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的果蔬发展综述.docx
3页宜宾的果蔬发展综述宜宾的果蔬发展综述摘要宜宾市地处优越,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种果蔬,抓住以蔬菜产业发展和质量提高为重点,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主线,促进特色蔬菜的生产,使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关键词:宜宾;蔬菜;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地跨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之间市境东邻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地区,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靠自贡市,东西最大横距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全市幅员13298平方千米宜宾自古处于巴、蜀、滇、夜郎等部族王国往还的冲要之地,“负山濒江,地势险阻”秦、汉时已为中原王朝开发经略“南中”的咽喉要隘,为“五尺道”“南夷道”止点:隋、唐时再筑“石门道”“南通元诏”“当舟车之冲,冠盖住来相望”宋时号为“上州”,“勾挂二江,抚有蛮僚”明、清时“水陆交会,贸易四达”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当代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宜宾蔬菜发展坚持“区域生态定布局、促进增收调结构、优质特色促发展”的思路,以蔬菜产业发展和质量提高为重点,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为主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11年末,蔬菜生产面积98万亩,比2005年69.7万亩扩大28.3万亩,年均增长6.8%;产量210.25万吨,比2005年147.7万吨增长62.55万吨,年均增长7.1%;产值37.6亿元,比2005年10.8亿元增加26.8亿元,年均增长41.3%全市蔬菜产业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占第二位无公害认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3.5万亩;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35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23亩早春蔬菜栽培面积23.62万亩,秋淡蔬菜栽培面积16.58万亩在早春菜、秋淡菜栽培中,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达80%以上二、特色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根据我市的地理和生态优势,按照全省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要求,已建成八大优势蔬菜产区49万亩,即:1、“三江”河谷区早春蔬菜基地15.6万亩;2、低海拔秋延后(含秋淡菜)蔬菜基地10.5万亩;3、加工蔬菜基地8.3万亩;4城市近郊保障性(含调味菜)蔬菜基地3.8万亩;5、水生蔬菜(莲藕等)基地2.8万亩;6、区域优势特色蔬菜(大葱、泡椒、生姜、蜜本南瓜等)基地4.6万亩;7、西瓜基地2.1万亩;8、食用菌(竹荪等)基地1.2万亩与此同时,全市建成省“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项目示范片9个,示范面积10.68万亩,超计划1.68万亩,实现总产值10.85亿元(蔬菜主导产值占81.5%),平均亩产值达到1.02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914元。
目前,各主产区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发展要求,形成了南溪区罗龙镇的茄子、花菜,江安县怡乐镇的大葱、翠屏区李庄镇的生姜,南溪区金竹乡的西瓜,珙县玉和乡、宜宾县观音镇的“天宇三号”海椒,宜宾县永兴、白花的莲藕,江安县迎安镇的“蜜本”南瓜等7个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蔬菜基地,市场售价均一直看好三、蔬菜加工和品牌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加工菜种植面积达到16.8万亩,有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32家,加工成品菜产量达到11.48万吨,产值达到7.98亿元以宜宾碎米芽菜有限公司为主的4家企业加工的芽菜达到1.5万吨,产值0.92亿元南溪区榨菜种植3年时间发展到近10万亩,榨菜加工骨干企业5家,加工成品榨菜6.33万吨,产值3.9亿元兴文“香兰菜干”产量达到近0.22万吨,产值达2178万元,“屏山白魔芋”精加工600多吨,产值2400万元除知名品牌外,宜宾“戎陈坊”大头菜、筠连“糟黄瓜”、宜宾川南“四川泡菜”等特色蔬菜加工产品也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四、蔬菜产品内外销售持续良好由于普遍采用优良品种,全面推广了无公害生产技术,今年外调蔬菜达到48.6万吨,平均每公斤售价提高0.42元,占全市蔬菜总量的23.1%以上。
其中:春夏菜30.8万吨,秋冬菜17.8万吨发展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286个,蔬菜流通营销专业大户达到近500户调出品种主要有茄子、辣椒、生姜、四季豆、苦瓜、黄瓜、花菜、莲花白、莲藕、蜜本南瓜、大葱等调出的蔬菜主要供应重庆市、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和云南省的昭通、水富及贵州省的贵阳等地区五、以科技为支撑促蔬菜产业发展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菜一稻一菜”、“瓜一稻一菜"等轮作种植模式,设施蔬菜营养钵两段育苗移植,大、中、小棚及地模覆盖设施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在品种的种植技术上攻关,取得了粮稳定、钱增收的效果全市菜、稻轮作面积发展到15.5万亩,菜、果轮作面积2.3万亩南溪县罗龙万亩早春、冬蔬菜+中稻轮作取得亩产值达到1.12万元,水、旱轮作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亩节约用药成本80元以上,并培肥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