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练习步骤不合理的表现及对策.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10016367
  • 上传时间:2024-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练习步骤不合理的表现及对策当前有效教学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学中练习步骤设计的合理性是影响教学有效性 的重要因素,如何才能使设计的练习步骤合理呢?大家一致认同的,那就是在教学要有合理的练习步骤下面结合笔者的所见、所闻、所思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练习步骤互相干扰 案例:在市优质课评比中,B教师上课的内容是“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步骤为:1.徒手练习;2.两人一组垫击固定球;3.自垫球;4.一人抛球,一人垫球;5.垫球入框练习场景:学生在练习垫固定球时,垫球部位、击球点和准备姿势都比较正确,但在练习完自垫球后再练习一人抛球一人垫球时,却有一些学生在这些方面犯了错误,最后在教师的强调下才纠正过来 原因分析:“自垫球”虽然能使学生体会用力顺序,但击球点与击球的部位与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有区别自垫球”的击球点与肩齐平,而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约一臂距离,“自垫球”的击球部位为排球正下方,而正面双手下手垫球的击球部位是排球的后下方因此,从运动技能迁移的角度来看,在新授课中,采用“自垫球”对学生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有促进作用,但也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正面双手下手垫球新授课中不适宜采用“自垫球”作为练习步骤。

      对策:技能迁移包括正迁移、负迁移因此在安排练习步骤时,应该使前面的练习步骤对后面的练习步骤起促进作用,尽量防止和避免练习步骤间的干扰现象如上述案例中,如果将“自垫球”换成“两人一组抛垫网兜球”,就能避免干扰,促进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 二、练习步骤之间的组织不流畅 案例:C教师上“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步骤为:1.徒手练习组织:四列横对散开2.两人一组近距离传球组织:在练习1的基础上,前后距离加大3.两人一组1分钟传球组织:同练习24.圆圈传球组织:成圆形5.游戏:两人传球,一人抢组织:三人一组分散在篮球场进行练习 练习场景:练习1、2、3队形变换少,组织流畅但在练习3与练习4、练习4与练习5之间,教师讲解、示范、分组、队伍调动花了比较长的时间 原因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选择“圆圈传球”和“两传一抢”游戏进行教学,旨在巩固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但忽视了这两个游戏组织的复杂性,导致教师的讲解、示范、队伍的调动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次数减少,运动密度降低,练习热情减退,不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 对策:身体练习是体育的基本特征体育课上要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是每节课都应该考虑的。

      不同的练习步骤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对于同一个目标选用哪一个练习步骤更好,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教学步骤进行比较,然后优选其中选择与课堂组织相匹配的练习步骤不能忽视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从课的组织流畅性选择练习步骤,那么在众多的传接球练习步骤中,就会采用“两人一球传准”和“队长球”进行教学,为什么?因为这两个步骤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练习队形简单,教师在课堂中无需做太多的队伍调动,从而保持了课堂组织的流畅性 三、练习步骤脱离教学目标 案例:E教师教“前滚翻”,当学生对单调的前滚翻练习失去兴趣时,教师组织学生做前滚翻接力游戏,其目的是“激发练习兴趣,促进前滚翻技术的掌握”方法:将学生等分成六组,成纵队站立,排头听口令后跑出,在规定的距离内,做三个前滚翻,然后绕杆跑回与第二个同学击掌,依次进行,看哪组最快 练习情景:大多数学生在做游戏时,前滚翻动作变形,有的甚至要摔倒,教师虽反复强调动作要正确,但效果微乎其微 原因分析:为了维持学生的练习热情,巩固技术,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与前滚翻接力游戏,但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前滚翻新授课中,学生的前滚翻技术处于泛化与分化阶段,动作不够稳定,达不到游戏的要求;二是比速度游戏,学生为了求快,忽略了动作技术。

      对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练习步骤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不采用前滚翻接力,而选择“看谁滚得直”、“看谁滚的距离近”等游戏,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技术上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促进前滚翻技术掌握的目的 四、练习步骤不能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脚内侧踢地滚球单元第一次课的重点是:击球动作、触球部位难点是:支撑脚正对传球方向、踢球腿外旋90度下面是两位教师上《脚内侧踢地滚球》单元第一次课的练习步骤    案例:G教师采用的练习步骤为:1.徒手模仿;2.踢固定球;3.两人一组对踢;4.两人一组踢准 练习效果:70%左右的学生在进行两人一组对踢时,支撑脚站位、摆动腿外旋准确,触球部位正确 案例:H教师采用以下练习步骤:1.徒手练习;2.(支撑脚踩线、踢球腿脚涂白色)两人一组踢固定球;3.两人一组,拉绳传球方法:将绳对折,对折处拴在传球腿的前脚掌上,同侧手拉住绳子的两端进行传球;4.两人一组对踢要求支撑脚踩在划好的直线上;5.两人一组踢准练习效果:90%以上的学生在进行两人对踢时,支撑脚站位、摆动腿外旋准确,触球部位正确。

      原因分析:虽然两位教师所用的练习步骤,都能较好地突破重点,分解难点,但H教师所采用的练习步骤明显比G教师的练习步骤好因为H教师在练习步骤中采用标志进行教学,这样,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的视觉与肢体的本体感觉共同参与到身体练习的活动中去,多种身心理通道协同配合,更有利于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对策: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师首先必须分析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围绕重、难点选择最能突破重点,分解难点的练习步骤只有这样,练习步骤才会有目的、有重点、出效益 五、练习步骤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案例:笔者观摩了市小学体育优质课,其中有一节小学二年级课,该课的教学内容为“前滚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运动技术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技术其练习步骤是:1.辅助练习:兔跳,抱膝团身;2.团身滚动;3.下腭夹纸片斜坡前滚翻;4.下腭和双膝夹纸片斜坡前滚翻;5.保护与帮助下沿直线前滚翻;6.独立完成前滚翻 练习场景:起先,学生还比较有练习兴趣,但随着课的进行,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虽经教师调控,但效果不佳,最后教师强逼着学生进行练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原因分析:如果忽视教学对象,只看练习步骤,应该说这些步骤是比较好的,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特别是采用下腭和双膝夹纸片两种手段,有效解决团身不紧和双腿分开的问题。

      但是,小学生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身长发育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游戏、比赛等练习而上述练习步骤单调、枯燥,显然不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采用这样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不佳就非常正常 对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各异,因此在选择练习步骤时,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步骤,特别是小学生,因为他们不像中学生那么懂道理,他们的学习往往凭兴趣,如果有兴趣,他们就学,没兴趣就不学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遵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练习步骤:1.游戏:“高矮胖瘦”;2.游戏:“低头看天”;3.游戏:“看谁坐得快”;4.游戏:“锤子、剪刀、布”由于这些练习步骤学生觉得有兴趣,愿意学,学得快,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