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doc
5页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The path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林成文1 张云青2 杨玉斌3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长春市卓越大街881号,E-mail:zdcxyjscx@ 摘 要:国务院办公厅去年5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目的就是要通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以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在研究经济与教育新常态相互关系基础上,深刻解读国家与地方政策精神,并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本论文和研究结果对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其主要价值和创新之处是通过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启发和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路径Abstract: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May last year issued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purpose is to pass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enhanc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an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normal,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untry with the local policy spirit,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ment path; this the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its main innovation is through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spire and guide the public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Key words: the new norm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ducation reform; development path 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发布[2015]9号《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3]和[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4],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个政策性文件的解读,就经济与教育发展新常态的相互关系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问题,并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林成文,(1960-),男,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Tel)0431-,E-mail:zdcxyjscx@1 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职教育新常态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首次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明确了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等三大特点[1]站在高职教育新常态的角度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寻求新的需求和发展1.1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增速换档的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同时蕴含了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创新的新机遇[1]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挑战,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增速换档的新需求,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不断寻求新需求和新发展;第二就是要培养适合吉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人才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和转化应用[8];第三就是要在稳规模、调结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促进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2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结构升级的新需求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2]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职业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以创新创业与学科专业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来适应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第二要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系统,打通中职到研究生的人才结构培养通道,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和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探索和研究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形成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8],以适应吉林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新需求1.3 高职教育新常态应适应创新驱动的新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支撑产业升级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战略平台[1]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人才创新驱动,高职教育新常态就是要高度重视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载体,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校协同一体化育人机制,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培养,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
从而依靠高中端人才能力的提升,带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新活力,以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吉林经济的转型升级2 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我省关于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师生创新创业,以适应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学院决定做出如下工作部署2.1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1.1总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主线,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双创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吉林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2.2.2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先试点原则,通过典型示范引路的方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二是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点原则,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三是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原则,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创客创意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四是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支撑点原则,集聚产教融合的要素与资源,形成共建共管、开放合作、协同推进的良好生态环境。
2.2确立三个阶段性目标和两大重点任务2.2.1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立足大众创业、“草根”创新,2015年起选择符合地方主导产业需求的专业方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二是2017年在总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在本院落地生根,形成具有浓厚的校园双创教育文化氛围和较为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及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以双创教育俱乐部为载体,普及双创教育,组织技能和双创大赛,引领师生参与双创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创新创业;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结构和课程体系,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三师”教学团队;以“三师”股份合作工作室为载体,建立企校一体“三师”互聘机制,采取引进一个项目,创办一个企业的办法,推动企校联手共同创新创业;以人才与项目需求为载体,细分行业技术、工作标准,创建具有特色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典型案例,实现“一化两融三能”的预期目标三是到2020年建立起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模拟创业、专家指引、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参与双创教育覆盖面扩大、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明显增强。
2.2.2两大重点任务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起,完善专业与行业供需预警机制,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一化两融三能”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企校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再造,暨“学标、行标、双标”三标融通和“行业、专业、学业”三业融合,“学能、业能、双能”三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到2018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逐步向面上推开,实现双创教育全覆盖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搞好专业团队建设,开展专业市场调研,理顺专业与行业关系,做好岗位工作任务调研与分析,构建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行业标准的教学模式,将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纳入教育流程与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新方法、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第三,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如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双创大赛、双创能力培养计划、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试行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双创;设立双创教育奖学金,表彰优秀双创师生。
---加强“三标三业”教学师资团队和课程体系建设2017年起,定期组织开展“三师”教师岗位培训、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理论研究与实践、企校合作与项目对接等系列活动2018年起,学院设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室,有序开展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2020年,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