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年高考成语使用题汇编及辨析教师Word版.doc
29页高考成语使用题干扰角度解密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题来探寻此类题型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例1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高考题) 例2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例1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例2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1996年),“耸人听闻”“骇人听闻”(1998年),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例3.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1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蔚为大观(2003年春季),“蓬荜生辉”(2001年)。
例2.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解密之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考生的错误判断如: 例1.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解密之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如: 例1.开始,人家送礼他都不收,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就不以为然了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认为错”,可用“不以为非” / 例2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例3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例2中的“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2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而例3中的“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大多数成语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候,由于对一些成语褒贬不辨,从而导致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如: 例1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1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例2.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 解密之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例2.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解密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例1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如: 例2.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句子划线部分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例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解密八:搭配不当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例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以上八点,是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一般规律,随着命题的日臻成熟,也许还会有新的技术手段出现,但考生只要平时多读多悟,克服使用成语时的诸多毛病,明了命题的“迷惑”角度,就一定能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
历年高考成语使用题汇编及辨析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92年)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辨析】不正确的一项为A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而句中的“苍山”“洱海”本来就是“天然”之物,“巧夺天工”在此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B 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C 项“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D项“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在此使用也是对的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95年)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 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辨析】正确的一项为DA 、B 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年轻科学家的勇气和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C项中“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 项中的“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97年)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