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055429
  • 上传时间:2017-11-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的促进唐卫平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7)摘要:石鼓书院自宋代以后形成的讲学、学术研究、刻书三大规制,培养了人才,开创了湖湘学派,传播了理学思想,促进了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关键词:石鼓书院;衡阳地方文化;促进The Positive Impact of Shigu Academy on Hengyang Local Culture TANG Weiping(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Hengyang ,421007)[基金项目] 本研究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石鼓书院教育发展对衡阳地区文化地理格局的影响”(2010YBA025)支持[作者简介] 作者: 唐卫平(男,衡阳人,1966--)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 联系:13548520211石鼓书院是儒家在衡阳地区创立的学术、文化、教育中心在其千年发展历史中,它冲破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限制培养人才,变革传统儒学的经学教条发展学术,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史料编辑出版图书,开拓了地方文化, 促进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一、石鼓书院讲学传道以化官学教育“只课不教”之弊,为衡阳地方社会培养人才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朝官学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隋朝统治者大多偏爱佛老而不尚儒术,不甚重视科举取士,学校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唐承隋制从唐贞观武则天起,科举制重科举取士、不重学校育士的弊端凸显出来武则天崇信佛教而轻视儒学,对学校教育制度进行频繁的变动,任命一些不懂儒学的人担任官学教职,社会上普遍形成重科举、轻学校的风气士人都以接受学校教育为庸俗粗鄙之事,若遇由州县选送应举的士人,士人则借别人之名应举,结果造成学校教育的荒芜 “(贞观)后膏梁之族,率以学校为鄙事,若乡贡,盖假名就贡而已 ”1天宝年间,士人不堪学校读书之苦,追求享乐之风盛行,出现了“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的局面唐玄宗为了扭转此风,曾取消了乡贡举人的做法,明文规定不经过学校学习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无奈人心既去,法不责众,即使拘以法律,也无法制止这股风气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而衰,统治者无力恢复和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到了宋代,学校教育 “只课不教”之弊愈深,只求科举取士,不求学校育士,以致天下士人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

      南宋理学的兴起要求变革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局面理学家要研究与传播其学说,就要摆脱科举制度的束缚,设立学校,自由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但官学多近于科举,其弊不可救药,正如朱熹所言:“今日学校科举之害,将有不胜言者,不可以是为适然而莫之救也 ”2既然官学不能满足学者之愿望,不得不放弃,那么想要高效率地传播理学,培养人才,理学家们独有选择有一定自由度的书院石鼓书院悠久的讲学传统使它成为理学家们的首选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州人李士真便在石鼓书院讲授儒家圣人之学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 ,朝廷赐额“石鼓书院” ,表彰石鼓书院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贡献石鼓书院也因此获得与睢阳、岳麓、白鹿洞齐名的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由于当时衡阳缺乏州学,石鼓书院遂替代官学的职能为州学北宋自庆历四年(1044)后的三次兴办官学的运动,将石鼓书院排斥在培养科举人才的体系之外,北宋前期替代官学的职能走向衰落正在石鼓书院为自身存在“全法性”寻找新的理由的时候,理学的传播为它提供了历史机缘理学家以石鼓书院为阵地,授徒讲学,宣扬理学思想,培养人才,石鼓书院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讲学式”书院的典范石鼓书院宋、元、明、清各代讲学之风甚浓,既有一般文化知识的传授式教学,也有学术传播的传道讲学。

      前者是日常之务,不仅教授经义,还教授写作和诗赋,生徒在书院能“讲义乎经,咏思乎文” ,经义和诗赋并重后者既有学术原创性讲学,又有学理传播性讲学南宋时期的“朱张会讲”属于阐发儒家经义,创建学派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讲学乾道三年(1167) ,闽学大师朱熹与湖湘学派大师张栻会讲岳麓书院,后同游南岳,间寄迹于石鼓书院他们讲道倡和,矧理学之渊源,传千古不传之秘,围绕《中庸》中和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的结果虽没有统一见解,但开了湖湘学派与闽学自由讲学之先河,使石鼓书院成为弘扬理学精神、培养传道济民人才的重地元朝石鼓书院历任山长们的讲学多属于传播大师学说,发挥儒学精义的学理传播性讲学山长们都由参加科举考试及第的举人充任,都是程朱理学的饱学之士他们倡导程朱理学,凭己意发挥阐释儒学经典元人偰玉立所作诗《石鼓书院》:“石鼓崇儒馆……流演发朱张……” 3反映了元代石鼓书院传播程朱理学,发挥儒学精义之实明代石鼓书院学理传播性盛行王、湛心学的兴起,吸引许多著名的理学家及其门徒到此讲学,使石鼓书院成为王、湛各派的学术大讲坛明嘉靖中,王阳明的门徒邹守益到石鼓书院讲学,著有《教言二十五篇》 ,对学生进行“德行道义”的教育嘉靖年间,湛若水三次讲学石鼓。

      他九十二岁高龄来石鼓最后一次的讲学内容,有学者考证:“湛若水游南岳甘泉书院,过衡阳,在石鼓书院讲授《孟子》中‘可欲之谓善’一章” 4清代石鼓书院的学理传播性讲学带有明显经世致用的性质例如, 《石鼓书院馆规二十四条》第十七条规定:“大学之道由明德以新民,为学无济于世,何派皆系伪充,况今边防未靖,时局多艰,诸生须讲求策略,明体达用,储朝廷干城舟楫之用或有疑难可随时来见,当面参稽,庶几教学相长” 石鼓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造就的人才难以计数元大德三年(1299) ,卢挚诗中描绘石鼓书院用“轩户满士履” 、 “修辞鼎髦俊”的盛况清乾隆衡阳县令陶易写有《石鼓书院》一诗,描绘了“英才荟萃”的景象,诗曰:“旷代儒风喜未颜,一时讲院尽英才双流环绕宫墙肃,乔木阴森士气培祀典已崇新俎豆,诗篇长焕旧亭台自今游履休嫌忧,绿竹西溪一经开 ”石鼓书院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经邦济民的栋梁之才诸如宿儒经师朱炳如、伍定相、祝咏、曾朝节、陈宗契等,都是石鼓书院的高足弟子明末的王船山、李国相、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等博学多才之士都出自石鼓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彭玉麟等都是从石鼓书院走向中国大舞台二、石鼓书院开创湖湘学派以变革传统儒学的经学教条,促进衡阳地方文化的繁荣儒学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波澜起伏的一个过程,以孔子、孟子创立的先秦儒学历经西汉董仲舒的张扬,进入一个历史高潮;至隋唐佛兴儒衰,又至一个历史低潮;再至宋代的儒兴佛衰,再呈全面昌盛之势。

      儒学在宋代复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理学的诞生在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呈现出革新儒学传统的特点理学家冲破唐以来“疏不破注”的经学教条,即训诂作疏时完全依照注文诠释,不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不同主张的学派和不同观点的思想体系相继创立,出现了自先秦学术文化发展以来又一次新的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湖湘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变革”形式,是一种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重要学术影响的湖南地域文化它既内含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共性,又突显了鲜明的地方学术传承的个性湖湘学派的形成则肇始于宋代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起源于北宋末年,形成于南宋主要创始人是胡安国、胡宏父子和张栻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者” ,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武夷学案 》中将胡、张定为“湖湘学派” , 正式确定了湖湘学派的学术地位和独特品性周敦颐(1017—1073) ) ,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 )人北宋天圣九年(1031)至景祐四年(1037) ,周敦颐在衡阳阐发儒家“圣道” ,对石鼓书院产生影响,被石鼓书院尊为“七贤”之一周敦颐在学术上的贡献,在于他最早以“太极”来构建儒学的本体论,超越《周易》以及历代说《易》之处,促进了儒学变革中宇宙生成论向宇宙本体论的转折,并在宇宙本体下全面展开儒家心性之学。

      周敦颐世后,他的弟子程颢、程颐授徒讲学,传播他的学说,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派——洛学 程颢、程颐将洛学传给谢良佐,谢良佐将二程之学传给了胡安国,胡安国又传给其子胡宏,胡宏再传给张栻,这就是湖湘学派的传播脉络湖湘学派的开创者是胡安国父子,完成者是张栻胡安国(1074~1138) ,字康侯,宋建宁崇安人(今福建崇安) 绍兴三年(1133) ,胡安国在南岳衡山紫云峰下建“碧泉书堂” ,著《春秋传》凡 30 卷,这是宋代理学家以义理之学研究《春秋》的代表作品 《春秋传》以史为鉴,阐明君臣、夷夏大义于天下,主张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志在匡济天下,恢复中原 《春秋传》奠定了把义理哲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的湖湘学风胡宏(1102-1161) ,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胡安国之子,著有《知言》一书胡宏继承和传播父亲胡安国的学术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南宋议和,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虚妄他将自己的性本义理之学同解救民族危机和民生苦难的爱国主义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湖湘学派的学风影响很大,成为湖湘学派真正的创始人张栻是鼎盛湖湘学派、扬名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著有《论语解》 、 《孟子说》 、 《诸葛武侯传》 、 《南轩集》等。

      张栻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是他继承了胡宏“性为未发,心为已发”的思想,主张以心“统万理”并主宰万物他说:“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 ”5张栻还提倡躬行践履,经世致用,将儒学变革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例如,张栻在《衡州石鼓山诸葛忠武侯祠记》中认为,诸葛亮以心性义理之辩为准绳来约束自己治国用兵及诸行为,是自孟子以来唯一明义理之辩者他赞赏诸葛亮“明讨贼之义,不以强弱利害二其心” ,认为 “其治国,立纲陈纪而不为近图;其用兵,正义明律而不为诡计;凡其所为,悉本大公,曾无纤毫姑息之意,顾皆非后世所可及 ”6在“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时代背景下,鼓励石鼓诸生树仁义气节,怀武侯气度船山学是湖湘学派的主要组成部分王船山(1619-1692 ) , 本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王船山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 、 《宋论》为其代表之作王船山在总结胡宏、张栻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湖湘之学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深刻影响到谭嗣同、毛泽东等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王船山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一)在本体论方面,他发展了张载“太虚即气”的思想,提出“太虚一实”的唯物论思想,对“气”范畴给以新的哲学抽象,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唯物主义解释,奠定了他的实学观基础。

      二)在发展观方面,他综合历史上丰富的认识成果,对自己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运动进行哲学概括,尤其是他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明确地归结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的思想,对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实践活动方能认识事实及其规律,抓住了认识论的核心问题,表述了反映论的基本原则这种富于进了“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主观认识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人只有通过取精神的朴素实践观,是王夫之认识论的精华三、石鼓书院的刻书活动,为衡阳地方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衡阳是蔡伦的故乡,造纸业在东汉时期就比较发达加之北宋毕昇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南宋雕版印刷术的推广,使石鼓书院有条件刻书事业刻书保存了学术研究成果,提高讲学传道水平,扩大书院影响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与战争原因,目前保存完整的石鼓书院“书院本”并不多见,目前我们推知和实见的类别有:(一)儒家经典、史部书及诸子百家书北宋谆照十二年(1185) ,衡州提刑宋若水以国子监及本道诸州印书为模版在石鼓书院印书若干卷虽然我们不知道宋若水印书的确切书目和数量,但我们可以从北宋国子监印书的情况推知国子监是北宋中央政府图书出版的主要单位,其图书出版的主要书目有:1、儒家经典,如《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及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