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魏六朝诗歌专题研究:第九讲:陶渊明(上).ppt
52页第七讲 陶渊明(上)陶渊明的生平与作品,一、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 陶渊明字元亮,入宋后更名潜江州寻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陶茂,武昌太守父敏,曾出仕,不详何官母孟氏,孟嘉第四女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命子,晋书陶侃传 陶侃,字士行侃早孤贫,为县吏伏波将军孙秀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侃诣之,晫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一)家居读书时期(369-395)1-27岁 少年时代,陶渊明意气风发,慷慨任侠,既有儒家大济苍生之宏愿,亦有道家任情山水田园风光之性情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饮酒其十六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拟古其八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家乡优美的景色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游斜川诗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与子俨等疏,公元394年,26岁,长子俨出生 27岁,创作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二)时仕时隐时期(396405)2837岁 公元396年,28岁,次子俟出生 初仕江州祭酒,不久即解归 宋书陶渊明传: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 饮酒其十六: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公元399年,31岁,始仕桓玄,两年后,回寻阳居母忧 公元403年,35岁,服丧毕,作刘裕镇军参军,赴京口 公元405年,37岁,为刘敬宣建威参军,奉命使都 八月为彭泽令 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作归去来兮辞 , 弃官归里宋书隐逸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薄,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迳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三)归隐田居时期(406-427)38-59岁 公元406年,38岁,作归园田居五首及归鸟诗 居上京时期,生活比较安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移居南村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其一,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一,当时与陶渊明相来往者,尚有殷铁、庞通云、张野、颜延之等人,但不久诸人皆任官而去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
梁萧统陶渊明传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唐代陆曜六逸图“陶潜葛巾漉酒”,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陶渊明所面临的艰苦劳动和贫困生活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为陶一觞 杂诗其八,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公元427年,59岁 九月,作自祭文及挽歌诗三首 卒于寻阳某里 颜延之作陶徵士诔,谥曰靖节。
二、陶渊明的地位与影响 1.颜延之陶徵士诔言其作品“文取指达” 2.晋宋诗风,渐趋浮靡,陶诗价值,未为时人所重故文心雕龙不论陶诗,唯锺嵘诗品以“隐逸诗人之宗”视之,论诗则列为中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皆不涉陶渊明3. 梁萧统对陶诗评价颇高,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并为之编集、作序、作传但其文选仅选诗八首,文归去来兮辞一篇,数量皆在颜、谢之下 与湘东王论文书: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4.唐代,王绩、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韦应物、柳宗元等都追慕陶之为人及其诗作,但对陶并非全盘接受 王维早年时责难陶渊明守小而忘大 杜甫既言“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也认为“陶潜避俗翁,未必能大道观其着诗集,颇亦恨枯槁”白居易既有“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苏州,诗情亦清闲”的诗句,但也认为陶诗“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韩愈评历代诗人:“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比近最清奥5.宋代,陶渊明的经典地位确立 梅尧臣是第一个倡导并学习陶诗的宋代诗人 苏轼创作大量的赞陶、和陶诗,称“我即渊明,渊明即我也”,认为“自曹刘鲍谢李杜皆莫及也”,最终确立了陶渊明的经典地位。
朱熹: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无由达古人佳处传南宋陆探微归去来兮图(局部)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一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二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三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四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五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六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渊明归隐图(第七段) 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题宋李公麟归去来兮辞图(局部)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题宋梁楷东篱高士图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6. 元代真德秀认为“渊明之作,宜自为一编以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为诗之根本准则 7.宋、清两代出现了研究陶诗的两次高潮,编刻陶集、评论陶诗,汇编考订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等等陶渊明的人格形象和陶诗的艺术价值从此得到屹立不倒的确认元代钱选归去来兮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题元孟頫渊明归去来辞,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周位渊明逸致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陆治彭泽高踪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周臣桃花源图(局部) 藏苏州博物馆,明文徵明桃花源别境图(局部),藏台北鸿禧美术馆,明文徵明桃花源别境图(局部),藏台北鸿禧美术馆,明文徵明桃花源别境图(局部),藏台北鸿禧美术馆,明文徵明桃花源别境图(局部),藏台北鸿禧美术馆,清石涛陶渊明诗意(册页)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评陶诗之别调: 陈后山言: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王船山言:渊明量不宏而气不胜,开游食客恶诗 黄春谷言:今情五言之境,康乐其方圆之至矣犹 之洙泗之道,编及人伦,虽陶彭泽,亦夷惠老庄之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