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前瞻.doc
7页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前瞻西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刘清华靳玉乐牆要]教学论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与进步回顾教学 研究方法论的历史,有功于萸好地把握教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研 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直觉观察为主、分析为主、科学化探索及多元化儿个阶段 展望未来,可以透视出教学研究方法论有这样的变革趋势:1•教学研究方法论的 哲学基础进一步加强;2.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3.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在化 日趋加强;4.教学研究手段趋于现代化;5.重视元教学论的研究;6•重视开展教 学实验;7.后现代主义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影响匿键词]教学研究方法论冋顾前瞻任何一门学科要发展和取得成果,方法是很重要的,方法论的突破能导致理 论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既是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 教学论研究走向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题因此,加强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把握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走向,对教 学研究乃至教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研究在教学现象产生后不久使开始了,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对这 一历程发展变化的考察,有助于历史地把握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木概念及多方面 的联系,从而揭示教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0)直觉观察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之前西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思想已开始萌芽,主要 是依靠不充分的观察,以个人经验为主,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 基础上的思辨虽然有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总的分析是笼统的,直观的,带有明 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最早运用直觉经验和哲学思辨方法來认识教学问题的学者 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 创造了一种著名的教学探究方法——“精神助产术”,具有归纳的性质,开创了 帅生互动的教学探究模式亚里士多德对教学研究方法乃至整个科学研究方法的 贡献,主要在于对逻辑方法体系的创建,提出著名的归纳一滨绎程序”我国 古代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像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在总结丰富的教 学实践基础上也提出了多种教学研究方法论的观点主要有;采用观察法以及归 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等由此,多 家多派形成了多样的教学研究方法论U)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近代科学产生后,即17世纪到20世纪初,教学研究进入了以分析为主的方 法论时期从夸美纽斯运用归纳法写岀不朽的名著《大教学论》——标志近代教 学理论的产生,到欧美“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形成经验论和惟理论两个派别, 在实践中表现为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研究方法论。
其代表人物 有培根、笛卡儿等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 Bacon)是现代实验科学的真 正始祖,提出了经验论的归纳法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缶卡儿(R. Descartes) 是西方近代演绎主义的始祖,他把科学研究过程看成是从-•般原理演绎出特殊原 理,进而演绎出个别事实的过程实验心理学家冯特(W. Wundt)的弟子拉伊(w. A. Lay)出版《实验教学论》一书,主张教学研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强调在 教学研究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同举并重匸)科学化探索时期20世纪以来,许多在自然科学研究小广泛使用的方法被引入教学论研究, 即通过调查、实验、观察、测量等自然科学方法來建构教学论,使教学论研究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教育研究领域小刮起了两股强劲的风:一•股 是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另一股是以实证主 义为哲学基础,以自然科学研究为范式的研究方法实证化运动两股风不仅对教 育研究而且对教学研究传统产牛了巨大冲击,推动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正是教 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直接推动了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促使人们口益重视教学研 究方法的科学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教学研究方法论带来重要的革命 性变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指导 下,教学理论及其研究进入科学的辩证吋代四)多元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來,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对科学理论的逻辑分析,把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史联系起来,人们用动态的、 多元互补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过去那种静止的、单一的观念去把握复杂客体的运动 过程19世纪末开始的研究方法实证化运动,虽然显示了方法探究上的自觉性, 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并没有给教学理论或实践带来期望的重大进步复杂的教学 现象很难用这种以分析为特征的方法去研究,教学中丰富的人文因素促使研究者 重新估价产生于自然现彖研究的实证方法在教学研究中应用的效度问题H然科 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交叉和相互交叉,以及用多学科研究同一 现象的事实、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哲学与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 关系、作用和渗透问题以科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的出现,也促使人们对 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和研究方法面临现实困境的催 动下,教学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突破某一哲学与相应教学观念的局限,广泛吸 取各哲学流派的理念因此多兀哲学和教学观的存在,必然引起单向思维方式的 变化。
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系统科学不断冲击传统的研究范式,提供了整体 结构研究的思维方式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教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技 术方法带來广泛的影响二、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态势教学研究方法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教学研究方法论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进行 研究,历史并不长很多研究者提出教学论要发展成为一门成熟学科需 从教学研究方法论进行突破,因此吋教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越来越多:为使教学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教学研究方法论将显得 更为重要,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与变革,同教学论学科自身的发展变化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展望未来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前景,将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的 趋势匕)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进一步拓展在整个教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中,不能不提到哲学、因为它在理论指导和思维 方法两个方而对教学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自身也发生了 分化,它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在此所提到的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哲 学基础,其哲学层面的内容是“一与多(“一”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指各 种不同的哲学流派)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最具包容度和真理性的 哲学,在教学研究方法论中仍占据中心地位,但不能忽视其他哲学流派的影响。
在教学论发展上,教学理论的发展都是与哲学指导分不开的如赫尔巴特以惟理 论为指导思想提出的“教学形式发展”论;杜威以经验论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皮亚杰以结构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的“认知教学理 论”;巴班斯基以系统思想为指导提出的“教学员优化理论”;等等所以教学 理论的发展受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很大的,往往对教学论的研究产生实质性的 影响H前各种哲学流派,尤其是科学哲学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影响有进一步加 强的趋势科学哲学是探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它 与教学研究方法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受到广大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科学哲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思想,如“范式”“证伪” “多元方法” “信息域”等 等,己经在教学研究方法论中出现,有些甚至成为教学研究方法论中普遍的重耍 的术语和思想,其影响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强在教学论的研究活动中,方法论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研究工具,对教学论研 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研究者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方法论成为争 议颇多的概念当研究者在某种意义上使用方法论一词时,常会遭到来自其他理 解层而的质问为了避免介入这种纷争,一•些教学论研究者开始试图以“范式” 为切入点来探讨有关教学研究方法论的问题。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史家 库恩(Kuhn)首先引用的,它不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体系,而是某一科学家集 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特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理 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框架[1]所以“范 式”较“理论”这个概念更加宽泛和实际,包括他们所共同依据的理论、采用的 方法、使用的语言等,从更广泛的角度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教 学研究范式的更替标志着教学理论质的飞跃,对教学研究范式的探讨,不仅能揭 示教学论从形成发展至今的内在逻辑,还有助于我们领焙半代教学理论的基木精 神与发展方向,以及有助于把握教学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所以“范式”将 是今后教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研究工作者将极力寻求建立有效 的教学研究范式匚)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所谓多元化是指教学论的研究大量引进其他学科的新方法,对教学现象进行 整体综合研究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包医百病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 点因而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既可以使各种方法长短互补,也 可以使不同方法的结果互和校止•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的科学性,达到“多元并存, 优化选择”的H的。
教学论只有博采各种研究方法的长处,克服现有研究方法的 结构性不合理状况,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合木门学科特点的由多种研究方法构成的 教学论研究方法群,才能真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为研究方法的不断丰富不 仅是教学论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所以,在 研究方法上必须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把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 研究结合起来,认真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使其成为一个开放而多样的方法论体 系因此,在未来几年中,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仍将成为教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主 导趋势1.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将逐步增强针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广延性,要使教学论走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就必须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不断地同国外教学论领域和其他学科进 行信息和方法论的交换,使教学论由相对静止的孤立封闭的体系改造成为一个充 满活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对不同学科从不同方而、不同层次加以研究,使教学 论得以广泛吸收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揭示教学规律,论 证教学原理,阐明教学方法以指导教学实践再者,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极为复 杂的活动,所涉及的因素较多,单靠一门学科或个别研究者是无法深入的,因此, 从多学科的角度或运用跨学科的方式,由多个研究者共同协作、联合攻关已成为 必然的新趋势。
不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还可以相互启迪思维,集思广益,这对 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是十分有益的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互补与融合教学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 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变化 原因,侧重于研究对彖质的方而的分析评价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解释主义, 主体与客体不是截然对立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更多地强调理解它能有效地处 理教学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描述的因素,从而从总体上掌握研究对象的基 本情况,其不足之处在于主观性太强,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定量研究是对事物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定事 物的性质和变化定量研究一般是把被研究对象和H标分解为多项因素,并将其 数量化,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所谓数学方法,不是指具体的数字统计和计算, 而是指进一步作定量分析,以便从量的关系上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作出更为精确 的科学说明的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诸因索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 究的结果[2]定量研究具有精确性、严密性、验证性和预测性,但在教学研究 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机械地考虑一些因素,教学研究对象主要是 人,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稳定因素。
因此 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不能认为哪一 种好或不好,而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在教学研究中,无论是教学冃 标的规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