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类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部分竞赛试题与解法示例人教新课标版通用.doc
8页初中生物竞赛试题与解法示例(实验部分) 一、例题解析 例1.用显微镜的几组不同镜头来观察同一装片,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配合使用,分辨力最高? ( ) A.5×和10× B.5×和40× C.5×和100×(油) D.15×和40× 解析:显微镜能区分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分辨力,这个距离越小,分辨力越高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倍数乘以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与分辨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区分开来分辨力(R)可用公式表示为:R=0.61λ/N·A,R值越小分辨力越高,其中N·A=n·sin(α/2),即R=0.61λ/(n·sin(α/2)),公式中λ为光的波长,n是介质的折射率,α为物镜的镜口角(见图1)从分辨力的公式可以推知:显微镜的分辨力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介质折射率及sin(α/2)值成正比从图1中可知,0<α<180°,0<(α/2)<90°,故有:0<sin(α/2)<1sin(α/2)的值由物镜倍数决定,在同等情况下物镜倍数越大,sin(α/2)值越大,分辨力越大因此,显微镜的分辨力只与物镜有关,与目镜无关,这与总放大倍数显然不同。
答案:C 例2.现有一幼期木本植物材料,请通过徒手切片法制成该材料横切面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判断该材料是属于根还是属于茎? 解析:这是实验考试中经常碰到的一类运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判断植物器官种类(属于根、茎、叶或叶柄等)的问题解题的关键一是要掌握好徒手切片、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术;二是要掌握好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各营养器官的区分标准本题关于根、茎结构上的区分特征可归纳为:根的表皮具有根毛,壁薄,无气孔,皮层发达,分为三层,内皮层具凯氏带,具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并各自成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发育均为外始式,不具有髓射线,一般无髓的分化;茎的表皮具气孔,且外壁常角质化,皮层不发达,一般无凯氏带、中柱鞘,维管束成束状,筒状排列或排成一轮,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方式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对排列,具有髓,髓射线明显考试中出示的材料在外形上是极难区分各器官的) 例3.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表1所示,请分析回答:图1 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样 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11 2104.82 8205.431 2103.741 0005.0 (1)推测表中样品的取值先后顺序为。
(2)对酵母菌而言,10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出芽生殖能迅速地繁殖后代,在培养液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体数目迅速增加,若间隔不同时间等量均匀取样,则会出现取样越早,菌体数越少当菌体数目增加到接近环境负荷量(1210/mm3×103÷10ml=121×106个/ml)时,菌体间种内斗争加剧,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值减小,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物质缺乏而死亡因此,间隔一个较长时间后,第5次均匀取样时,菌体数量会最少 答案:(1)取样的先后顺序为2、4、1、3 (2)1.21×107 (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值减少,部分酵母菌因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的缺乏而死亡或解体 二、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的最简单方法是( ) A.徒手切片法 B.压片法 C.涂片法 D.滑行切片法 2.一个传递细胞用目镜10×,物质40×的倍数观察,细胞的放大倍数是多少?( ) A.50倍 B.400倍 C.500倍 D.4倍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常用的染料是( ) A.碘-碘化钾溶液 B.中性红溶液 C.醋酸洋红染液 D.固绿染液 4.观察蚕豆茎的横切面(徒手切片法),看到茎的四角处有( ) A.石细胞 B.纤维 C.厚角组织 D.厚壁组织 5.用显微化学方法鉴定植物细胞中的贮藏物质时,可观察到脂肪遇到下列何种溶液时,会呈现桔红色?( ) A.碘化钾 B.苏丹Ⅲ C.间苯三酚盐酸溶液 D.亚甲基蓝溶液 6.洋葱鳞茎肉质下表皮细胞常呈紫红色,是因为含花青素的缘故,花青素贮藏在细胞的下列哪种结构中?( ) A.细胞基质 B.细胞壁 C.液泡 D.质体 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若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放大了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8.观察植物细胞胞间连丝的材料通常是( ) A.厚壁细胞 B.薄壁细胞 C.厚角细胞 D.导管或筛管 9.为了使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更加清楚,实验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碘液染色 B.加30%的蔗糖溶液 C.加一滴温水 D.加1%的龙胆紫染色 10.用徒手切片法观察马铃薯块茎的横切面,发现其横切面中占绝大部分的是( ) A.外韧皮部 B.内韧皮部 C.木质部 D.髓部 11.用显微镜观察一张永久切片,其物像特点是:外层为表皮,有角质层,有限维管束散生于没有皮层和髓分化的基本组织中,试判断该装片应为( ) A.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B.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C.裸子植物茎的初生构造D.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12.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渗透势的实验中,我们常用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这主要是因为( ) A.细胞排列很整齐 B.液泡中含有花青素 C.细胞中不含叶绿素 D.表皮细胞容易撕取 13.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后,作纸层析分析(以滤纸作固定相,四氯化碳为流动相),层析的结果是叶绿体的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原点按近→远的方向呈顺序排列,该顺序为( ) A.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B.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C.叶绿素b、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14.若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来鉴定植物需要什么元素或不需要什么元素时: (1)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应该是( ) A.特级纯 B.分析纯 C.化学纯 D.一般试剂 (2)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容器是( ) A.玻璃缸 B.瓷缸 C.金属缸 D.不锈钢缸 (3)实验中提供的水应该是( ) A.重蒸水 B.蒸馏水 C.沉淀后的自来水 D.池塘水 15.将两株同样健壮的植物进行如图2所示的处理,假设两株植物溶液以上部分大小完全相同,实验过程中则会出现( ) A.两植株蒸腾速率和离子吸收速率都相等 B.两植株蒸腾速率和离子吸收速率都不同 C.两植株的蒸腾速率相同,而离子吸收速率不同 D.两植株的蒸腾速率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相同图2 1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要看清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选择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搭配最合理的一组是( ) A.目镜(5×)、物镜(40×,N·A 0.65) B.目镜(16×)、物镜(40×,N·A 0.65) C.目镜(16×)、物镜(10×,N·A 0.25) D.目镜(10×)、物镜(10×,N·A 0.25) 17.用徒手切片法观察黄豆芽根的横切片,若要看清楚凯氏点、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的位置,选用下列哪一类染料作为染色剂较为合适?( ) A.间苯三酚、盐酸饱和溶液 B.I2-KI溶液 C.0.01%的亚甲基蓝溶液 D.1%的龙胆紫溶液 18.使用下列哪种仪器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 A.扫描电子显微镜 B.透射电子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 (二)填图题 指出图3~图17中横线所示的结构名称:图4担子菌外部结构图8变形虫结构图图9河蚌外形图图11根横切面的局部示部分初生结构图12小麦胚的纵切面图图13成熟苹果的横切面图14水稻茎横切面图15水稻小穗的组成图16花药的横切面结构图17胚珠和成熟胚囊 (三)简答题 1.写出下列药品在植物学实验中的一般用途: (1)FAA(含福尔马林、冰醋酸、70%酒精): 。
(2)铬酸-硝酸水溶液: (3)改良苯酚品红液: (4)番红染液: 2.将下列药品与所鉴定的物质或结构用线条连接起来: 碘-碘化钾溶液 细胞核 苏丹Ⅳ酒精溶液 木质化的细胞壁 铁矾苏木精溶液 液泡 番红溶液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栓质 3.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玻片标本,已知物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和目镜(5×)测微尺在O点处重合时,物镜测微尺的80格与目镜测微尺的55格处刚好重叠在一条线上则目镜测微尺一格的实际长度为 μm。
若用此目镜测微尺测量某种植物细胞的大小时,量得其长为7个小格,那么该细胞的实际长度是 μm 4.现提供以下实验条件:显微镜、革兰氏染液及用具、血球计数板、托盘天平、烧杯、试管、玻棒、计数器、血盖片、吸水纸、擦镜纸、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香柏油、二甲苯请进行下列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有成型颗粒样品A,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 1)该样品可能含有何种生物细胞? 2)该成型颗粒样品A中生物细胞的含量为多少?(单位:个/g) 3)若该成型颗粒全由生物细胞组成,试求出每个细胞的平均重量?(要求写出实验过程、测定的数据、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等) (2)试管内盛有某菌液C,请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写出染色结果,并判断该细菌为何种形态,绘出其形态图 (提示:成型颗粒样品A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