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天门、仙桃等八高三化学第二次联合考试 1.doc
19页湖北省天门、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种废料的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镍(已知常温下),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废渣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B. 黄钠铁矾渣中铁元素为+3价C. 除钙镁过程中,为了提高钙镁的去除率,氟化钠实际用量应该越多越好D. “沉镍”过程中为了将镍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pH>9【答案】C【解析】【分析】铁镍合金加稀硫酸、稀硝酸,铁、镍及铜、钙、镁的氧化物溶于酸,二氧化硅不溶,经过滤除去;“除铁”时加入H2O2可将“酸溶”后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再加入Na2CO3溶液生成黄钠铁矾沉淀;向除铁后的滤液中通入H2S气体,发生反应H2S+Cu2+=CuS↓+2H+,除去Cu2+;向除铜后的滤液中加入NaF溶液生成CaF2、MgF2,除去Ca2+、Mg2+;最后向除钙镁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镍,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A. 经以上分析,酸溶后过滤所得废渣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A正确;B. 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加入双氧水将Fe2+全部氧化为Fe3+,所以黄钠铁矾渣中铁元素为+3价,故B正确;C. 根据流程图可知除铜后的滤液应显酸性,若NaF的用量过大,会生成剧毒物质HF,污染环境,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浪费原料、增加成本,故氟化钠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C错误;D. Ksp[Ni(OH)2]=c(Ni2+)c2(OH-)=1.010-5c2(OH-)=2.010-15,则c(OH-)=10-5mol/L,c(H+)=10-9mol/L,则“沉镍”过程中了将镍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pH>9,故D正确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以工艺流程为基础,考查了工艺流程解题思路和基本方法,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是关键,难点是D选项,注意与溶度积有关的计算方法2.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长飞光纤光缆技术创新工程”中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 “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术”中半纤维素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中聚酯是天然高分子有机物D. “煤制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中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B. 半纤维素酶是一种能使构成植物细胞膜的多糖类水解的酶类,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正确;C. 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 煤的气化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C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98%的浓硫酸制取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 若装置B中装有品红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具有漂白性C. 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则说明具有还原性D. 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答案】A【解析】【详解】A.浓硫酸和固体反应时,其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不能把相关的电解质拆写成离子,故A错误;B.品红溶液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在该反应中被还原为浅色物质,从而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然后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故D正确答案选A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1mol和0.1mol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2B. 向过氧化钠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当固体增重28g,转移电子数为lC. 在标准状况下,22.4LHF与个中含有的电子数相同D. 含有个胶粒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大于56g【答案】C【解析】【详解】A. H2和I2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2NA,故A正确;B.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增重的相当于其组成中的CO的质量,且反应掉1molCO2~增重28g~转移1mol电子,故当固体增重28g时转移NA个电子,故B正确;C. 氟化氢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无法根据22.4L/mol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D. Fe(OH)3胶粒是由许多个Fe(OH)3聚集而成的,所以含有个胶粒的氢氧化铁胶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大于56g,故D正确。
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点是B选项,注意总结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电子转移关系5.碳九芳烃是一种混合物,异丙苯就是其中一种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 B. a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C. b的分子式为 D. b、c互为同系物【答案】B【解析】【详解】A. a为异丙苯,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的有7种(苯环侧链有3个甲基的3种,侧链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的3种,还有三个碳原子形成的正丙基1种),还可以有其它的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 异丙苯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烷基侧链,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B正确;C. 由结构简式可知,b的分子式为C9H12O2,故C错误;D. c为苯酚,而b不属于酚,且b、c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几个CH2原子团,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B6.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r):r(Q)>r(Y)>r(Z)B.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YC. XY2和XZ4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 标准状况下Z的单质状态与Q的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3,由于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所以3x+5=17,解得x=4,已知Q在第四周期,所以X在第二周期第ⅣA族,为C元素,Y、Z分别为S元素、Cl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Q为Br元素综上,X、Y、Z、Q分别为碳、硫、氯、溴,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r(Q)>r(Y)>r(Z),故A项正确;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没有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B项错误;C项,CS2和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不含非极性共价键,故C项错误;D项,标准状况下,氯单质为气态,溴单质为液态,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7.LED系列产品是一类新型节能产品图甲是/燃料电池,图乙是LED发光二极管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电池总反应为:B. 电池放电过程中,从B极区向A极区移动C. 电池放电过程中,B极区pH减小,A极区pH增大D. 要使LED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图乙中的导线a应与图甲中的A极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知,双氧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A电极为正极,B电极为负极,负极上BH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O2-,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 BO2-+6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
详解】A、根据图片知,负极反应式为BH4-+8OH--8e-= BO2-+6H2O,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电池总反应为:BH4-+4H2O2=BO2-+6H2O,故A正确;B、电池放电过程中,阳离子移向正极,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故B正确;C、B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 BO2-+6H2O;A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所以B极区pH减小,A极区pH增大,故C正确;D、LED发光二极管的电路中的电子流动方向可以判断,图乙中的导线a应与图甲中的B极负极相连,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8.氰化钠(NaCN)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一旦泄漏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过硫酸钠(Na2S2O8)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I.(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Ⅱ.工业制备过硫酸钠的反应原理如下:主反应副反应:某化学小组利用上述原理在实验室制备过硫酸钠,并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含氰化钠的废水。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82)装置中盛放双氧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3)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持续通入装置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装置中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A.温度计 B.洗气瓶 C.水浴加热装置 D.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二:测定用过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②,,AgI呈黄色,优先与反应实验如下:取1L处理后的NaCN废水,浓缩为10.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溶液的体积为5.00mL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浓度为_________mg/L;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__________(填“是”或“否”)Ⅲ.(7)常温下,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受pH影响利用电化学原理,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溶液也可以制备过硫酸钠已知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则阳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CN+H2O2+H2O=NH3↑+NaHCO3 (2). 分液漏斗 (3). 将产生的氨气及时排除,防止发生副反应 (4). AC (5).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硝酸银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产生黄色沉淀,且半分钟沉淀不消失 (6). 0.49 (7). 是 (8). 2HSO4--2e-=S2O82-+2H+【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又由于产生酸式盐,由CN-分析碳元素的价态,应有碳酸氢根离子生成,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3)(4)(NH4)2S2O8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