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旅游集团行业五强情况.doc
4页一、中国港中旅集团: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的前身是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先生于 1928 年 4 月创办的中国旅行社,1985 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港中旅集团,由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广东省省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梁灵光先生出任港中旅集团首任董事长经过几代人的开拓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业,以实业投资(钢铁和电力)、房地产、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截至 2010 年底,集团总资产为 550 亿元人民币,共有员工 4.5 万余人,是中国旅游行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经国务院批准,自 2007 年 6 月 22 日起,中国中旅集团正式并入港中旅集团两大集团的合并重组,进一步延伸了港中旅集团的旅游产业链条,完善了旅游网点布局,增强了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功能,提高了旅游主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使港中旅集团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二、锦江国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注册资本 20 亿元,员工 5 万余名锦江国际集团以酒店管理与投资、旅行服务及相关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控股(或间接控股)“锦江酒店”、 “锦江股份”、“锦江投资”、 “锦江旅游”4 家上市公司锦江国际集团与美国万豪、希尔顿、洲际,加拿大费尔蒙特,法国索菲特等世界著名酒店集团以及日本三井、JTB,美国 YELLOW ROADWAY,英国 HRG,瑞士理诺士等 20 多家全球知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广泛的合资合作关系,合资组建了锦江德尔互动有限公司、州际(中国)有限公司、锦江费尔蒙特酒店管理公司和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
锦江国际集团三大核心产业: 锦江酒店、锦江客运物流、锦江旅游三、华侨城集团华侨城集团成立于 1985 年 11 月 11 日,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之一,拥有房地产、酒店开发经营、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电子及配套包装产品制造三核心主业,截至 2009 年中总资产额逾 400 亿元,员工约3.2 万人2010 年华侨城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173.17 亿元,实现净利润 30.39 亿元 华侨城旅游业的发展始于主题公园的建设,到目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运营最成功的包括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在内的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群落,并以此形成了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1999 年以来,华侨城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截止 2008 年底,华侨城所属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达 1.32 亿人次, 成为中国旅游业第一品牌,并连续几年跻身“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八强”华侨城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一开始就秉承“在花园中建城市”的理念,遵循“以旅游主题地产为特色的成片综合开发和运营”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生活体验和综合优质的文化元素,生活、旅游、工作、休闲、娱乐、聚会、运动、文化艺术体验甚至创想,华侨城生活方式成为优质生活方式代名词。
华侨城成为全国瞩目的最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华侨城集团引领创造的“旅游+地产”互动发展模式,成为深圳和全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房地产业成功的典范四、携程旅行集团携程旅行集团创立于 1999 年,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员工 12000 余人,目前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厦门、重庆、青岛、沈阳、武汉、三亚、丽江、香港、南通 16 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在南通设立服务联络中心2010年,携程旅行网战略投资台湾易游网和香港永安旅游,完成了的布局2010 年净营业收入为 29 亿元人民币,2010 年营业利润为 11 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行业,向超过 5000 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特约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被誉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无缝结合的典范携程旅行网的主要产品:旅游产品服务、酒店预订服务、高铁代购服务五、首旅集团首旅集团是 1998 年 2 月组建的、全国第一家省级国有独资综合型旅游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奋力拼搏,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 年中国大企业集团》名录中,排名第 188 位,位居全国旅游服务企业的前列。
截止到 2008年 12 月 31 日,首旅集团在岗职工合计 40367 人,拥有总资产 285.5 亿,实现营业收入 222 亿元、利润总额 12.57 亿元;两项指标均列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的第四位2010 年首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17 亿元,利润总额 13.1 亿元首旅集团已经成长为以投资经营管理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业,涵盖酒店服务业、旅游商业、餐饮服务业、旅游旅行服务业、汽车服务业、景区服务业和旅游地产等业态的全国性、战略型控股投资企业集团首旅集团一直在加大改制和整合力度,已控股首旅股份、全聚德等两家境内上市公司,参股如家酒店集团等境外上市公司,并且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推动更多的达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