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初三历史教案]]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历史复习资料.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81096967
  • 上传时间:2023-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通市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修订)Compile By Werner. Von. Junker一、中国古代史1、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嬴政灭六国,建立了国内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履行郡县制,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断;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东,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疆2、陈胜、吴广起义 因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赋税很重、刑法残酷);时间地点:公元前2、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成果:最后失败;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她们的革命首创思想,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对抗残暴的统治3、秦的灭亡 公元前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同年,刘邦入咸阳,秦灭亡4、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刘邦获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5、文景之治 背景: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 措施:文景二帝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奖励农桑,倡导节俭,以德化民; 影响:百姓逐渐富裕起来,钱、粮充足,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浮现奠定基本。

      6、汉武帝的大一统 因素:景帝后期的经济繁华,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容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建议),设太学;  意义: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7、王莽专政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西汉灭亡,建立“新”,后被农民起义推翻8、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农民战争不断,政权名存实亡9、昌盛的秦汉文化    西汉初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善了造纸术,后称“蔡侯纸”;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以来的数学成就;东汉张衡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华佗、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编成“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她为“医圣”10、唐的建立 6,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称为唐高祖11、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背景: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教训,结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吸取秦王的教训;措施: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节俭,合并州县,减轻人民承当,勤于政事,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成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加强,社会繁华,史称“贞观之治”12、女皇武则天   国内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3、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华,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政治上:锐意改革,任命姚崇等人为相,注重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生活上:崇尚节俭;农业上:兴修水利,抗灾能力增强,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水稻产量大大增长,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产地,且茶叶生产发达,饮茶之风全国盛行,大量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发明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上:丝织技术高超,花色品种繁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是唐朝最有名的瓷器;商业上:长安、洛阳、成都、扬州是当时的大都市,长安既是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14、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后期,宠幸杨贵妃,疏于政事,任用奸臣,朝政混乱,终于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而衰,9,唐灭亡15、科举制 诞生: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措施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见解,按科举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日趋健全,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核心人物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重要的考试内容 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增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增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助于唐诗的繁华延续了一千三百近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1905)16、唐与吐蕃   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和谐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17、唐与回纥 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和谐18、唐与日本  贞观年间,遣唐史规模庞大,目的是学习唐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增进日本的发展;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大力传播唐文化,成为两国和谐象征,其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唐朝对日本的影响:a、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b、参照中文发明了日本文字;c、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存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19、唐与天竺 贞观年间,玄奘达到天竺,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出名佛学大师;后回到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国内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0、隋唐文化  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近年;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雄伟;唐<<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作品;唐孙思邈写成<<千金方>>,被称为“药王”;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白居易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二、中国近现代史1、洋务运动 洋务派(领导阶级,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浮现洋务派,她们主张运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挣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内容:前期以“自强”为标语,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安庆,最早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最大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后期,又以“求富”为标语,开办某些民用工业,重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最早的民用工业)、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此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并在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此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浮现了第一批近代公司;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公司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增进作用,在一定限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失败的主线因素:没有触及封建制度2、公车上书 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京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祈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开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变法,后又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队形成了3、戊戌变法   时间:1898.6.11—9.21 ,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又叫改良派); 人物:光绪帝, 康、梁等; 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公司;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开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成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光绪帝被囚禁,康、梁逃往国外,变法以失败告终;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结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同盟会的建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团队),为同盟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确立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大纲(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是第一种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5、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大纲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引思想;“民族”,相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意为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相应“建立民国”,意为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民生”,相应“平均地权”,意为改革土地制度,使劳动者挣脱贫困6、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时间:1910月10日; 通过:革命党人一方面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王望台军械库----猛攻湖广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全国有十几种省宣布独立19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国内两千近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人心最后成果: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7、中华民国的成立19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8、新文化运动 因素:中华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人心;而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纪上半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增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因素: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碍3、目的或任务: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4、特点:①反封建性②资产阶级领导③具有长期性,曲折性5、成果:成功都增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共和   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并归纳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的基本特性答:相似点:(1)爆发的因素相似,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而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矛盾激化引起革命2)领导阶级和主力相似,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主力是人民群众3)革命的任务相似,都要完毕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4)进程和成果大体相似,即革命中布满了斗争和曲折,即革命中布满了斗争和曲折,但最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剧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是以民族独立的形式体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三、 世界范畴内确立(19世纪中期)1、推动性事件:工业革命(增进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的确立──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美国内战ﻩ背景ﻩ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ﻩ通过 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1862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