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贾玉华乌兰.doc保留

12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5144350
  • 上传时间:2019-10-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乌兰简介乌兰,女,1922年生,曾用名宝力格,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朝阳县)凤凰山下大凌河畔嘎查村的一个农家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毕业后参加了伊克昭盟的游击队1940年在内蒙独立旅政治部工作1941年7月又被派到西北局民族问题研究室研究了卓索图盟沿革和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及蒙汉聚居地区的政策,为开展蒙民工作奠定了基础1946年2月2日,卓索图盟分会成立,乌兰被选为副主任,并分配到热辽地区开展蒙民工作,任蒙民工作队政委,并担任十一、十二支队政委1947年7月4日,乌兰任卓东工委主任1949年5月20日,乌兰转业到内蒙古自治区任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任建国后任内蒙古轻工业厅厅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人民政府委员在内蒙工作期间,被选为全国妇联一、二、三届执行委员,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顾问1987年4月5日,病逝于北京     1931的乌兰 1931年东北沦陷后,9岁的乌兰跟随家人流落北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蒙藏学校东北职业中学读书,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春,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仅15岁的乌兰在京津一带参加抗日爆破小组,以天津纱厂纺织女工的身份作掩护,一面做女工工作,一面参加爆破活动同年3月8日下午4时左右,乌兰和伙伴王淑媛背着书包来到日本人办的天津四野洋行,佯装买绸料将定时炸弹放在人造丝料堆下面,两个小时后爆破成功四野洋行遭到严重破坏,日本人极为惊恐为了保存实力,组织决定乌兰等人立即撤离天津16岁的乌兰和两名同学绕道香港,到广州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进洛川抗大分校,同年10月到延安1939年,她先后在延安抗大、女大新闻系学习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干事、指导员延安女大毕业后,被派往内蒙古中共伊克昭盟地委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任地下交通员为了党的利益,她穿上蒙古袍,拿起牧羊鞭,在一个牧主家当牧羊女,巧妙地为党组织和军队传送文件和情报,还秘密在群众中做宣传组织工作,扩大党的影响这年7月,她再度返回延安,历任西北局延安民族学院研究室干事、教员、蒙古族学员班主任,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做出了贡献   1945年的乌兰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乌兰受党的派遣,从延安来到冀热辽地区。

      不久,热辽军分区派她到北票地区(今辽宁省北票市)整顿蒙民武工队后将蒙民武工队改编为内蒙人民自卫军十一支队,王景阳任队长,乌兰任政委  当时,北票地区有一土匪头子,绰号“打一面”,手下有土匪80多人,由于八路军剿匪厉害,他感到处境不妙,便于1946年4月,派人和蒙民十一支队联系,表示愿意投诚归顺乌兰对他们投诚表示欢迎,投诚后,进行了整编和大量教育工作但“打一面”贼心不死,表面归顺,暗中和黑城子反动王爷沁布道尔济联系有一天派人给沁布道尔济3封信,妄图里应外合消灭当地的八路军部队但送信人没给沁布道尔济送去,却交给了军分区军分区决定派乌兰逮捕“打一面”,解散他的队伍乌兰派人通知“打一面”到军分区司令部“赴宴”,同时埋伏下人马打一面”按时来到司令部“赴宴”,被乌兰等一举擒获,他的80多人也被全部缴械   1947年的乌兰1947年冬,乌兰奉命带领土改工作团和部队到阜新县西南部一带进行土地改革,在旧贝营子村安营扎寨当时以梁省三为首的200多名土匪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他们以莲花山为巢穴,到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群众恨之入骨为了消灭这股匪徒,乌兰带领蒙民十一支队指战员,依靠群众,深入虎穴,很快摸清了情况,然后利用巧计,把他们引出巢穴,一举击溃。

        乌兰在争夺阜新县端应寺的斗争中立了大功瑞应寺是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庙里有300多名喇嘛,辖有18个自然村屯由于敌特反动宣传,寺庙喇嘛不明真象,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持怀疑和敌视态度,成为阻碍土地改革和八路军前进的绊脚石地委分析情况后决定派乌兰到寺庙,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乌兰亲自带领5人前去和大喇嘛白音德勒谈判,达成三条协议:一、保护大喇嘛安全;二、寺庙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三、寺庙所辖村屯进行土改11月15日,乌兰在瑞应寺做通了大喇嘛的工作,以他的名义,邀请与寺庙有联系的地主武装头目等到寺庙开会乌兰在寺庙埋伏下大量兵力当70多名地主武装头目、国民党特务、土匪头子来到寺里时,十一支队将这些人全部捕获经过乌兰的宣传教育,瑞应寺有200多名青年喇嘛走上了革命道路后发展到450多人,组成“喇嘛营”,编入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乌兰亲自领导的蒙民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支队,在阜新、北票、朝阳、敖汉旗一带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剿匪反霸,独立作战,屡建战功,群众都交口称赞乌兰是“双枪红司令”   建国后的乌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兰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任,内蒙古自治区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经常深入厂矿、牧区、农村调查研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设和妇女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乌兰受到迫害1980年4月,乌兰调到全国总工会任书记处书记兼女工部长  在解放战争时期,乌兰与阜新市各族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把阜新称做第二故乡1987年4月5日乌兰在北京病故后,遵照她生前的遗愿,把部分骨灰撒在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乡旧贝营子村为此,阜新市人民政府于5月28日举行了庄严肃穆的撒骨灰仪式英姿飒爽的“青马双枪红司令” 今天讲起乌兰,生活在辽宁朝阳、北票、阜新一带上了年纪的人仍旧会口若悬河,神采飞扬老人们说:我们都记得她胯下一匹青鬃骏马,身穿绛紫色蒙古长袍,腰系蓝色腰带,脚蹬黑色长筒皮靴,肩搭长辫,浓眉大眼,英姿飒爽尤其是她手持两把“盒子炮”,骑着马,风驰电制中,但见手起枪响,敌人惨叫落马...... 这是乌兰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敌人战斗时的场景,而这一幕是因她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传奇被百姓们定格了 1946年,日本投降后,热辽根据地的朝(阳)、北(票)、阜(新)、义(县)一带匪患猖獗,县城被国民党侵占,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种态势下,革命经验丰富的乌兰被派到热东临行前,热河省主席李运昌对她说:“派你到热东最复杂、最艰苦、最贫困的根据地做工作首要任务是消灭国民党和伪满残余武装,争取蒙古上层人物;第二个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武装领导的信任让乌兰的人血沸腾,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激动的写下:司令赠军书,统帅与士兵,开卷韬略广,灭蒋见威风此时,乌兰刚满24岁 塞外的九月,寒风已有些刺骨,乌兰骑着马飞驰在广袤的草原上风掀动着她的长袍和头发巾,她迎风唱着:“向前走,莫退后,拿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 乌兰出任的是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十一支队的政委,这是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下的蒙古族部队到任后,她首先将队伍进行扩编,并组织宣传队,宣传形势,鼓舞斗志那时候她和群众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大家不要怕,不要惊慌!共产党、八路军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大家过好日子的 1946年北票的那场战斗让乌兰名声大振5月3日,热辽军分区独立三团向北票县守敌国民党十三军十二师十二团发起了进攻蒙民第十一支队配合主力部队担负起坚守咽喉要地蒙古营子和保护运输道路等重要任务为了切断我军运输线,敌人一百多人窜到北票县蒙古营子南山,袭击乌兰所在的蒙民第十一支队。

      当时乌兰正组织人员从三宝矿想十八台运送物资,突然发现有敌人出现乌兰立即纵身上马,冲着队伍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上来了,好汉不怕死,怕死非好汉,跟我冲啊!”乌兰揽住缰绳,挥起马鞭,马如离弦之箭冲在队伍前面只见乌兰手持双枪,扣动扳机,眨眼间就撂倒几个敌人蒙民第十一支队的战士们在乌兰的带领下,争先恐后的向敌人冲去,敌人被这种气势吓坏了,拨转码头就逃乌兰帅队伍一鼓作气,一直将敌人撵回北票随后的战斗中,我军一鼓作气,连克北票冠山和街里,将残余的敌人围困在南山国民党派出飞机不断地向南山空投物资但空投下来的物资多半落在了两军对持的中间地带乌兰率领几个战士匍匐前进,冒着弹雨,一次就抢到了10 多箱弹药就此乌兰的名字在群众中传开老百姓还编出小调在民间传唱:“咱们东四省,有位女英贤蒙古女同志,名字叫乌兰年方二十四,掌握大兵权攻打北票县,英名天下传因乌兰骑着青色战马,,手持双枪百发百中,蒙古同胞干脆不叫她乌兰,就直呼她“青马双枪红司令”了 机智勇敢,15岁炸毁日本洋行 24岁就被称为“青马双枪红司令”属实让人惊叹,但对乌兰来说,那时她已拥有了十多年的战斗经历 《小兵张嘎》中,嘎子也只有十来岁。

      1962年拍电影时,安吉斯还在上小学扮演玉英妈的黄素影后来回忆说:“当时嘎子的扮演者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摄制组的同志就到北京的各小学、少年宫、活动站去物色小演员好几个月都过去了,即使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后来,著名电影演员于蓝给北影送来几张照片,其中就有安吉斯、吴克勤(扮演胖墩),大导演崔嵬一眼就看中了他们俩,当时嘎子很小,父母都在内蒙古,他就被交给了导演 小男孩儿安吉斯就是这样懵头懵脑地离开了内蒙古,来到白洋淀拍打鬼子的电影但当时他不可能意识到这份儿难得的幸运与母亲的革命经历有关而母亲乌兰和他一般大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革命道路 1922年9月5日,乌兰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凤凰山下噶岔村的一个蒙古族家庭,原名叫宝力格(蒙语意为“泉水”)她的童年是和姑父母生活在一起,因此,从小便培养出自立自强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东北,战火烧到了朝阳县9岁的宝力格不得不随姑父母迁到北平,回到母亲身边,住在保定门里灵官庙39号的一个狭长的小院子里日寇侵占东北在宝力格的脑海里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痛苦记忆,她恨极了日军的残暴,在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她阅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蒋光慈的《少年漂流者》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大量中外名著,把革命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时13绥德宝力格刚上中学,看到大同学组织示威游行,她也按捺不住了,跟着大同学们一样愤然举起稚嫩的双手,大声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在那一刻,一股热血涌上全身,她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小战士了 1937年,年仅15岁的宝力格正式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担任地下交通员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王森,她用英语昵称王森为“母亲”,经常让“母亲”给她和同学讲抗日救亡的道理不久,“民先”组织爆破小组,宝力格报名参加就在这个小组中她与于蓝(就是后来的著名电影演员)、林兰(后来成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成为好朋友,共同进行爆破活动 宝力格的杰作炸毁田野洋行那一次,她们扮成顾客,提前一天在洋行踩点,回来后根据“地形”做了周密安排第二天,她们偷偷潜入洋行中,神不知鬼不觉讲只有肥皂盒大小的定时炸弹柜台缝和角落里两个小时后,洋行被炸成一片焦土日本鬼子气急败坏,满城搜铺,见可疑人就抓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偌大的洋行竟是被几个小女孩儿炸毁的 这期间,宝力格参加过多次破坏活动,炸过中原公司、炸过桥梁、铁路,甚至还炸过满载军用物资的船只,吧日本鬼子炸的焦头烂额,晃晃不可终日。

      16岁徒步到延安,改名乌兰 1938年7月,一个爆破小组被敌人破获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