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299137425
  • 上传时间:2022-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乾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组赖关梅《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全词并掌握相关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并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本词以小见大、一语双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苏轼的思想构成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梳理·探究·训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 梳理导入·背景介绍:乌台诗案苏轼与黄州二、诵读感知、品读感悟(一).诵读全词,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概括上下片内容上片 雨中东坡,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片 雨后东坡,回首萧瑟,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讨论交流·解读全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现个性)1.“莫听、何妨”表现了作者对风雨的什么态度? 明确:轻视、无所畏惧的态度,豁达乐观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竹杖芒鞋 ”比“马” 轻?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轻在心态上;人物形象的概括要兼顾外在形象(文本直接展示出来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形象(文本背后隐含的精神特质),学生往往只关注内在形象而忽略最直观的外在形象,需要注意提醒。

      雨具先去”,怎样理解后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开放性理解:关键在于“一蓑”是实写还是虚写,一般会认为是虚写,此处的蓑衣并非真实存在,作者认为自己只要有一副很简单的蓑衣,就足以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风雨了;如若认为实写“一蓑”是量词,作者认为自己满身的烟雨就是抵挡风雨的蓑衣,既富有意境,又不失乐观4.“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却”换成“正”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正:恰好,意料之中此刻风雨大作,下一刻一定能迎来阳光吗?不知道但是阳光真的来了!却,写出了意料之外的欣喜与温暖把生活中所遇到的美好当成是意外的馈赠和惊喜,何其豁达,何其乐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中的意蕴作者是要归向何处?明确:此心安处是吾乡——精神的归宿,作者是要归到内心的平静处三、合作探究·苏轼的思想体系此心安处是吾乡——精神的归宿苏轼的思想归宿: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疽 风调雨顺白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端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主二从——出入儒道,杂染佛禅四、总结归纳以小见大、一语双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五、诗歌鉴赏训练:本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跟我们分享你的理解和感受。

      共同凝练本首词的人生哲理: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板书设计: 上片 雨中东坡,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达下片 雨后东坡,回首萧瑟,也无风雨也无晴 智 眼前景—— 心中事 —— 人生理 以小见大、一语双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