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高中语文雨巷教案.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zussh****1496
  • 文档编号:271814235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6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二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赏析全诗  (一)听朗诵,正字正音(幻灯)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颓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怅(chóuchàng)  (二)学生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谈谈自己的初读体验整体感受诗歌  师引导: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你认为它美吗,美在何处?  (意象美、意境美、音节美,至少要说出音节美:押韵、复沓、重叠)  (目的,引导学生自读习惯,自己理解诗歌  (三)再读本诗(找学生读)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开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图景?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幻灯)  明确:丁香、雨巷、油纸伞、篱墙,  3、首先看题目,这首诗最明显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两边是静默的人家,偶尔有人匆匆走过,意境充满了朦胧美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们再看油纸伞,有一种古典,神秘,怀旧的感觉还有颓圮的篱墙,更有一种破败,凄凉这两个意象和雨巷一起构成一个凄清,破败,空寂的意境,是这个故事发生和主人公出现的一个大的背景。

        4、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灯)  5、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不是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不是一支春带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如李商隐的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确: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诗人对“丁香姑娘”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追求,向往  2、那么,这个“姑娘”代表什么呢?结合下课后第二题  明确:(1)根据诗歌内容,姑娘就是姑娘,诗人当时22岁,说他沉醉于爱情,这是首爱情诗  (2)结合时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补充背景:《雨巷》这首诗是作者1927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蒋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情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黑暗的深渊。

      戴望舒此时才22岁,之前他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傍徨、很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所以姑娘可以是他心中的理想  (3)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想象的补充我们看姑娘是忧郁彷徨的,作者当时的处境也是忧郁彷徨,而且诗中多次出现“像我一样”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另一个层面的我  教师总结:无论怎样理解姑娘的形象,我们看到诗人最终都没有放弃对姑娘的期望,没有放弃对美与理想的孜孜追求,尽管在诗人求索的过程中有惆怅、迷茫、失落和感伤都说《雨巷》这首诗美,音节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来,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种美,在它身上体现着一种略带着一丝忧怨的,苦苦追梦的执著美  播放《雨巷》歌曲  (五)齐读全诗,加深感悟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取感受它朦胧而无限的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