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检验中心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doc
25页医院检验中心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1)标本用 EDTA-K20.2ul 抗凝静脉血 1ml, 门诊病人在CD-1700 仪器上做三分类测定 , 住院病人在 COULTERHMX仪器上做五分类测定 2)试剂及仪器COULTERHMX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COULTER4C PLUS全血质控品, COULTER HMX五分类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质控用 COULTER5C 全血质控品血液细胞自动化分析仪介绍)( 3)操作1) 门诊:a) 收到血常规标本后, 查看核对检验项目, 立即编号,放混匀器上混匀 3 分钟b) 如有血型立即用 玻片法 和试管法 测定血型,输入电脑c) 血标本在 ABBOT CD-1700 上检测,结果入库d) 对于中间细胞比较多的应当 手工涂片染色分类 ,对于血小板等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e) 结果核对后,在半小时内报告2) 病房:a) 采集血常规标本后,立即编号,试管加盖后放于专用试管架上放入 HMX 上自动混匀,b) 如有血型用 玻片法 和试管法 测定血型,输入电脑c) 血标本在 COULTER HMX 上机检测,结果入库d) 对于分类图形不好的结果应当 手工涂片染色分类 ,对于血小板等结果图形不好或结果异常较大的应手工复查。
(复查条件)e) 结果核对后,签发报告单如果急诊则报告,有血型的话,通知病房来拿报告单血液项目)( 4)项目代号 中文名 单位WBC白细胞计数×109/LLY%(LY%淋巴细胞分类)MO%单核细胞分类%NE%(GR%中性细胞分类)LY#淋巴细胞计数×109/LMO#单核细胞计数×109/LNE#中性细胞计数×109/LRBC红细胞计数×1012/LHGB血红蛋白g/L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MCHpg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MCHCg/L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109/LMPV平均血小板体积flPCT血小板比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EO%嗜酸性细胞分类%BO%嗜碱性细胞分类%EO#嗜酸性细胞计数×109/LBO#嗜碱性细胞计数×109/L( 5)特殊规定在检验血常规时 , 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及同志如发现以下样本结果过高可过低 , 务必作登记 , 复查和及时报告 , 以备查询1. 血红蛋白低于 100g/L.2. 白细胞低于 3000/ul.3. 血小板低于 8 万/ul.4. 发现白细胞分类异常图形时 .5. 发现其中一项过高时 , 或是临床指定要镜检时 .( 6)临床意义( 6. 1)WBC计数参考范围4- 10 × 10 9/L1、增加(l) 生理性:初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 X 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后、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6. 2)白细胞分类计数(6.2.1) 染色液1.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I 液 取瑞氏染粉 lg、姬姆萨染粉 1g,加入甲醇 (分析纯 ) ,充分振摇,第二天加甘油 10ml, 混匀即能使用Ⅱ pH6.4— 6.8 磷酸盐缓冲液 (或用 H 2O 替代缓冲液)液磷酸二氢钾 (无水 )6 .648磷酸氢二钠 (无水 )2 .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磷酸盐调整 pH ,加水至1000ml 染 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 3— 5色 满血膜,约 1min 后,滴加缓冲液 5滴,使其迅速盖一 10 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充分混和,5 一10min 后用水冲去染液, 待干或染色液盖满血片后半分钟即可水洗镜检2.快速染色液I 液: 磷酸二氢钾 6.648磷酸氢二钠 2.56g水溶性伊红 Y 4g( 或伊红 B2. 5g)蒸馏水 1000ml石炭酸 40ml煮沸,待冷备用。
Ⅱ 亚甲蓝 4g液蒸馏水 1000m1高锰酸钾 2.48g煮沸,待冷备用染色 把干燥血片浸入快速染色液的I 液中30s,水洗,再浸入Ⅱ液 30s,水洗待干注:本染色法除了能快速用于急症外,对玻片质量要求也不高随着染液多次使用,可适当延长染色时间或更换新液3. 30s 快速单一染色液贮存液瑞氏染粉 2 . 0g姬姆萨染粉0. 68天青 E 0. 6g甘油 10. 0ml聚乙烯 D 比咯烷酮 (PVP) 20 . 0g甲醇 1000mI磷酸盐缓磷酸二氢钾6. 648冲液磷酸氢二钠0. 268(pH6.2-6 .8) 石炭酸 4. 0ml蒸馏水加至 1000mI应用液 l 液、 2 液按 3: 1 比例混合放置 14 天后备用将染液铺满血膜或将血片浸入染色缸内, 30s 后用自来染色水冲洗注:加表面活性剂 PVP 可增加染料的溶解度并起稳定作用,加入天青 E 可缩短染色时间6.2.2) 参考范围LY# : (1. 0— 3. 3) ×109LY: 18 . 7%-47%/ LMO# :(0.2— 0.7) ×109MO: 3 .5% -7.9%/ LGR#: (1. 8— 6. 4) ×109GR: 46 .0%一 76. 5%/ L1.增多(l) 中性粒细胞: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2) 嗜酸性粒细胞: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术后、烧伤等3) 嗜碱性粒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4) 淋巴细胞: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等5) 单核细胞: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2.减少(l) 中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 X 线和镭照射、 抗癌药物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障、粒细胞缺乏等2) 嗜酸性粒细胞: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3) 淋巴细胞: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6.3 )常见的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外周血象中,除了各类白血病幼稚细胞外,通常能见到一些细胞形态上的异常变化6.3.1) 中性粒细胞1.核象变化: 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间的比值约占 1: 131) 核左移:是指杆状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如晚幼粒、 中幼粒等细胞增多为核象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① 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 称再生性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
② 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左移: 称退行性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伤寒、伴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血症等2) 核右移: 是指不仅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且分叶过多,常见 4 叶、 5 叶( 正常时多分 3叶) ,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表示预后不良2. 毒性变化: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中毒、大面积烧伤等症时,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异l) 细胞大小不均: 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2) 毒性颗粒:胞浆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中发生变性所致3) 空泡:可在胞浆或核中出现, 常为多个, 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