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教育理论论文.doc
3页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_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新课程实施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 历史 与社会》是新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整个初中阶段,都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本中拥有大量的各类图片这些图片鲜艳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读图,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素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现就此问题,以七年级课本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读图教学、能力培养、情感素质一、 图片在课本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翻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大量的各类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全书分为五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
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一单元16幅,第二单元32幅,第三单元36幅,第四单元50幅,第五单元70幅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课本每篇课文,每一页上都有一幅或几幅图片课本中的图片,不仅数量多,而且占幅面大大多课文中,都有许多幅图片,以组合形式呈现其占幅面积往往大于课本正文面积,犹如一本大开版的连环画课本中的图片,以其色彩鲜艳,图面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等独有的特点,紧紧地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启迪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片与课本紧密结合,图文并茂图片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二、读图教学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读图教学是《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引导读《我的家在哪里》的三幅平面图时,就是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家谈起。
学生 自然 有兴趣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这三幅图采用独立观察,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三幅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哪一幅图画的正确,容易读懂结果大家都能识别第三幅画得正确,看得懂这时我就指出:一幅正确的地图,必须要有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大要素再让学生读阅读卡《地图的语言》,读识课后的常用地图图例,这样学生就会读地图了接着让学生在图3上,识别杜鹃和王朋家在社区中各自的方向和位置;根据比例尺,量算杜鹃,王朋两位同学家相距的实地距离最后,指导学生画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而课本上是要求学生画自己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但我校学生大多家住 农村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画农村社区难度较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改画学校平面图,相对容易而且画同一幅画,可以比较谁画的更加准确,为了使学生画得正确,先让学生描述一下学校的景物,师生共同设定一个适合的比例尺这样,学生在绘画是就胸有成竹了结果,大家都能够较准确地却得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并在图上表示出了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教师从引导学生读图,量算到绘制平面图,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学生积极性高涨,全体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读图教学中,更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读《自然环境》一课中,气象万千的“世界气候”图时,先让学生对照图例观察了解世界上十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在根据图周围六个人物头像的语言描述,找出相对应的6种气候类型分布区明确知道我们所在地区是什么气候然后,联系课后的自测题2:如果沿北纬40°自东向西穿越亚洲大陆,人们可能经过哪些气候类型?如果沿东经100°从南往北穿越亚洲大陆,人们可能经过哪些气候类型?这是一道较难的综合性题目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并指导大家参照“世界的气候”和“亚洲的地形”两幅图,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纬度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探究后,得出了正确答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前后知识融合贯通地应用的实际能力再如读了《年代尺》图后,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年代尺在年代尺上标识出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及加入少先队,各种获奖的时间和情况因为自己的事情最明白,所以学生都乐意画,而且画得很正确,兴致很高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读年代尺和制作年代尺的方法我以上这些做法,既依照教材内容,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这样可操作行强。
学生喜欢学有利于读图教学中,从读图、分析思考到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三、读图教学中要渗透情感 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读图教学中必须注重这一目标的实现,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读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图片的观察、思考、想象,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有高尚理想、道德、信念和情操使学生的思想素质、 政治 素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读《与山为邻中》中“元阳梯田景观”图和《傍水而居》中的“水乡景观”图时,教师通过投影仪将图片放大,让学生欣赏图中的壮美景色再配以画外音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阅读卡使学生充分感受人们合理利用、改造大 自然 ,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使用多媒体放映乌镇、周庄等 旅游 名镇,能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江南水乡的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图中的美景还会使学生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有学生说“水乡景观”图就是某小镇的北街西段,也有人说是我们镇原来的老街这样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在读图教学中,也要让学生懂得辨证地看问题因为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
当读到“水城威尼斯”图片时,使学生看到水有利也有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理解水城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忧”的说法从而使学生懂得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在读图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用 历史 发展 的眼光看事物例如《身边的故事》一课中有关古代服饰的变化图片和“ 中国 汉字”、“图书的发展”等图片,使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懂得今天身边的事物大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如代表中国东方女性美的时装——旗袍,是几百年前清代满族妇女服装的改进; 现代 简化汉字更是有三千多年文字发展变革的结果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有悠久历史发展的过程这是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教育读图教学中,爱国、爱党、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中思想、政治等综合素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第五单元的图片最多,既有表现中国古代文明的资料,也有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和斗争史例如:《社会变迁的轨迹》中“时局图”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态势,“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平民”控诉了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忍无可忍,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民族仇恨,并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又使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自由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图片极大地震撼了学生地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民族尊严感此时教师播放国歌,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地起立齐声高唱,神情激昂,民族情感达到高潮在读“开国大典”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两幅图时,又会使学生感到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为了加深图片的印象,教师除使用投影仪将图片放大投影外,在放“开国大典”时,配用毛泽东当时的录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使图片有声有色地活起来使学生深刻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真理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念同时,也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这样的情感将激励学生立志奋发学习,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这正是课程所要求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读图教学中得以实现总之,《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文图片内容,教师正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使用必要教学设备,使学生读懂图,读活图,把读图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图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文化、身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即读图教学既要使学生学会相关的知识、能力,更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 文献 :1.《试教通讯》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