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学生必备公式.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7839576
  • 上传时间:2024-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阶段必会使用公式一、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2.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4.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5.人民币单位:1元=10角 1角=10分 每相邻两个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元=100分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边移动二、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求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求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求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求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6.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2 S=πr2 圆环的面积=圆周率×(大圆半径2-小圆半径2) S=π(R2-r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2 C=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率×半径+直径 C半圆=πr+d=5.14r求半径=直径÷2 (r=d÷2 ) 求半径=周长÷π÷2 ( r=C÷π÷2)方外圆阴影部分的面积=1.14r2 方内圆阴影部分的面积=0.86r2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1、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正=6a2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正=a3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正=Sh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长=abh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长=Sh 3、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2πrh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S表= 2πrh+2πr2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πr2h 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锥= Sh =πr2h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体积的3倍;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圆柱体体积的。

      四、解方程口诀1.加数+加数=和 ( 求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因数×因数=积 ( 求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被减数—减数=差 ( 求被减数=差+减数 求减数=被减数—差)4.被除数÷除数=商 ( 求被除数=商×除数 求除数=被除数÷商)五、运算定律(适用于简便方法)1. 加法、乘法交换律:a+b=b+a a×b=b×a2. 加法、乘法结合律:(a+b)+c=a+(b+c) (a×b) ×c=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 + b×c4. 减法和除法性质1: a-b-c = a-(b+c) a÷b÷c=a÷(b×c)5. 减法和除法的性质2: a-b-c = a-c-b a÷b÷c= a÷c÷b 6. 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没有括号): (带符号搬家)a-b+c=a+c-b a÷b×c=a×c÷b 7. 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有括号):括号前面是加号或者乘号,打开括号不变号。

      a+(b-c)= a+b-c a×(b÷c)=a×b÷c括号前面是减号或者除号,打开括号要变号,加变减,减变加,除变乘,乘变除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六、比和比例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不变3、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x÷y=k(一定)正比例判定方法: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主要是看它们的商是不是一定的4、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y=k(一定)反比例判定方法: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看它们的积是不是一定的5、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6、比例尺的分类按形式分:数值比例尺 1:5000000 线段比例尺 0 50km7、 比例尺的前项是1是缩小比例尺( 如:1:50000);比例尺的后项是1是放大比例尺(如:5:1)七、统计(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八、找单位“1”解决问题1、利用关键字找单位“1”的公式的”前单位“1”;“是”后单位“1”;“占”后单位“1”;“相当于”后单位“1”“比”后单位“1”2、两个数之间所占分率或百分率的公式是”前除以“是”后;“占”前除以“占”后;“相当于”前除以“相当于”后;3、两个数之间比较,比多或比少所占分率或百分率的公式 (大数-小数)÷“比”字后面的数4、计算比多或比少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的计算公式比多就加,比少就减; 知道单位“1”就乘,不知道单位“1”就除比多知道单位“1”:单位“1”×(1+分率); 比多不知道单位“1”:已知数÷(1+分率); 比少知道单位“1”:单位“1”×(1-分率); 比少不知道单位“1”:已知数÷(1-分率) 5、计算中求单位“1”的公式:对应的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指的量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