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doc
3页18 采访对象是棵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驱车”、“垦区”、“树冠”、“风餐露宿”、“枝繁叶茂”、“万马奔腾”、“婀娜多姿”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3.学习本文按采访及行踪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叙事详略有效的处理材料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以“采访对象是棵树”来命名和行文的写作技巧教具学具】字幕投影片,塔里木盆地的防风林图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我们随处可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要种活一棵树非常容易,也许不用你管理就能成活,可在有些地方要种活一棵树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在我国的西部边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边疆,去采访采访那里的树板书课题《采访对象是棵树》)1.出示塔里木盆地的防风林图片,简介塔里木垦区2.简介:西部建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要求:(1)画记不懂的词语,准备交流 (2)课文中所写到的人和事较多,材料丰富,而我们读后丝毫不觉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2.生自学3.检查学习情况(1)关于生字 垦---恳 树冠 担负(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伤痕累累 驱车 树冠 屈指可数 风餐露宿 枝繁叶茂 万马奔腾 摇曳 婀娜多姿(3)解决问题 A探究本文的写作顺序 划出文中能显示作者行文顺序的词语。
——我采访的第一颗树 ——我采访的第二棵树 ——我采访的第三棵树 ——按采访顺序及行踪的先后顺序行文 B探究本文材料的处理 快速浏览全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老班长和军马的事略写,上海女知青的事详写) 作用:有详有略,方能使文章结构显得疏密有致,富于变化三、再读课文自由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生动地复述这三个故事3.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四、课堂小结1.作者采访的三棵树,每棵树下都埋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学完这三个人(物)的故事后,你对他们分别想说什么?2.学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文的组材方法及对材料裁剪的方法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事?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课文所写的人和事较多,材料丰富,而我们多过之后丝毫不觉得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出示字幕投影)“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棵树”、 “我采访的第二个对象也是棵树……”、“我防风林向前……”、“我终于来到了林带的另一头……”2.课文主体部分所写的人和事有没有详略之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1)学生浏览回顾课文的主体部分,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2)如果将老班长、军马和上海女知青的事迹平均用力,行吗?(3)为什么详写的是女知青的事迹?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文中找出那些看似平淡却富含感情的语句全班交流,通过朗读这些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有:(投影出示)(1)这棵树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垦区第一树2)这棵垂柳被人精心修剪过尽管是深秋九月,片片柳叶依然鲜绿脆嫩,柳枝在微风中低垂摇曳,显得婀娜多姿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文中的几位人(物) 2.质疑:课文最后一段中,少年为什么在临行前种下一棵白杨树?表达了他的什么愿望? 3.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1.想一想,当上海女知青发现行军锅被狂风吹走的一刹那,她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2.阅读类似的颂扬西部建设的故事板书设计】采访对象是棵树第一棵树 老班长 鞠躬尽瘁第二棵树 军马 战功赫赫第三棵树 女知青 奋不顾身【教学反思】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很重要因而教学本文时,我首先出示塔里木垦区的防风林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配以文字讲解、描述让学生的认识又上升一个台阶,相机出示课题、解题。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动口读,动手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最后,我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给予点拨、总结总之,我抓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读懂故事情节,弄清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讲故事,谈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