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全册知识点.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1053779
  • 上传时间:2018-0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作用)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 课 1 框 体味文化 P4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和物质载体3.文化的形式: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1 课 2 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P9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有时会超前于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有时会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相互交融: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③对策与要求: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作用)2 课 1 框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P13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①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 课 2 框 文化塑造人生 P171.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发展)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 课 1 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28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的多样性②文化遗产的多样性3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3.文化多样性的特点: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5.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8.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 课 2 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P34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3.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①传媒的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②传媒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③大众传媒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④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⑤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⑥大众传媒的功能:文化传递、沟通、共享⑦大众传媒的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文化传播的方式: ①口语②报纸、杂志、书籍等④互联网⑥电子读物5.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①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②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4 课 1 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39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3.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必要性: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4 课 2 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P431.文化继承:①含义: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②要求: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2.文化发展:①含义:文化发展是指,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②要求: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文化继承与发展:5①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意义: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社会制度 ②科学技术 ③思想运动 ④教育第五课 文化创新5 课 1 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文化创新的含义: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4.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5.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5 课 2 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P511.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①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②封闭主义: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④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认传统文化3.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②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④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6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6 课 1 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P621.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①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 “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④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⑤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⑥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4.文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5.汉字:①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意义: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6.史书典籍: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特点: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7.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8.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②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除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6 课 2 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P667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②优秀的民族文学; ③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②作用: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理解5.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们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7 课 1 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P711.中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