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成功探究舞蹈的编导创作.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7360533
  • 上传时间:2021-1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成功探究舞蹈的编导创作 李江涛摘 要:舞蹈编导是富于创造的工作,在全新的时代需要之下,舞蹈编创作有了全新的职责和要求本文由此切入,从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成功,探究舞蹈编导与创作中需要的“基本素养”“特点要求”和“思维防御技巧”三方面问题关键词: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成功;舞蹈编导;编导创作;创作思维体系由上海歌舞团编排的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在2019年一鸣惊人,不仅一举获得“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而且赢得市场广泛青睐,受到各层次受众普遍欢迎究其原因,恰如“文华大奖”评委林宏鸣所言:“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而典范之作,是一部从高原迈向高峰的诚意之作,是一部既能获奖又有市场的难得佳作本文拟以对从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欣赏切入,从舞蹈编导角度,对舞蹈编导的特点及操作做一些初浅的阐释一、舞蹈编导的基本素养谓之编导,自然涵盖作品的编创和导演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其职能的难度系数的大和要求的高作为蹈编导,至少应具备两个先决条件: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舞者他应该从事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和学习,有较高的舞蹈知识与技能舞蹈本质上是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具有大量的舞蹈实践和把握了丰富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者才能驾驭。

      其次必须是深度融入生活、心中有观众的创造者任何艺术脱离了生活,都会变得虚无空洞作为编导,要善于用专业的眼光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人与事,寻找一切可能发现和提炼的美,并将观众的思想和情感纳入关照,才能真正让作品与观众交融共鸣,使舞蹈编导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成功,主要就是居于这个原因——既有上海歌舞剧团优秀的编导团队做基础,又有优秀的舞蹈队伍举旗帜,更有编导者有对那段“谍战”岁月的难忘和当今时代观众的深切观照二、舞蹈编导创作的特点和要求当下,舞蹈事业发展迅猛,舞蹈创作呈现新特点,编导们的能力与探索让人敬畏细味其间,可感舞蹈編导创作的诸项特征:1.可贵的独创性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和长久性,在于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这种创新,要脱胎于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舞蹈文化,需要不断挖掘和创造性总结,达到固本强基上的新突破和新创造,寻求“个性”和“与众不同”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成功表现上海里弄女人的优雅,就是创新地将蒲扇舞和《渔光曲》巧妙结合,营造出超越“金陵十三钗”的艺术效果2.艺术的可变性艺术创作的魅力之一在于强调“变”就编导技法的运用而言,在创作中,编导并不是把大量不相干的动作堆砌叠加,而是通过改变原动作的时间、空间、力度等,使之“流动”,产生发展变化,而其内在联系还是依然清晰可见。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舞蹈演员的表演演,如同“一席流动的盛宴”,如果它是一部电影,每一条,每一帧,都让剪辑者舍不得剪掉这强调的,是灵活、巧妙和多变给观众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新颖感觉3.可触的具象性舞蹈应该是写意的,但在写意中必须给观众具的人物、事物和场景,否则就会让观众的情感因为欣赏对象的虚漂而无所依托在舞蹈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舞者在热情狂舞,舞蹈充斥着动作,尽显其技术奇能,但观者却不知所舞为何?这是缺乏具象所致舞蹈作为一门高度提炼的人体动作的艺术,必须准确地表达感情,这要求编导力求排除那些模糊不清的动作语言,尽可能捕捉能够贴近舞蹈形象、具有表象性的动作语言,使简要而写意的舞蹈动作更加准确与充分激起观众的生活认同,进而产生情感和鸣三、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和方法技巧舞蹈编导创作“有法”而“无定法”每个编导的作品创作,都会使用自己特定的作方法,形成特有的的创编体系,此为“有法”每个编导的不同的创作都会对他人和自己有所突破,此为“无定法”按文化程度、情感经历和创作惯式考量,舞蹈编导思维大致可分动作和语言两种思维体系动作思维体系,是指以动作先行并通过对动作的发展变化,运用时间、空间、力度及解构和重构等技法,形成特定的舞段或小品,再赋予其思想内涵和情感,相互融合后形成完整的作品。

      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则指从主题出发,确立基本的感情基调,选取具有表现意义的动作或动机,再根据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内涵进行变化,进而形成整体动作结构和作品结构就定义看,两种思维体系都是编导创之法,只是切入点不同而已前者是以动作为核心构建——先有动作,再有主题;后者则以作品内涵为核心——先有内容,再有动作研究发现,常以动作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易在动作上创新,运用技术技法方面有长处;常用语言文字思维体系创作的编导重于文化内涵,常对作品有宏观把握和建构故此,如能把两种体系进行融和,收取长补短之功,则常常会别开洞天观之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二者融和的一个典范:写实表演戏份虽然不多,但动作思维体系的建构重点体现在轻盈的舞美写意;而在舞美与舞蹈的生动气韵中,语言文字思维体系的构建又将在观众的视觉缝合在故事内容的呈现上于是,在舞蹈叙事过程中,需要营造某种戏剧气氛了,需要主人公宣泄情感了,需要展示时代地域风情了,承载动作的舞蹈就把这些要素从语言体系中“拉出来”,创建出唯美的语言文字思维空间,让观众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的释放时代在快速进步,不断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优秀的精神产品与之谐和,这是舞蹈编导的压力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作为舞蹈编导,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认真把握富于时代特征的编导思维和体系,积极向优秀的成果学习,我们的编导水准就会行走在不断提升的路上!参考文献:[1]吴珺.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J].上海艺术家,2019(02).[2]刘婕.关于舞蹈编排艺术的相关思考[J].文艺生活,2014(04).[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