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pptx
47页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汇报人:董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新制度主义理论思潮,高等教育体系市场化,“大学制度”,“管理权”的本质是行政权力向大学组织让渡,并未涉及大学组织理性的其他方面一、,前言,学术制度建设,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的制度建构理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为案例研究法,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来源有:,1,、北大校方公布的改革方案文本及相关解释性文件,2,、网络论坛匿名释放的各类话语,4,、学者学术评论,3,、全国各大媒体评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的制度建构理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旧制度,的,去制度化,过程,2,新制度,的,构建与维系,过程,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制度构建的两个阶段:,规范层面,社会关系,文化,-,认知,2,、,分析框架,法令规章,规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博弈,制度的合法性,被社会群体接纳,2,、,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中的,制度建构理论,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市场挑战,(二),去制度化的努力,(三),争鸣,大学制度构建陷入困境,三、,研究发现与分析,(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来自市场挑战,1,、市场体制要求整合学术领域诉求,2,、市场体制对大学机构低效性的质疑,3,、自由流动与竞争对“家族主义”文化的质疑,(一),旧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市场挑战,(二),去制度化的努力,(三),争鸣,大学制度构建陷入困境,三、,研究发现与分析,(二),去制度化的努力,1,、策略的选取,2,、去制度化的尝试,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和调整,先找到一个容易起步:,(,1,)教师不是资源的握有者,相对行政者而言利益触动较小;,(,2,)法理上说,大学的本质是学术机构,从学术队伍改造入手。
1,策略的选取,(二),去制度化的努力,1,、策略的选取,2,、去制度化的尝试,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和调整,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讲师聘用最多,6,年,,不能升职者被解聘,其中理工医科教师在副教授岗位上最多,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在副教授岗位最多,12,年,;,2003,年起,,1/2,的教授岗位对外招聘,,该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新教授必须能用一门,外语授课,;,原则上,不能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1,),名额与时间,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对教师聘任和晋升负有评判职责的,“院校学术委员会”,中有,不少于,1/3,的成员,由,境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来担任2,),外部约束机制,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学科末位淘汰制度,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对任何偏离改革目标、内部运营状况不佳的院系实行末位,淘汰制,(,3,),学科末位淘汰制,外部约束机制,教师聘任名额与时间限制,学科末位淘汰制度,首先,其次,最后,2,去制度化尝试:一稿出台与文本分析,现有教授转为终身制,所有副教授和讲师“择优分流”,未做任何铺垫,直接进入操作层面带来了各种利益的较量。
1,)教授:侧面施压(海归派带来的冲击),(,2,),副教授和高资历讲师:,岗位和,社会权益,危机,(,4,)行政人员:组织和,学术行政人员(受益最大),(,3,)学生:留校执教梦想落空,教学质量的担忧,3,、,内部利益冲突与角逐,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取消,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取消,2003,年起,,1/2,的教授岗位对外招聘,该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取消,新教授必须能用一门外语授课的规定,取消,原则上不能从本院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1,),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取消,对教师聘任和晋升负有评判职责的“院校学术委员会”中有不少于,1/3,的成员由,境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来担任;,改为鼓励有条件的院系聘请,校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1,),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增加“,给予部分副教授长期职位”;,增加,“在本校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校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据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即使不能晋升为正教授,也可以工作到法定退休年龄”,(,2,),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适度保护现任副教授阶层的利益,大幅度降低外部竞争机制力度,首先,其次,4,二稿做了相当大的修正和让步,这也标志着,改革的失败,遭遇挫折:二稿出台与调整,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三),争鸣,大学制度建构陷入危机,1,、改革者的再努力,-,构建改革合法性,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失败原因:没有构建“改革的合法性”(程序和文化上的认知),(,1,)在校内发布改革说明,(,2,)寻求校外力量的支持(通过各大媒体),(,2,)李猛,,如何改革大学,(,1,)甘阳,,华人大学理念与北大改革,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构建改革合法性,但是,改革批判观点纷纷登上学术界广为影响的杂志。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三),争鸣,大学制度建构陷入危机,1,、改革者的再努力,-,构建改革合法性,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改革者说:,大学必须获得并占据全球知识体系中的领先地位,应学习美国学术市场化,从教师市场化开始重构大学制度北大改革是对教师的蔑视和力图将学术组织按照公司模式进行治理,改革的目标在于塑造学术传统,建立并能够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的制度架构,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2,、,两种学术价值的对立与制度危机,资深学者说:,工具理性主义的经济学主义取向,关注效率和功用,价值理性主义取向,关注制度价值合理性,事实上,二者不是决然对立的,以前者为行动准则和技术,后者为愿景和动力,经过协商是可以达成一致性的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一),结论,(二),讨论,四、,结论与讨论,(一),结论,1,、“去制度化”尝试的失败,2,、重构学术制度再次陷入困境,1,、规范层面:缺位、不适应的评估准则,从两个阶段来看:,从制度构建三个层次来分析:,2,、文化认知层面:对立,3,、社会关系层面:利益分配矛盾,不完全的学术制度变迁,失败的改革,1.,改革失败的原因,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二),讨论,1.,一方面是客观制度环境的制约,:,目前大学缺乏组织独立性:作为介于国家和个体之间的社会调节机制必须履行社会和政治控制的职责;,制度变革程序上的失误,没有从制度的文化认知入手而是从操作性的规范层面入手;,另一方面是改革者主观上的失误:,对教师的专业地位认识不足;,方案本身的一些失误,存在冒进倾向,改革失败的原因,1.,改革失败的原因,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二),讨论,新型学术生产制度,2,改革的制度取向:学术资本主义?,知识是否得到生产以及在什么规模上得到生产,取决于,知识在学术市场上的价值,有没有购买者,购买者能出什么样的价?,学术工作者和学术行政者的分化,大学从学术共同体向学术企业转变。
2,一、,一、,前言,五、,余论,结论与讨论,四、,研究的发现与分析,三、,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五,余论,改革者通过外生制度的引进与制度嫁接来冲击我国旧的学术制度体系,是急功近利;,刻意回避最基础的学术行为规范体系的构建,来探讨合理有效的学术人员、公正的学术评价缺乏基础,是有害的思考与交流,关于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你有什么想法?,2012,年,10,月,18,日,演讲完毕,谢谢观看!,内容总结,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管理权”的本质是行政权力向大学组织让渡,并未涉及大学组织理性的其他方面分析框架:新制度社会学的制度建构理论争鸣大学制度构建陷入困境1)教师不是资源的握有者,相对行政者而言利益触动较小2)法理上说,大学的本质是学术机构,从学术队伍改造入手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讲师聘用最多6年,不能升职者被解聘,其中理工医科教师在副教授岗位上最多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在副教授岗位最多12年2003年起,1/2的教授岗位对外招聘,该名额不得用于内部晋升,新教授必须能用一门外语授课对教师聘任和晋升负有评判职责的“院校学术委员会”中有不少于1/3的成员由境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来担任。
1)教授:侧面施压(海归派带来的冲击)2)副教授和高资历讲师:岗位和社会权益危机4)行政人员:组织和学术行政人员(受益最大)取消的副教授和1/3以上的讲师被解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