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docx
15页2011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专项练习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昆明市2011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①生命如一泓清泉, ②青年时代的我们渴望挣脱一切羁绊,像江水一样奔流,流向未知的远方,我们拒绝停滞,因为停滞与否,将决定生命之泉拥有活力,我们冲破心灵的堤岸,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也许我们会变得浑浊,也许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将( 勇往直前 ),( 奔腾不息 ) 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的生命将会进一步升华,我们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迎着风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我们可以化作雨露,给干涸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我们可以再次融入溪流,汇入大江,奔腾入海——哪怕这样的旅程多么地曲折艰险,我们更要实现那壮美的梦想 ④生命如一泓清泉,让我们保持水的活力,水的自由,还有水的生命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分) (1)羁绊( ) (2)浑浊( )(3)干涸( ) 3.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1)精湛 秘诀 相提并论 若既若离 (2)迷惘 妥贴 无暇顾及 眼花缭乱 (3)繁衍 儒雅 忧柔寡断 人迹罕至 (1)______ 改为_______ (2)______ 改为_______ (3)______ 改为_______ 5.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著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6.按要求默写7)小题3分,其余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__________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青树翠蔓,___________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的四季变化之美,其中“_____________ ”描写了芳香四溢、生意盎然的春季 (7)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艺术效果突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 ,____________ ”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 ”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变化多端的云,常能触发诗人几多思绪,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云”的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含7-23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品读曹操《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请对本诗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 ,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o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去国怀乡 去( )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 D.去其所阙 阙( )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13. 【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共11分)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 )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