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四章(答案).doc
5页第四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自主学习1.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类型: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二.师生互学 活动1.(1)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成因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性质分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减问题环境要素分类、生产类型分类、地理空间分类等2)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供给能力,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出现环境问题活动2.(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过大,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画图略活动3.(1)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严重时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2)主要问题含义主要污染物危害措施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污水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危害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使不适应新环境的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从而使水生生态系统越来越简单和脆弱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建污水处理厂等)、管理大气污染洁净大气中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足够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①气溶胶状污染物:粉尘、雾、降尘、飘尘、 悬浮物等。
②气体状态污染物:SO2、NOX等主要由燃烧矿物燃料产生天然污染源:火山爆发等人为污染源:工业、生活、交通等)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 、危害植物,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控制污染源控排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防治的关键(具体见书本);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组成及性状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农作物受污染、减产,生物品质不断下降;危害人体和其他动物健康;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减少污染物排入土壤,保护土地三.目标自检1.B 2.D 3.B 4.D5.(1)资源 人口 环境污染状况 (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3)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 活动1.(1)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因地制宜、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2)略3)人定胜天思想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数量,改善生态环境,解决生产、生活缺水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适量合理引水,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引水量过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可能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活动2.(1)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2)背景: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人类发展观的进步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伟大变革,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强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活动3.(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思想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3)工业社会超过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强度小,出现的环境问题还能恢复工业社会由于生产方式是集约化的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范围大,强度大,出现的环境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三.目标自检1.D 2.B 3.B 4.C 5.(1)人定胜天;通过修梯田,平整土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当地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需水量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尊重自然规律,退耕还林,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自主学习1.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的共同美好的未来,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破坏的发展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目标:既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基本内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二.师生互学 活动1.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若不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将会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动2.(1)材料二为可持续发展,材料一为不可持续发展材料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效益,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恶化材料二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2)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破坏的发展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目标:既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3)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4)持续性观念、权力的观念、持续性观念、公平性观念、环境观念(一个主题也可以体现多个思想)活动3.略三.目标自检1.B 2.B 3.C 4.B5.(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公平的观念维护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 活动1.(1)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2)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压力不断增大,资源日益缺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而使中国的长远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3)控制人口规模活动2.(1)模式一1980年为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二2003年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秸秆作为燃料,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模式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肥力,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生态系统2)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甲烷、动物饲料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活动3.材料1:平阳县水土流失危害比较严重,采取上述做法,增加农业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材料2: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河道淤塞或被占用,严重影响河流的功能采取上述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染物数量,有助于改善河流水质,减缓河道淤塞,保护塘河材料3: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减严重,渔产量锐减开展伏季休渔有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使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4.(1)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三.目标自检1.B 2.D 3.C 4.A 5.(1) 问题:森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红漠化等原因: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等必修2第四章单元试卷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ABDADBDDDAC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CDBABBCADCB2526272829303132333435∕DDBDDDADDBB∕二.综合题36.(1)A(1分)(2)温室 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 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如现在的农耕区将变成草原区,亚寒带森林区将变成农耕区) (3分)(3)破坏自然环境 破坏农业系统 影响人类健康(3分)(4)D(1分)(5)排放污水 使用塑料制品 家庭汽车 家庭燃煤 使用含氟冰箱 乱扔废弃物(答出其中2种即可) (2分)37.(1)温州经济发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气候暖湿,降水丰富。
2分)(2)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4分)(3)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控制与净化汽车尾气;实施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等4分)38.A题:(1) A(2分) (2)绿色蔬菜(农药化肥使用量小)(2分) (3)可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高,增加收入;环境效益好;农产品质量好,社会效益好等(6分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或三点以上得满分回答合理即可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