入在课程开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铝制产品的图片这与学生已学过铝的性质很活泼形成了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活泼的铝,怎么可以应有的这么广泛,激发对铝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探讨,开启了课堂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接下来进入新课教学环节此环节我将并应用已学的铝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借助实物、学生动手实验的方法进行教教学,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实操结合,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氧化铝粉末实物,来认识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结合导入时应用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哪些物质可以腐蚀这些产品学生已有的铝性质的知识,进行动手实验,获得氧化铝两性的新知识  2.实验探究,深化概念  教师出示生活实物胃舒平,引发学生制备胃舒平的主要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