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与发展-0.doc
5页河北井陉拉花的创新与发展ﻭ ﻭ ﻭ 摘要: 河北井陉拉花在河北舞蹈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其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着称,在对其进了行调查和研究的基本上,论证这种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 键 词: 井陉拉花;创新;发展 ﻭ 河北省素有“汉族民间舞蹈之乡”之称,从漳河之畔到塞外草原,从太行山脉到渤海之滨,民间舞蹈之花遍地盛开井陉拉花即是流传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井陉县的一种民间歌舞 ﻭ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西与山西阳泉市、平定、孟县接壤,北与平山、东与获鹿,南与元氏、赞皇交界,现属石家庄市古时候,井陉地方经济萧条,文化落后,天灾兵祸,民不聊生重要表目前:一是地瘠民贫,这是历史上人们对井陉自然和社会面貌的概括,雍正庚戌年县志的序中即明确使用了“地瘠民贫”来论述本地史无县志的因素之一二是冶河乱流冶河为井陉境内绵河与甘淘河汇合而成的重要河流,常年水患三是交通闭塞,井陉道路狭窄难行,交通不便四是兵燹成灾,井陉层峦叠嶂,地势险要,其中太行八陉之第五陉,是兵家必争之地人民自古深受其害井陉拉花就是产生在这样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中 井陉拉花与众多植根于民俗人文主义的民间舞蹈同样,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价值,并在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活动中得以不断传承丰富和发展,从而在现代艺术的共同体中独树一帜,成为新时代民间舞蹈的新风尚。
ﻭ 回忆井陉拉花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拉花在多种国家赛事和表演活动中都获得了优秀成绩在专家们的关注、支持和本地领导的关怀、协助下,井陉拉花老艺人的无私奉献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拉花在近半个世纪的表演历史中记满了荣誉1957年在北京全国第二届民间舞蹈汇演获优秀节目第二名,演员受到周恩来等领导的亲切接见;1979年拉花题材的《咱去西柏坡看亲人》两次进京参与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全国文艺献礼调演;199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大赛中独获六项大奖;1992年在陕西省延安市参与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刊登50周年的调演活动;1994年在重庆参与中国舞三峡之夏大型文艺活动;1996年在北京第十届“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最高奖项——优胜奖;199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中获金奖;1999年参与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河北园活动;1999年参与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盛装行进表演;20XX年10月在山西参与全国民间舞汇演并获一等奖;20XX年参与交银理财杯全国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并或三等奖 ﻭ 作为地方民间文艺的井陉拉花之因此可以获得如此的成绩,与其自身淳朴独特而优美大方的舞蹈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民族舞蹈无限的生命力一定限度上在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民间舞的精髓《美学概论》在讲到艺术风格的本质时说:“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体现形态,有如人的风度同样,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性相统一所导致的一种难于阐明却不难感觉的独特面貌以上论述高度地概括了艺术风格是由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相统一,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在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ﻭ 河北井陉拉花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遵循民间舞蹈的发展规律,井陉拉花的舞蹈动作同样是从人民的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而来,因而有着明显的地区特性和生活情趣她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重要舞蹈语汇,上身动作以肩为主,肩部的顶、拧、耸、压和手臂的点、提、拉、抠、翻最能突出拉花风格;下身以膝部屈伸贯穿始终,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体上来说,女性舞姿优美大方,稳重优雅,既有身段之美,又兼气韵之妙男性舞姿舒展大度,潇洒自如,既现阳刚之气,又透苍凉之风因各角色年龄、性别不同,舞蹈时体现出的风格也不同——公伞,吸腿、蹲裆、错肩、耸肩体现了她既粗犷、豪放又俏皮、风趣的人物风格;彩婆,由肩发力的扣腕、翻腕和下肢的屈膝、撇脚则体现了她既稳重、含蓄又深沉、执着的风格特性;男青年,她的屈膝、蹲裆体现了青年人的潇洒、自如,端肩、错肩常常与双手击板同步浮现则体现了她动作的灵活、多变;女青年,她舞蹈时以端肩、错肩、摆胯为重要动作特点,体现出成熟女性的优美、大方;男女挑瓶则是在舞动中始终透露着孩子们的天真与活泼。
如今的井陉拉花在党和政府的协助和扶持下,走过漫漫长夜,经历风风雨雨,以崭新的风貌走向热爱、关ﻭ ﻭ 心她的人民大众让我们来看一下本地拉花艺人新编的顺口溜:“井陉拉花遍地扭,风格独具韵味深双肩抖得星辰闪,两臂扭的日月明撇脚吸腿雁难飞,翻腕拧肩凤钻林大花伞滚的风调雨又顺,太平板敲的四季享太平,霸王鞭舞出祥和路,小花篮挑回个六合同春长驱关外夺大奖,横跨长江摘‘群星’怀仁堂里彩蝶舞,开国元戎赏春风拉花妞进首都北京城,井陉娃拉起延安宝塔情进山城重庆留盛誉,世博会留下了中外友谊情梅开五福地,花绽七彩虹;乡韵曲之本,乡风舞中魂;乡音不绝万年欢,井山奇秀腊梅红这是艺人们对井陉拉花现况的总结以及对外交流、参赛的概括 ﻭ 井陉拉花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文艺工作者对其进行挖掘、整顿、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这枝民间艺术之花在国内汉族秧歌中享有盛誉其出名度与日俱增,影响力波及海内外许多专业人士和痴迷者不顾千里之遥,来到井陉求教,国家、省、市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纷纷相约表演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井陉拉花的足迹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多次参与全国性大赛和广场汇演,并获得优秀成绩1999年12月井陉拉花艺术团正式成立,20XX年12月井陉拉花艺术研究会诞生,这标志着井陉拉花有了正式的表演团队和研究组织。
ﻭ 在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本地百姓农闲时,各村仍组织排练涉及井陉拉花的节目每个村均有组织者,起先是拉花的传人,目前多是各村的村长或其她村干部她们排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参与正月的“联庄会”和“闹元宵”等民俗活动通过这些民俗活动不断交流学习,长期发展形成今天拉花业打破村界和派别,取各村各派的精彩动作,热爱拉花的艺人和专业工作者对之进行整顿归纳,形成如今井陉拉花的繁华景象今天的拉花弟子已打破老式的家族传习制度,本地中小学幼儿园均有组织的学习拉花,有的是为参与比赛 ﻭ 目前国家正在倡导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急救近来在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专家审定中人们觉得这是河北上报中国文化部的舞蹈首选项目通过半个世纪以来关注拉花的艺术家们接力赛式的共同努力和本地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专家们的亲临指引,使拉花在挖掘弘扬中不断创新发展,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各民族交流以便、快捷民族民间舞蹈也在交流中迅速发展,不断创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井陉拉花如何在获得辉煌成就,屡获大奖的基本上发展创新,再攀新的艺术高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适应时代的审美规定是任何一种民间舞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的主线条件,拉花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必须适应时代,从其走过的每一种不同步期,都可寻到它为满足人们不同步期的审美需求而做出的不断革新。
从某种角度来讲“社会需要”是艺术的生命,而这种“社会需要”恰具有极强的时代性ﻭ 那么,井陉拉花究竟如何才干适应时代的需要找到自身生存发展的道路?首要应解决编者的创编思路目前,对井陉拉花的创作仍停留在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顿和再现上,其体验生活多流于对风土人情的体察上作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的的民间舞的发展离不开传承的,没有传承就没有基本,没有基本就谈不上发展,但仅停留在这一步我觉得是不够的所做的舞蹈“新作”内容就显得少些,也很难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 ﻭ 近年来,西方现代舞流入国内,这对老式舞者产生很大的冲击,有的盲目追随,有的断然排斥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任何一种舞蹈存在与发展均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编舞者应善于借鉴其她舞种之长为我所用,互相取长补短例如,现代舞长于抒情,体现内心而民间舞恰在这方面力不从心,如能恰到好处的借鉴岂不是一种较好的改良 ﻭ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我所说的借鉴与改良,并不是要否认民间舞的本体,不管哪个时代的人,其审美意识均有民族性和地区性的特性,人们已经意识到,越是民族性强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不断流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这种信息的传播可以说一日千里。
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舞蹈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核心是要提高我们自身的鉴别能力和兼容能力人们所借鉴的东西无论多好,都只是民间舞借以发展腾飞的阶梯和工具,都是外力,最后要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 衡量一种民族的舞蹈发展限度,最后要看这个民族的舞蹈家的艺术水准和舞蹈作品的水平,即舞蹈家对本民族舞蹈艺术的纵向继承能力和对外民族舞蹈艺术的横向借鉴能力,它是民族舞蹈能否发展和发展快慢的核心 ﻭ &n ﻭ ﻭ bsp; 通过以上分析,井陉拉花在发展过程中编舞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她的纵向继承能力和对其她民间舞的横向借鉴能力,将直接影响井陉拉花发展与否成功无论如何改编,本来浓厚的质朴的民族民间舞风格不能变,这是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民族性格,也就因这些特性使之区别于其她民间秧歌的风格特性固然,在发展和传承中应精确的扬弃和创新,使之既不断发展创新适应时代,又不由于发展而丢掉根性的东西这些根性的东西如被削弱甚至被扭曲,就会失去本色也就是,在保存原有民间舞动作精髓的基本上,强化其风格,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不伤筋骨的、画龙点睛的、扬优弃劣的再发明,给民间舞蹈注入新的血液,呈现时代风貌。
总之,要把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完美的结合,借鉴她人之长,以现代意识保护整顿发展井陉拉花 井陉拉花和本地的民俗活动之间相辅相成对这些民俗活动要加强组织和指引,应根据时代的规定,赋予新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使拉花艺术得到积极传播井陉拉花是井陉土生土长民间艺术,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是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农民,她们祖辈相传的民俗活动为拉花发展提供了具有特殊环境和氛围的环境拉花是民俗活动中最具色彩、极富吸引力的娱乐形式,通过民俗活动使历史悠久的拉花民间文化世代相传 近年来民间舞蹈失传的事情屡有发生,诸多想从民间舞宝库中吸取营养的人,愈来愈感到井陉拉花学起来很难,为使拉花后继有人,本地政府急救整顿拉花民间艺术的同步应注重新人的培养,组织多种层次拉花歌舞表演队伍,举办多种形式的拉花民间艺术活动和比赛,增进交流,同步也是发现、培养民间艺术骨干的有效途径 参照文献: ﻭ 1.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年版 ﻭ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版 ﻭ 3.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年版 4.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ﻭ 5.[德]格罗塞:《艺术的来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ﻭ 6.欧建平:《舞蹈美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ﻭ 7.袁 禾:《中国舞意向论》,文华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8.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年版 论文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