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巴南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4页重庆市巴南区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巴南区统计局(2006 年 2 月 20 日)2005 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100 亿元大关,实现 100.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4.9%,是巴南区撤县建区以来经济总量增长最大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9.6 亿元,同比增长 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34 亿元,同比增长 1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30.93 亿元,同比增长14.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2004 年的 21.20:47.67:31.13 调整为2005 年的 19.43:49.90:30.67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12216 元,同比增加1884 元,达到 1489 美元物价水平平稳2005 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8%,同比上涨 0.8 个百分点。
在八大类消费品中,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及服务和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 2.5、4.1 和 3.0 个百分点;其余消费如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 101.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3.9%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5 年全区从业人员为 51.76 万人,同比增长 2.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18.64 万人,同比下降 2.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22.62万人,同比增长 12.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10.5 万人,同比下降 8.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9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增长放缓,效益较低;地区经济总量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相对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农”问题难以有效缓解,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社会稳定难度较大,就业和再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仍面临较大困难一、农村经济一、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05 年,由于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粮经占地比调整为 57.2:42.8,粮经产值比调整为 18.58:81.42全区粮食总产量 39.87 万吨,同比增加 276 吨,增长 0.07%,农业总产值30.35 亿元,同比增长 4.22%。
其中多经产值 24.71 亿元,同比增长 5.18%(见下表)在农业生产中,除小春粮食和油料有所减少外,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百里生态观光农业经济长廊”建设逐步成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初具规模,茶叶、花椒、花卉三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大,“樵坪牌”贡米获国家 A 级绿色食品证书,“巴南银针”茶被选为亚太市长峰会唯一指定用茶,“东灵牌”花椒、“正州牌”猪肉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石龙技工”劳务品牌驰名全国,2005 年农村劳动力新转移 1.2 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 6.8 亿元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抓好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各项水利建设资金 4067 万元全年整治、新建各类水利工程 3568处,新建微型水利工程 1505 口,新增节水灌面 0.8 万亩,整修水利枢纽 4 处,清淤整治山平塘 93 处,修复水毁渠道及清淤维修防渗 16.5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4.3 平方公里加快电力提灌站改造步伐,完成各类农机具维修改造4806 台/18382 千瓦,其中对 287 台 5836 千瓦电力提灌站进行了技术维修,改造电力提灌站 16 处 19 台/630 千瓦,恢复改善灌面 3.65 万亩,确保了电灌站安全、正常运行。
基本完成农网改造任务解决农村 3.47 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退耕还林 3.05 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造林 1.05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1 万亩,封山育林 1 万亩;完成义务植树 223 万株;完成天保管护 50 万亩,封山育林 1.5万亩;森林火灾受害面积 52.2 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 0.13 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31.54%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23.16 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 8304 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 1.77 万吨(折纯)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5 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9.8 亿元,同比增长 29.5%;总产值 172.6 亿元,同比增长 23.2%;营业收入 179.8 亿元,同比增长 27.0%;利润总额 9.21 亿元,同比增长 47.2%;上交税金 4.75 亿元,同比增长 8.9%民营企业实现产值 174.7 亿元,增加值 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5%和 30.6%;营业收入 181.4 亿元,利润总额 9.25亿元,上交税金 4.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9.7%、47.8%、10.6%。
中小企业实现产值 178.3 亿元,增加值 43.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和 7.7%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增长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 67.2亿元,同比增长 22.7%二、工业和建筑业二、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9.57 亿元,同比增长 1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39.23%,充分体现了“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实现工业总产值 170.62 亿元,同比增长 14.19%其中:区属及以下工业总产值 95.68 亿元,同比增长24.6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165.74 亿元,同比增长 12.36%,实现利润总额5.39 亿元,同比下降 19.72%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 54.56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31.97%出****货值 13.97 亿元,同比增长 55.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除肥料类、水泥、日用陶瓷、成品钢材和汽车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均呈快速增长之势(见下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以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43.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1%;主营业务收入 140.5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7%全区工业经济受资源约束矛盾、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产销率 96.2%,同比下降 3.6 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 3.01 亿元,同比下降 29.6%;利润总额 4.61 亿元,同比下降 20.6%;亏损企业亏损额 0.84 亿元,同比增长 3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27.3%,同比下降 7.5 个百分点长安铃木、宗申集团、重庆机床厂、攀钢重庆汰业、华陶瓷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及羚羊轿车、宗申摩托、数控机床、华陶瓷器等一批名优产品饮誉国内外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43.56 亿元,同比增长10.11%;实现增加值 10.76 亿元,同比增长 30.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6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8.36%;房屋竣工面积 351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建筑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之一三、固定资产投资三、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5.72 亿元,同比增长 41.89%,比上年增幅提高 2.5 个百分点,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建设与改造投资 50.22 亿元,同比增长 61.96%,其中,工业投资 19.29 亿元,同比增长 55.93%;房地产开发23.7 亿元,同比增长 48.6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非国有投资进一步扩大,非国有投资成为全区投资的主体国有经济完成投资 29.32 亿元,同比增长 127.39%;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 46.4 亿元,同比增长 19.8%非国有投资占全区投资额的 61.28%从投资对象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加快了投资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 3.1 亿元,比上年下降 31.11%;第二产业投资 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 23.64%;第三产业投资 52.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97%第三产业投资引领前列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 1.71:26.14:72.15,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投资重点行业看: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投资完成 19.3 亿元,同比增长55.93%;交通运输(公路建设)投资 13.38 亿元,同比增长 111.86%;教育投资 4.2 亿元,同比增长 413.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 4.78 亿元,同比增长 42.39%。
重大项目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全区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 229 个,完成投资 43.79 亿元,占全部投资的 57.83%龙洲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花溪工业园区、长安铃木整车扩能工程、鱼洞长江大桥、渝沙高速、绕城高速、渝南大道 B、C 段、重庆高尔夫俱乐部为重点的项目完成投资 28.7 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量的 37.9%;以渝沙高速公路、绕城高速、电力通信为重点的跨区项目完成投资 11.2 亿元,占投资总量的 14.79%四、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四、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38.35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62.9%;完成农房建设 31.4 万平方米,新建规范性农民新村 4 个;龙洲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龙洲大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龙洲大道水岸景观一期工程已通过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区综合验收组验收使用;实施了鱼洞箭滩河、黄溪河滨河路工程,箭滩河滨河路工程投资 100 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 90%;黄溪河滨河路工程投资 800 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 31%;在鱼洞、李家沱地区投资 270 万元,建设 9 座城市雕塑工程已全面启动;鱼洞主干道临街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装饰,总投资 600 多万元,美化了城市景观。
加强了城区市政建设和管理,园林绿化得到健康发展完成一批城市公厕、垃圾站、下水道、人行护栏、主城区背街小巷路灯安装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视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6.9%,绿化覆盖率 38.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8.1 平方米2005 年成功创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圆满完成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市政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 95%以上城市景观改造及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垃圾清运及无害化处理达到 98.5%,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交通运输邮电业五、交通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 714 万吨,同比下降17.06%,旅客运输量 3455 万人,同比增长 20.08%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境内公路里程达到 876 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 821 公里国、省、县道公路好路率达到 78%,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已完成高岩头、石龙硬化通镇公路,新建和改建通村公路 300 余公里强化公路建、管、养工作,多渠道筹措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超目标完成任务,公路安全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全面完成渝南大道 B 段和渝道路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渝南大道 C 段和两桥连接道工程等交通重点工程渝沙高速公路巴南段、绕城高速公路南段、鱼洞长江大桥建设全面推进邮政、电信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5419 万元,同比增长 13.13%本地固定用户达到 16.74 万户,净增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