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际贸易第3讲电子教案.ppt

27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1053300
  • 上传时间:2021-12-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40.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第三讲 相互需求论Page 2相互需求论P62 穆勒和马歇尔继承并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论述了供求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问题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年)是英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物,是李嘉图的追随者,也有人称他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1848年,他出版了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论述了他的“相互需求原理(或如其自称的“相互需求方程式”)穆勒认为,国际商品交换比例是在比较成本确定的范围内,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的 Page 3(一)关于国际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分析下面以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各生产毛呢和钢铁两种产品为例,来论述穆勒关于国际交换条件的确定问题 假设英德两国投入既定量劳动可各自生产毛呢和钢铁的数量如表4-5 表4-5 英德两国分工前的产量n 毛呢 钢铁n 英国 10单位 15单位n 德国 10单位 20单位n 可以看出,德国在钢铁的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而英国则在毛呢的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所以,贸易格局应该是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以交换德国的钢铁 Page 4Page 5n 能够被双方同时接受的折中方案是:英德两国商品的交换比例,应确定在双方国内的交换比例这个上下限之间。

      n 如果用e表示国际交换比例,则其范围可以表示为 1020e1015n 只有在此限度内,国际贸易才会发生如果国际商品交换比例高于这一上限或低于这一下限,则贸易双方中就必有一方会退出交易,国际贸易也就无法进行下去 n通过以上分析,穆勒得出结论: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构成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Page 6(二)贸易利益的分配决定于相互需求强度 穆勒在深入分析了国际商品交换比例一定会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这个问题后,进一步指出国际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例,是由贸易双方相互需求强度的大小来决定的 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相对大的国家,贸易条件(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例)对该国就不利因为该国为了得到对方国家的产品,就不得不用更多的本国产品去交换,从而使本国产品的交换能力下降 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相对小的国家,贸易条件对该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相对小的国家,贸易条件对该国就较有利国就较有利 . .Page 7(三)关于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 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最终落脚在对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分析上,他以此来阐述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的变动和贸易利益的分配 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含义 相互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

      穆勒认为,当这一相互需求方程式成立时,国际市场中商品的相对价格便由此决定 .Page 82、相互需求方程式的确定 首先假定毛呢与钢铁的国际交换比例为首先假定毛呢与钢铁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010:1717 英德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总量必须是10:17的公倍数,两国的贸易才能达到均衡,两国的需求强度才能相等,相互需求方程式才能成立 比如: 10:17=10000:17000 此时的相互需求达到均衡,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稳定在了此时的相互需求达到均衡,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稳定在了1010 1717上,这也可以被看作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上,这也可以被看作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 Page 93 3、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失衡与恢复、相互需求方程式的失衡与恢复n 市场上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常常会发生变化,这种需求变化会立即反映到商品的价格上来,引起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而价格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商品的需求n (1 1)失衡:)失衡:n 假设受某种因素的影响,英国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发生了变化,在1017的贸易条件下,英国对钢铁的需求由17000单位降为13600单位,而德国对毛呢的需求强度不变,仍为10000单位在此种交换比例和此种相互需求情况下,原来的相互需求方程式会失去平衡: 10171000013600Page 10 (2 2)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恢复:)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恢复:n 首先:需求的变化影响了价格变化。

      这种价格的变化对德国是不利的,德国为了取得英国的毛呢,就要降低钢铁的相对价格假设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由1017变为1018,n 然后:价格的变化必然又会影响需求的变化在这种新的交换比例中,毛呢的相对价格上升了,因此德国对毛呢的需求由原来的10000单位减至9000单位;钢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英国对钢铁的需求由原来的13600单位增至16200单位n 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动调整,相互需求方程式在1018的贸易条件下重新得以恢复:n 1018900016200Page 11n如果相互需求强度呈现出相反的情况,英国的需求强于德国,则贸易条件就会变得对英国不利,比如变为1016 n可以看出,穆勒是用相互需求强度的大小来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Page 12 (四)评价(四)评价n 1、穆勒的理论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使得比较成本学说成为更加完整的理论这也被人们称作是穆勒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n 2、穆勒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创新是一种“比较利益论”,有别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Page 13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n 阿费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是新古典学派或称剑桥学是新古典学派或称剑桥学派的奠基者。

      派的奠基者他研究了穆勒的国际贸易理论,并在1878年问世的代表作对外贸易纯理论中首先以几何曲线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说n 马歇尔指出,在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的交换形成了一个国际交换比例,即国际贸易条件,或称相对价格这个贸易条件是指互利贸易条件,它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n n 马歇尔的这些观点与穆勒的几乎是一致的但马歇尔是马歇尔的这些观点与穆勒的几乎是一致的但马歇尔是用几何图形阐述他的上述观点的用几何图形阐述他的上述观点的 .Page 14(一)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两个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所接受的贸易条件,必须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贸易条件,这种贸易条件必须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范围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规定的上下限之间 仍按前面的例子分析,用毛呢交换钢铁,英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15,德国国内交换比例为1020,所以两国的毛呢交换钢铁的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就限定在10151020这个上下限之间 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马歇尔用几何图形对互利贸易条件作了解释 Page 15 图4-1 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 Page 16(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二)相互需求均衡决定贸易条件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

      相互需求均衡就是指相互供求相等穆勒用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的决定,而马歇尔则是用提供曲线解释贸易条件或国际交换比例1、提供曲线是表示一个国家贸易条件的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产品的数量与所愿出口的本国产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面分析德国的提供曲线:Page 17 图4-2 德国的提供曲线Page 18n 在图42中有三条射线,即t0、t1、t2,它们都在互利贸易区范围之内,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贸易条件 n 站在德国利益的角度上看,t0的贸易条件较差,t1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t2改善得更多,这意味着它用一定量的钢铁能换回更多的毛呢 n 如果把贸易条件为t0、t1、t2时德国进出口数量的A、B、C点连接起来,其所形成的这条曲线OG就是德国的“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n 需要指出的是,图4-2中的OG曲线原是图4-1中的OG射线,只是在图4-2中OG线呈向上弯曲状OG曲线上的A、B、C三点都在互利贸易区之内 .Page 19 图4-3 英国的提供曲线Page 202、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贸易条件n德国与英国的两条提供曲线是分别从德国利益和英国利益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现实中,交易双方必须同时受益,国际贸易才会发生。

      n因此,必定存在一个互利的贸易条件n互利贸易条件的范围,必须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限与下限之间 .Page 21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贸易条件图示(图4-4)EPage 22n 在图4-4中,马歇尔认为,如果两国都只考虑本国的利益,希望把贸易条件定在P点或J点,对方是不会接受的,国际贸易便不会发生因为在P点时德国付出的少得到的多,在J点时英国付出的少得到的多n 只有当OG和OE相交于F点时,即在这种贸易条件下,德国愿意出口的商品量才恰好等于英国需要进口的商品量,而英国愿意出口的商品量也恰好等于德国需要进口的商品量在这一点上,交易双方的相互供求达到了均衡状态,双方都可在这种国际贸易中获得相对满意的利益 n 因此,F点可称为均衡点,或均衡贸易条件Page 233 3、均衡贸易条件的变动和恢复、均衡贸易条件的变动和恢复 n 在实际的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双方的相互需求是会经常发生变化的,这势必会影响均衡贸易条件的稳定n 如果德国对英国毛呢的需求强度变大,贸易条件会变得对德国不利,图4-4中德国的提供曲线会向下移动,移到了虚线OG的位置德国的这条新提供曲线与英国的提供曲线的交点为F,它表示新的均衡贸易条件。

      通过该点射线的斜率要小于通过F点射线的斜率,这说明德国愿意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毛呢而提供比以前更多的钢铁这种贸易条件变得对德国不利而对英国有利 n 相反,如果英国对德国钢铁的需求强度变大,贸易条件会变得对英国不利,图4-4中英国的提供曲线会向上移动Page 244 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n 前面所分析的两条提供曲线弯曲的方向不同,德国的提供曲线向上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的钢铁可以换回更多的毛呢;英国的提供曲线向下弯曲,表示用一定数量的毛呢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钢铁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弯曲方可以看出,两条曲线的弯曲方向不同,所表示的贸易条件都是对本国越来越有利向不同,所表示的贸易条件都是对本国越来越有利n 这里的问题是,提供曲线为什么会弯曲,马歇尔用他的供求价格论对此问题做了解释和分析Page 25n 一方面,从商品的效用角度分析n 商品的效用指商品的有用性,或者是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产品的效用决定,而产品的效用大小则是由该类商品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呈递减状态这是马歇尔的重要观点之一 n 在此例中,对德国来说,随着进口毛呢和出口钢铁数量的增加,国内市场上毛呢的数量在增加而钢铁的数量则在减少。

      其结果是,钢铁因数量减少而效用提高,毛呢则因数量增加而效用下降使得德国出口同样数量的钢铁必须换回比以前更多数量的毛呢,这才能使它愿意继续扩大这种国际间的贸易 Page 26n 另一方面,从商品的成本角度分析n 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则与商品的产量密切相关对德国来说,随着钢铁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产量必须要增加,由于总产量的增加,使钢铁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其价格也随之提高,这就决定了用一定数量的钢铁必须交换更多的毛呢,德国才愿意继续扩大进出口数量n 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假设条件(马歇尔本人并没分析这个问题时必须有一个假设条件(马歇尔本人并没有做这种假设),即假设德国生产钢铁的规模效益已达到有做这种假设),即假设德国生产钢铁的规模效益已达到最佳点,再增加产量,成本也将随之增加最佳点,再增加产量,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Page 27(三)简评(三)简评n1、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意义n (1)马歇尔理论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较好补充这主要表现在他从相互需求论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条件的确定,回答了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各得多少利益的问题 n (2)马歇尔分析方法有创新他所使用的“提供曲线”这种分析工具,也被后来的很多经济学家所运用,这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n2、马歇尔理论的主要缺陷n 马歇尔的理论内容缺少创新他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对穆勒理论的补充和发挥,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