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作业册.doc
90页图 1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用手指拔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_________振动 产生的;锣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 声波具有 隆隆雷声预示大雨将临,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能量”或“信 息” ) 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交谈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播的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是靠什么物质传 播的:⑴耳朵贴在课桌上,可以听到放在课桌上的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传播; ⑵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讲话声,这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__传播;⑶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小 纸盒制成的“土”进行对话,这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__传播 4.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_传播。
5.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 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7. 如图 1 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着悬挂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 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上做此实验,你将会发现: 小球_________(填“仍会”或“不再” )多次被弹开,但__________(填“能”或 “不能” )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____,声音在 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 直接交谈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8.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 春游时,同学们在公园的大古钟旁,用力敲击大古钟,大古钟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但有的同学发现, 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 ,其主要原因是 (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声的传播途径问题时,用细棒轻轻敲打盛有水和金鱼的玻璃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四散, 下列能正确分析鱼接收声波的主要途径的是 (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11.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 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 12.如图 1 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 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甲 乙 图 3 13.2008 年 5 月 12 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大地震,致使上万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楼倒塌后缺乏 必要的自救知识,致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 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着人员前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14.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 A.声带振动产生的 B.气流振动产生的 C.鼻腔振动产生的 D.胸腔振动产生的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16.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 17. 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 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
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 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18.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 (1)实验中不管怎么抽气,坐在前排的同学总还可以听到极微弱的铃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2)从“慢慢抽去空气,闹铃的声音从大到小”的现象,得出“声音在没有空气的空间(真空)中不能 传播”的结论,这是用了______________的科学方法来得出这个结论的 19.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 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20.如图 2 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4)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笔,敲响钟后,将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 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5)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
(6)其他现象分别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22.如图 3 所示: (1)观察甲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察乙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 图 2 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左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 作被吓跑的;右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 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第二节 声音的特征(1)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 乐音的三个特征为 、 、 2. 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___,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它与声源 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 3. 在多媒体教室中,小明转动音量旋钮调高音量,同时观察到音响中纸盆的振动幅度在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初中阶段的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 ,此后,男、女同学的声带有了明显的区别,男生的声带厚而长, 女生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生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生__________,由此可认为男生的“变声期” 是__________发生改变。
5.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 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来判别的 6.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 ;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 音歌手轻声伴唱“男声”音调 ,响度 ;“女声”音调 ,响度 7. 如图 1 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 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均选填“响度” 、 “音调”和“音色” ) 8. 如图 2 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填“具有能量”或 “传递信息” )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 9.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 音叉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蜜蜂带着花蜜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钟振动为 300 次;不带花蜜的时候,平均每秒钟振动 400 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飞行时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__判断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1.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 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图 1图 2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12.“刺耳”的声音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大、音色美 B.频率高、音色差 C.频率高、响度小 D.频率低、音色差 13.小明同学在观看学校的管弦乐队排练时,听到小提琴和钢琴都发出 C 调的“Do” ,他仍能区分开小提琴 还是钢琴的琴声,这是依据 ( ) A.它们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B.它们的音调不同 C.它们的响度不同 D.它们的音色不同 14.如图 3 所示,用细线拴住塑料尺.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转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若加快转动速度, 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 )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5.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