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组织解剖学知识点.doc
24页1绪论绪论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根据其研究方法和对象的不同, 组织解剖学可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两门学科 解剖学解剖学主要是用刀割和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组织学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 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 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方位术语:上、下;前、后(腹侧、背侧) ;浅、深;;内、外;内侧、外侧;;近端、远 端 轴的术语:轴的术语:垂直轴、、冠状轴、、矢状轴 切面术语:切面术语:矢状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冠状面(额状面) ;水平切面;纵切面、横切面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组织:组织:由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器官:器官:几种组织结合起来,共同执行某一特定功能,并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即构成器 官 系统:系统: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即形 成系统 纤毛: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突出的细长突起,内含 9+2 型微管;长约 5 微米,直径约 0.2 微米;光镜下 可清晰分辨单根纤毛。
微绒毛:微绒毛:由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直径约 0.1 微米,长短不等(0.5~1.5 微米) ;光 镜下无法分辨单根微绒毛 基膜:基膜:是存在于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或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电 镜下可分为透明板、基板和网板三层透明板和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网板由成纤维细胞 产生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由许多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将质组成,覆盖于人体的外表面或衬 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 上皮组织的特点: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3.一般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上皮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覆盖于体表或体腔、管腔、囊内表面,以保护功能为主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组成腺体感觉上皮:具感觉功能的特化上皮,组成感官生殖上皮:具生殖功能的特化上皮,组成性腺 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2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柱状上皮 内皮:内皮:衬贴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外表面的单扁平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细胞高 矮不等,核的位置参差不齐,看似多层,但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着于基膜上,所以称为 假复层;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着有的能摆动的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 于呼吸道粘膜 变移上皮:变移上皮:由表层柱状细胞、中间层梭形细胞、基层的为锥体形细胞组成细胞的形 状和层次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发生改变分布:输尿管、膀胱等处结缔组织的特点:结缔组织的特点: 1、细胞数量少,间质多 2、间质中有纤维 3、血管丰富,有神经末梢和淋巴管 4、具有支持、连接、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的功能 结缔组织的分类:结缔组织的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软骨组织 骨组织 血液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①①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 (能合成和分泌三种纤维和基质);;②②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含大小不等的吞噬颗粒 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具趋化性、吞噬作用、合成和分泌功能、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 ③③浆细胞浆细胞(车轮状核常偏于细胞一侧合成、储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的效应器 细胞) ;;④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含大小均匀的特殊颗粒。
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①①胶原纤维胶原纤维 (染色较浅、轮廓较模糊;纤维粗细不等,呈波浪状,分支并相互交织成 网韧性很大,抗拉力强);②②弹性纤维(弹性纤维(染色较深暗、轮廓清晰;纤维细、直、分支交织, 断端常卷曲富于弹性) ;③③网状纤维(网状纤维(HE 不显色,用镀银等特殊方法显成黑色;纤维较 细,分支多,亦交织成网网状纤维构成微细的支架 ) 基质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和水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分子筛)肌组织的特点肌组织的特点 1.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等 2.肌纤维的胞质称为肌浆;肌浆中含有肌肉组织所特有的成分:大量的肌原纤维和肌 红蛋白 3. 具有收缩功能 根据结构、功能、分布和神经支配等特点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的特点骨骼肌的特点 ①肌细胞呈长圆柱形,两端钝圆3②细胞染色后有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横纹 ③为多核的合胞体,核位于细胞的周边 ④肌浆中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肌节:肌节:两条 Z 线之间的肌原纤维节段,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 1/2 I 带 + 1A 带 + 1/2 I 带构成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 1.肌原纤维.肌原纤维 由肌球蛋白微丝(粗肌丝)和肌动蛋白微丝(细肌丝) 。
肌球蛋白微丝由肌球蛋白分子 构成,位于 A 带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原肌球蛋白分子和肌原(钙)蛋白分子 构成,从 Z 线上伸出形成 I 带,并伸入 A 带到 H 带两侧,形成 6 条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 粗的肌球蛋白微丝的立体图案 2 2.肌质网.肌质网 是肌浆内的滑面内质网特化形成的膜性管道系统,也称肌小管肌小管肌小管在 A 带与肌原 纤维平行排列,在 H 带彼此分枝吻合成网状,在 A 带和 I 带交界处,肌小管汇合成单条横 向膨大的肌小管称为终池终池 肌质网的功能:肌质网的功能:储存钙离子的场所 3 3.肌膜.肌膜 由肌纤维的细胞膜和基膜构成在每一肌节明暗带交界处,肌膜从肌纤维表面内陷深 入细胞之中,形成许多与肌纤维相垂直的横行小管——横小管(横小管(T T 小管)小管) T 小管内含细胞外液 三联管:三联管:在骨骼肌纤维的明暗带交界处,总有两个终池与其间一条横小管紧密排列在 一起,合称为三联管心肌:心肌: 属横纹肌,植物性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组织学特点:组织学特点: 1.心肌纤维为短柱状有分支现象 2.一般一个核,位细胞中央,也有 2 个核的 3.有不明显的横纹 4.肌纤维的连接处有闰盘。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 组成:神经细胞,是形态和功能单位,称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绝缘、营养的作用,但无传导的作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胞体:①细胞膜,属可兴奋细胞膜;②细胞核:位中央,大、圆、核仁清楚(空泡状) ; ③细胞质:含尼氏体(粗面内质网与游离核糖体)和神经原纤维(微丝和微管) 突起:①树突:1~多个;②轴突:一个,无尼氏体 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的数目分为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按功能按功能 分为:分为: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合) ;按轴突长短分为:按轴突长短分为: 高尔基Ⅰ型神经元、高尔基Ⅱ型神经元;按递质分为按递质分为: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纤维状结构合称神经 纤维 神经:神经:由神经纤维在中枢以外组成神经纤维束4第二章第二章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组成,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杠杆运 动的作用成人有 206 块骨;600 多块骨骼肌。
骨的形态骨的形态不一,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骨的构造:骨的构造: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骨膜: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骨膜呈淡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 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骨髓: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 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 骨质: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主要分布 于长骨两端和短骨、扁骨内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含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由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组成, 它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具有硬度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和 7 个突起 颈椎的特点:颈椎的特点: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椎体小,椎孔大;棘突水平伸向后方第 1 颈椎又名 寰椎,第 2 颈椎又名枢椎,第 7 颈椎又名隆椎 胸椎的特点:胸椎的特点:椎体上有肋凹,横突上有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 叠瓦状 腰椎:腰椎:既无横突孔又无肋凹;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骨连结: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直接连接:直接连接: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接 间接连接(关节)间接连接(关节):骨与骨之间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连接装置,关节面之间有腔隙 关节的构造:关节的构造:基本构造包含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 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的运动形式:屈和伸(沿冠状轴) ;内收和外展(沿矢状轴) ;旋转(沿垂直轴) (旋内和旋外) ;环转(沿冠状轴和矢状轴上的复合运动) 胸廓:胸廓:由 12 对胸椎、12 对肋、1 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有保护胸腔脏 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骨盆: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 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全身全身 206 块骨的名称和位置块骨的名称和位置 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 肌、膈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三角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前肌群、前臂后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股二头肌、 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
第三章第三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运输(CO2、O2、废物、激素、营养) 、防御、内分泌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借助于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又返回心脏 的循环过程 肺循环:肺循环:全身返回心脏的静脉血,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其分之流到肺泡毛细血 管进行气体交换,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径就叫肺循5环又称小循环 体循环: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博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 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流回 由心房这一循环路径就叫体循环也称大循环 动脉:动脉:把血液运送离开心脏的血管 静脉:静脉:把血液运送回心脏的血管 动脉血:动脉血:含氧较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静脉血:含二氧化碳较多、颜色暗红的血液 心脏心脏 心脏壁的组织结构心脏壁的组织结构:从内向外依次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心内膜包括内皮、内 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三层心内膜可向心腔内突起折叠形成心瓣膜 心瓣膜:心瓣膜:根据其形态和分布位置而分为房室瓣和半月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左房室 口有二尖瓣。
半月瓣三个一组地分布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在心室的开口处瓣膜的功能:瓣膜的功能:防 止血液逆流 心传导系统心传导系统 概念:概念: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其功能是自动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 性收缩它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组织(结间束和房间束) 、房室结、心室传导组织(房室 束及其分支) 心传导系统的组织结构:窦房结和房室结由起搏细胞(P 细胞)和移行细胞构成;房 室束及其分支由浦肯野纤维构成窦房结为正常的心脏起博点;房室结在正常时只起传导 作用,且传导速度很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