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三年美术教案全册.doc
40页备 课 笔 记( 学年度第一学期)年 级: 三 年 级 科 目: 美 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二、教材分析:(一)教材重点: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二)教材难点: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绘画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工艺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欣赏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四、教学措施: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5、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生气,有意趣6、教学中体现理想课堂在教学中积极投入课改当中;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提高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树立符合课改精神的美术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美术教学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教学行为。
五、教学进度安排课次内 容课 时教 学 目 标1原色与间色1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绿、紫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进行审美教育2粉印纸版画21、了解粉印纸版画的相关知识能运用粉印纸版画的技法创作一幅粉印纸版画2、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3点彩游戏11、感知色彩空间混合的视觉效果,了解色彩空间混合的基本原理2、从游戏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其创造欲望4生活离不开21、初步了解发明、演变的历史,欣赏新型的,体验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便捷2、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动手的乐趣5动物明星21、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表现动物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动物,并树立直起保护动物的意识2、在查资料、看动物、说动物、画动物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6水墨画动物11、通过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2、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渴笔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3、在用水墨艺术表现的同时,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7远古的动物21、初步了解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感受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2、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形式把它表现出来8想象中的怪兽11、通过说说、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等方式,把握怪兽的形象特征,交流创作方法,在创作表现中发展个性2、学生通过大胆地想象创作,用彩笔勾画出怪兽奇特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拓宽知识面9动物面具11、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2、增进对动物的了解,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10我和动物朋友2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动物,发现身边的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并绘画2、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绘画、的有关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11我做的动物明星11、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2、变废为宝,培养学笺环保意识和想象力12分分合合21、在分分合合中感受点、线、面的变化,通过几何形的分解组合了解事物的可变化性2、掌握分解、重组的基本方法,创作具象或抽象的视觉作品13亲昵11、在活动中逐步理解“亲昵”的内涵,激发情感冲动,产生创作欲望2、以绘画的方法塑造动物、人物等主体形象,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及喜欢的画面去表现主题、表达感情,画出所思所想,同时提高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14天外来客11、欣赏影视或绘画作品中的天外来客,了解运用想像、大胆组合的造型方法2、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奇思妙想的外星朋友,挖掘创造潜能15小泥人21、了解无锡惠山泥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2、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对祖国文化传承问题的思索16对称美,秩序美21、了解对称知识,掌握镜面对称、平移对称及旋转对称的特征,并能区分各种对称图例2、能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对称,并尽量展现特有的秩序美感17剪纸21、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2、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锻炼动手能力18皮影戏11、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19摸物背形21、欣赏多种造型手法表达的绘画或泥塑作品,了解背形的基本方法2、通过触摸物休,训练学生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学习的能力20你喜欢哪个手提袋11、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会利用剪刀、胶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2、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第1课 三原色与三间色教学目的: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法3、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教具准备:透明量杯6个、玻璃棒1根、水彩画颜料和画具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与三原色调配出来的三间色教学难点:间色调配的水分用量与上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二、激趣导入1、欣赏儿歌,让学生从这首儿歌中找出描写色彩的字: 画国旗红画笔,黄画笔,画面国旗真美丽国旗国旗蓝天飘,小朋友们齐敬礼红画笔,绿画笔,再画鲜花开满地鲜花向着国旗笑,祖国祖国我爱你红、黄、蓝、绿)这些丰富的色彩在我们的颜料盒有,有的色彩是可以用别的颜色调配,有的不能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原色与三间色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三、学习新知:1、认识三原色(1)师:请同学们观察颜料盒这是我们美术课常用的水彩画颜料,12种颜色为一盒的,这些颜色里有的颜色可用二种或三种颜色调出来的,其中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合我们把它叫做“原色”2)谁来举例生活中带红、黄、蓝的实物如:红旗、黄香蕉、蓝色海水等)2、认识三间色1)猜猜看:用两种不同原色色水调和会变成什么颜色2)学生动手操作3)教师调色示范4)学生练习四、游戏配音乐,做游戏)五、互相评价。
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 板书设计: 三原色与三间色三 红 + 黄 = 橙 三原 黄 + 蓝 = 绿 间色 红 + 蓝 = 紫 色第2课 粉印纸版画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创新能力2、 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3、 通过制作,体验失败与成功、发明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在粉印过程中,水份与颜料之间比例的掌握及一些制作“小窍门”的发现教具准备:教师:欣赏作品数件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欣赏、讨论1、 你知道版画有几种?2、 简要介绍其不同的特征及绘制方法3、 一组讲一例三、介绍制作过程1、刻——力度的掌握2、涂色——时间的掌握3、印——区域的掌握四、学生练习1、制作底版2、要用较粗的铅笔3、能力强的同学可适当做得复杂一点五、巡回指导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六、小结1、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经验、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2、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小组交流1、上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3、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三、欣赏同一张画,讨论1、欣赏作品中都用了什么颜色?2、不同的颜色,效果有何不同?3、表表各自意见4、你表现的比他们更好吗?四、学生作业1、继续上节课作业2、能力强的学生,可尝试制作不同颜色五、巡回指导1、面观察学生作业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小结1、 展示自己作品并介绍2、 学生间相互赏析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二、继续完成上节课内容(作业完成稿)三、讨论1、 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2、 有什么想法?四、欣赏1、 例举各种画面的装饰手法边框法、花边法、衬底法……)2、 你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一、学生作业1、 学生装裱2、 注意方法运用二、巡回指导1、 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2、 和一部分同学商讨,如何把画面装饰得更好、更美……三、小结1、 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2、 装饰、布置于教室一角第3课 点彩游戏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派,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尝试进行点彩画的创作,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