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洞门设计规范.doc.docx
13页隧道洞门设计规范 篇一:隧道洞门结构验算 隧道洞门结构设计 1、计算假设及相关规定 洞门的端墙和翼墙均可视为墙背承受土压力的挡土墙结构,根据挡土墙理论设计 本端墙式洞门按计算挡土墙的方法分别核算各不同墙高截面的稳定性和强度,以此决定端墙的厚度和尺寸为简化洞门墙的计算方法和便于施工,只检算端墙最大受力部位的稳定性和强度,据此确定整个端墙的厚度和尺寸,这样虽增加了一些圬工量,但从施工观点看.却是合理的由于洞门端墙紧靠衬砌,又嵌入边坡内,故其受力条件较挡土墙为好此有利因素可作为安全储备.在计算中是不予考虑的 洞门翼墙与端墙一样,也可采用分条方法取条带计算由于翼墙与端墙是整体作用的;故在计算端墙时,应考虑翼墙对端墙的支撑作用计算时先检算翼墙本身的稳定性和强度,然后再检算端墙最大受力部位的强度及其与翼墙一起的滑动稳定在计算翼墙时,翼墙与端墙连结面的抗剪作用是不考虑的 按挡土墙结构计算洞门墙时,设计是按极限状态验算其强度,并验算绕墙趾倾覆及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验算时依据下表的规定,并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洞门验算表如表所示: 表 洞门墙的主要检算规定表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数按现场试验资料采用缺乏的试验资料,参照表选用 表 洞门设计计算参数数表 2、洞门结构计算 1)、 计算数据 ①、地质特征: Ⅴ级围岩,端墙背后采用粗颗粒土回填 地层容重r=17KN/m3 地层计算摩擦角Ф=40° 基底摩擦系数f= 基底设计控制压应力[ζ]= Mpa ②、建筑材料容重: C25钢筋混凝土容重r=25KN/m3 ③、 洞门主要验算: 洞门结构按挡土墙计算允许应力,并验算绕墙趾倾覆及基底滑动的稳定性 验算符合下列标准: 墙身截面荷载效应Sd ≤结构抗力效应值Rd 墙身截面偏心距e ≤截面宽度 基底应力 ζ≤地基允许承载力 基底偏心距e岩石基底≤B/4,土质≤B/6 滑动稳定系数Kc ≥ 倾覆稳定系数K0 ≥ 2)、土压力计算 : ①、计算及基本数据 大哗山隧道苍梧段洞口处设计台阶式洞门,计算方法蕾丝端墙式,尺寸拟定墙厚B=,墙背倾角α=6°,墙高高H=米,仰坡坡角ε=30°,围岩计算摩擦角Ф=40°,基底摩擦系数f=, tanα =, tanε=, tanФ=, 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为a=1m 洞门墙计算条带宽度b=1m ②、 土压力计算 最危险破裂面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 tan2??tan?tan?-tan? tan????tan2?)-tan = a h'?=1/()= m tan?-tan λ== tan h0=atanε= E= 1 ×γλH2+h0×bξ= 2 [] 式中: E——土压力(kN);?——地层重度(kN/m3)λ——侧压力系数;ω——墙背土体破裂角; b——洞门墙计算条带宽度(m),取b=1m;ξ——土压力计算模式不确定系数,可取ξ=。
③、 端墙稳定性、强度验算 由于土压力和冻胀力不同时考虑,这里我们考虑土压力的计算 端墙自重:G=××1×25= 11 力臂:y1 =×+tan6°××= 22 1 y2=×= 3土压力大小:E = KN(每延米)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KO= Gy1 => (满足) Ey2 故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抗滑稳定性验算: EX?Ecos???????cos300?60Ey?Esin???????sin300?60K? ? ? ?G?E??f y Ex ?> 式中: δ——墙背摩擦角 δ=30 故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 基底偏心距验算: 全墙稳定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MY=G×= ×(/2+××)= 全墙倾覆力系对墙趾的总力矩 ∑M0=E×H/3=×/3= 总竖向荷载 ∑N=G×cosα+EX×sinα =×cos6°+×sin6°= ∑N对脚趾的力臂 ??MC y ??MO ?N e=B/2-C=/=<B/4= (满足) 各项指标都达到标准,设计尺寸合理,受力符合要求,尺寸建议按以上数据取值综上计算,出口洞门端墙设计符合标准。
Ex对墙趾的力臂: ZX H ?/33 Ey对墙趾的力臂: Zy?B ?Htan?????96m 3 G对墙趾的力臂: ZG B?Htan? ?22 ?My?G?ZG?Ey?Zy??????m ?MO?ExZx????m ?N?G?Ey????m ZN ?My??MO ?N ?()/= e??? 合力在中心线的左侧 e? B 4 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篇二:隧道洞门工程施工工艺细则 隧道洞门工程施工工艺细则 1、隧道洞门作为隧道的门户,不管是参评或营运都是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为此,作好隧道洞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洞门里程,经精测组复核无误后,方能进行进洞开挖 3、洞身衬砌一环后,开挖洞门端墙及翼墙基础,开挖尺寸严格按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开挖,采用控制爆破,特别注意端翼墙的坡度 4、洞门端翼墙基础开挖出后,进行端翼墙的砌筑,端翼墙结构形式满足设计要求,先排出镶面石图,施工中严格按镶面石图进行镶面,每两轮镶面石后进行一次水平控制做到灰缝横平竖直,安砌时拉线进行砌筑,砌筑过程中做好防排水和泄水孔,避免端翼墙完成后流白浆端翼墙砌筑砂浆严格控制强度,石料采用细凿麻面条石进行安砌,做到砂浆饱满,线条顺直。
5、洞门端翼墙砌筑完毕后,进行端墙帽石砼和翼墙水沟砼浇筑,由于这两部分砼均为小体积,在模板制作和安装上均要做到精心施工,在外露面贴PVC板或宝丽板,采用插入式捣固棒进行捣固,做到砼内实外美特别注意模型的加固,防止模型变形使混凝土线条不顺 6、翼墙有伸缩缝、沉降缝的,严格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伸缩缝沉降缝做到线条垂直,缝宽均匀且填塞严密 7、端翼墙墙背回填,应边砌筑边回填,回填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层填筑无空隙 8、洞门检查梯一般形式待翼墙完成后,进行检查梯的砌筑(钢筋检查梯在安砌端墙时,边砌筑边安设),隧道名牌和号标在砌筑时,按照定型图规定,预留出名牌和号标位置,待洞门砌筑完成后,用砼预制块刻字安上,名牌和号标预制块做成白底黑字,美观大方 篇三: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 8 隧道 一般规定 隧道设计必须考虑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舒适度、隧道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隧道衬砌内轮廓应符合建筑限界、设备安装、使用空间、结构受力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要求 隧道结构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应对其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基底的变形进行观测。
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防灾救援疏散和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功能的要求 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达到一级标准 衬砌内轮廓 隧道衬砌内轮廓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隧道建筑限界; 2 股道数及线间距; 3 隧道设备空间; 4 空气动力学效应; 5 轨道结构形式及其运营维护方式 隧道净空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300、350km/h时,双线隧道不应小于100 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70 m2 2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250km/h时,双线隧道不应小于90 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58 m2 曲线上的隧道衬砌内轮廓可不加宽 隧道内应设置救援通道和安全空间,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救援通道 1)隧道内应设置贯通的救援通道单线隧道单侧设置,双线隧道双侧设置,救援通道距线路中线不应小于 2)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在装设专业设施处可适当减少;高度不应小于 3)救援通道走行面不应低于轨面,走行面应平整、铺设稳固; 2 安全空间 1)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线以外,单线隧道在救援通道一侧设置,多线隧道在双侧设置; 2)安全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高度不应小于。
双线、单线隧道衬砌内轮廓如图~4所示 图 时速250km/h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 时速300、350km/h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 时速250km/h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图 时速300、350km/h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 隧道衬砌 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 防水型隧道二次衬砌应考虑静水压力对结构受力的影响 Ⅰ、Ⅱ级围岩隧道衬砌宜采用曲墙带底板的结构形式,Ⅲ~Ⅵ级围岩隧道衬砌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结构形式 隧道衬砌内轮廓宜采用圆形断面,单线隧道可采用三心圆断面,边墙与仰拱应圆顺连接 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C35Ⅰ、Ⅱ级围岩隧道衬砌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并应配置双层钢筋仰拱填充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隧道二次衬砌Ⅳ~Ⅵ级围岩地段宜采用钢筋混凝土;Ⅰ~Ⅲ级围岩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并可掺加一定比例的纤维,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纹 洞内附属构筑物 隧道内设备专用洞室应根据相关专业要求设置。
可不设置供维修人员使用的避车洞 隧道内应设置双侧电缆槽,电缆槽盖板应平整,铺设稳固 水沟或电缆槽结构外缘至同侧轨道中线的距离,不应小于, 靠近道床一侧的沟(槽)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隧道长度大于500m时,应在洞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可与专用洞室结合设置余长电缆腔应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宜为500m长度为500~1000m的隧道,可只在其中部设置一处 当隧道长度大于20XXm时,可根据接触网设计要求在洞内设置下锚区段下锚区段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当隧道内接触网固定结构采用预埋滑槽时,隧道衬砌结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应按照有关专业要求预埋综合接地系统相关的设施电缆过轨通道宜采用预埋过轨管方式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构筑物设计应考虑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产生的压力变化和列车风对附属构筑物结构及安装件的附加受力影响,设计时应按照最不利情况组合考虑 洞口结构 隧道洞口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景观要求,贯彻执行“早进晚出”的设计理念隧道洞门优先选用斜切式和帽檐式结构形式,以减少洞口边仰坡开挖 当洞口附近有建筑物或特殊环境要求时,宜设置洞口缓冲结构,并符合表要求。
表 洞口缓冲结构设置要求 隧道洞口缓冲结构设置应考虑列车类型及长度、隧道长度、隧道净空有效面积、隧道轨道类型、隧道洞口附近地形和居民情况等因素 洞口缓冲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缓冲结构形式应从实用美观角度出发,结合洞口附近的地形环境条件确定,宜采用与隧道衬砌内轮廓形状相似的开孔式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 2 缓冲结构当横断面不变时,侧面或顶面应开减压孔,减压孔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宜为隧道净空有效面积的1/5~1/3; 3 缓冲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