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详细基坑沉降监测方案.doc
51页基坑沉降监测方案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 字)一、监测意义: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二、监测内容:几何变形监测部分: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 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6)水平支撑 5-5 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7)水位监测三、监测实施方案: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 12 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1~2 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 为止,监测约 20 次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
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 1~2 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 为止,监测约 20 次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帽梁和拱形支护结构搅拌桩顶部)每隔 12~15 米布设一个监测点根据通视情况和基坑形状的不同可采用基准线法或坐标法基准线法:沿基坑边沿建立基准线,基准线两端点(即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不受施工的影响,并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每次监测时,在基准线的一端安置全站仪,照准基准线的另一端,然后将基准线投射到各监测点的旁边,量取各监测点离开基准线的水平偏距,并从两次监测所得水平偏距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坐标法:在远离基坑设立三个基准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网,由于离基坑较远,这些基准点可以认为是稳定的,是不受基坑开挖影响。
在对其中的一点的坐标和一条边方位角假定的前提下进行联测,获得了另外两点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如果其中一点在施工中被破坏,可由其中的另外两点来恢复)每次监测时,可根据工地通视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其中的任一个基准点上,测得各监测点在上述坐标系统中的平面直角坐标,通过两次观测所得各监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1~2 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 为止,监测约 40 次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根据设计要求,在一对双排灌注桩的每个桩体内和一个拱形支护结构的灌注桩体内,各埋设 1 个测斜管,每个埋深约 15 米,在支护桩施工时,将测斜管绑扎于钢筋笼上,并保证其中一对导槽与基坑走向垂直综合误差为:每 15m 深度测量误差不超过±4mm,相当于 0.015达到规范对设备精度的要求本次监测使用的测斜管材料为 PVC 管,内径 60mm,外经 70mm,弹性模量 E=8100kg/cm2,刚度不均匀度 4.4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2~3 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
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 为止,监测约 20 次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桩体应力监测采用应力计,根据设计要求,双排桩选择 2 个断面(4 根桩),拱形支护灌注桩选择两根桩,每根桩内外侧各埋设计5 个应力计,共计埋设 60 个应力计传感器安装要求:传感器的安装必须和支护桩纵筋布置同步进行由于传感器造价高,测试使用量大,需要留出较长的时间进行定货、制造,同时传感器到货后需要作二次处理和标定工作,因此在传感器安装前需留出 1~2 周时间传感器的安装需要现场焊接,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加以配合传感器和信号线属于精密器件,需要施工单位配合进行保护监测周期:在桩体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归零测量然后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1~2 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墙体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主体施工至±0时监测结束,监测约 30 次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人字梁应力监测采用应力计,根据设计要求,在上述选择的 2 个断面双排桩位置的人字梁(3-3、4-4、4’-4’剖面)上埋设,每个剖面埋设 4 个应力计,共计埋设 24 个应力计。
监测周期:在梁体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归零测量然后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1~2 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梁体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直至梁体拆除时监测结束,监测约 30 次6)水平支撑 5-5 剖面轴力监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 2 个水平支撑,在每个支撑剖面上埋设 4 个应力计进行监测,共计埋设 8 个钢筋应力计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 1~2 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支撑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直至支撑拆除时监测结束7)水位监测:选择几个典型位置的基坑内外侧的大口井和观测井进行水位监测,具体位置现场确定,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监测篇二:商务大厦基坑沉降观测方案(4663 字)1、工程概况XXX 商务大厦工程位于 XX 市 XX 区 XX 路 XXXX 中学东侧,北东邻XX 小区,西邻 XX 路,南邻 XX 小区主要由主楼两侧的 2 栋高层写字楼及高层建筑之间的裙房及外围地下部分组成,±0.00=179.70m,基坑挖深约为-11.00m。
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桩间喷射混凝土面板的支护行式2、监测依据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XX)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XX)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3、监测目的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后验收 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裂缝观测4、监测项目根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