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处作业安全指南(简版).pdf
16页高处作业安全指南(简版)2021 年 5 月2021 年 5 月I目目录录1 基础知识.11.1 高处作业定义.11.2 高处作业分级.11.3 风险.11.4 隐患.22 高处坠落事故场景类别.33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措施.33.1 作业准入.33.2 作业培训.33.3 作业审批.33.4 告知与警示.43.5 监督检查.43.6 双重预防机制.54 高处作业过程控制与防护.75 高处作业防护设施.96 高处作业个体防护.11附录 1高处作业场所警示标志.12附录 2高处作业相关标准规范.1311 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 1.1.1 高处作业定义高处作业定义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 2 米或 2 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1.1.2 2 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按作业危险程度递增,分为四级:级、级、级和级1.1.3 3 风险风险1 1. .3 3. .1 1 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风险风险风险是“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可能性”的组合对于高处作业而言,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与高处作业分级相关,高处作业级别越大,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越高;而“发生事故可能性”与高处作业防控措施相关,安全防控措施失效, “发生事故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高处作业风险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风险1 1. .3 3. .2 2 降低降低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风险的途径风险的途径a)降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降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重点在于降低高处作业级别 高处作业应遵循以下 “安全优先”原则:1)除非必要,应以非高处作业替代高处作业(作业位置降到 2 米以下) 2)若有可能,尽量以低级别高处作业替代高级别高处作业3)避免以下状态的高处作业:(1)风力六级及以上、雷电、暴雨、浓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露天高处作业;2(2)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处作业;(3)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粉尘的环境中进行高处作业时,未对作业点进行检测或检测结果不合格,仍进行作业;(4)夜间照明效果不佳时仍进行高处作业4)对高处作业实行“职业禁忌”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2)身体不适、情绪不稳定,不得从事高处作业;(3)饮酒后或服用降低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药品期间,不得从事高处作业b)降低发生事故可能性降低发生事故可能性,重点在于对高处作业位置(临边、洞口、攀登、悬空、交叉、与电网的安全距离等)和防落物管理,采取多重高处作业安全防控措施,以层层阻止可能发生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
高处作业安全防控措施,包括: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高处作业过程控制与防护、高处作业防护设施和高处作业个体防护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平台、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以降低高处坠落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1.4 4 隐患隐患1 1. .4 4. .1 1 隐患隐患隐患是指存在可能引发事故的确定性状况 (直接原因) , 包括: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作业场所)不良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也可延伸理解为安全法规标准或制度规程的“不符合项” 对于高处作业而言,隐患出现的条件:高处作业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人机环管)出现,而未遵循高处作业安全优先原则、未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或防控设施失效1 1. .4 4. .2 2 隐患排查和治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隐患排查和治理是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之一32 2 高处坠落事故场景类别高处坠落事故场景类别因高处作业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场景类别,一般以高处作业位置的形式确定,分为: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交叉作业等五种基本类别3 3 高处作业安全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管理措施3.13.1 作业准入作业准入目前,高处作业临时用工情况突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建议涉及高处作业的企业,针对实际作业特点和客观作业条件,制定高处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准入要求3.23.2 作业培训作业培训涉及高处作业的企业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和高处作业专项教育培训,应特别重视对初次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于从事登高架设、悬空、攀登作业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常规授课、现场演示、多媒体展示等3.33.3 作业审批作业审批各种场景的高处作业实施前,应进行作业审批作业审批可采用高处作业许可证 高处作业票或其它适当形式,审批内容至少包括: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或计划、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职责、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专项培训、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方案、按类别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等高处作业场景变化应重新进行作业审批同一高处作业场景,在确保安全管控执行力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作业审批后,可将高处作业安全管控落实到班组若在监督检查或隐患排查时发现问题,企业必须收回安全管控权,以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43 3. .4 4 告知与警示告知与警示安全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记录应留存备查:1)告知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风险状况2)告知安全注意事项3)告知安全防范措施风险告知牌风险告知牌内容应包括:1)作业区域2)作业内容3)存在的风险4)安全防范措施5)紧急撤离通道6)作业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安全警示标识根据作业特点,在高处作业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3 3. .5 5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对作业人员检查1)教育培训情况2)持证上岗情况(从事登高架设、悬空、攀登作业等人员)3)岗位操作规程遵守情况4)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对安全技术交底事项检查1)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2)参加交底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3)安全防范措施4)作业中注意事项5)签字确认情况对安全防控措施检查1)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2)对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通道、操作平台、安全网、生命绳、防坠器的设置,临边、孔洞的防护,交叉作业的防护等进行检查对作业审批检查对作业审批的办理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1)审批内容至少包括: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或计划、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职责、作业人员高处作业专项培训、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方案、按类别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等2)高处作业场景变化,重新进行作业审批53 3. .6 6 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3.6.13.6.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a)固有风险高处作业在不采取安全措施的状态下,固有风险与高处作业级别相关,高处作业级别愈高风险愈大。
不进行高处作业审批、作业现场安全管控不力、无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失效等,将使高处作业置于安全风险失控状态b)控制风险高处作业在采取层层安全措施的状态下,控制风险与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相关,安全措施愈周全和完备风险愈小在固有风险难以降低(必须进行高处作业)的情况下,采取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使控制风险达到风险可控,是高处作业安全的必要途径作业单位对可能存在的高处作业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3 3. .6 6. .2 2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a)隐患分级按照上海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沪府令 91 号)对隐患进行分级,隐患按其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三个级别隐患分级隐患分级危害程度危害程度整改难度整改难度三级隐患较小能够在 3 日内排除,或者无需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停产停业即可排除二级隐患较大需要 4 日以上且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或者需要 4 至 6日且停产停业方可排除一级隐患极大需要 7 日以上且停产停业方可排除,或者因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且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无法排除6b)隐患排查序号序号项目项目隐患内容隐患内容隐患分隐患分级级1危险辨识未辨识安全风险;或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三级隐患2安全管理未建立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业审批制度、专项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或有缺项二级隐患3作业审批未进行作业审批;或作业审批未通过(作业方案不符合要求; 或作业人员职责不清;或未经专项培训;或配置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或无现场处置方案;或预案未演练等)二级隐患4安全交底未进行安全交底;或内容缺项(缺作业内容; 或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或缺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三级隐患5设施检查未对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坠落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等)进行检查,不能保证其完好和有效三级隐患6封闭隔离未封闭作业区域并设安全标志;或未对可能影响高处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或有毒物质采取阻隔;或出现“交叉作业”等三级隐患7作业条件不满足作业条件(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或应急救援人员未到位;作业人员缺防护用品或不能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三级隐患8承发包安全管理高处作业承包单位不具备高处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发包单位未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未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未对承包单位作业进行审批,发包单位未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三级隐患c)隐患治理根据高处作业隐患排查的结果,按“五定原则”(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及时进行治理(纠正或整改)。
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和效果评估74 4 高处作业过程控制与防护高处作业过程控制与防护作业前安全要求1)制定作业计划、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2)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制定并落实安全防控措施4)作业前检查:(1)查验审批文件的有效性,安全防控措施已得到落实(2)安全标志、工器具、仪表等设备设施完好(3)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完好(4)脚手架、操作平台、吊笼、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等安全设施坚固、牢靠(5)现场所有存在坠落风险的物件已被先行清理、撤除或加以固定(6)应急救援器材配备齐全且有效,并已放置在指定位置(7)备有高处坠落事故的现场处置方案作业中安全管控1)应设置警戒区域,并派监护人监护2)应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3)涉电安全距离应符合 GB 26859、JGJ 46 的有关要求;带电设备和线路附近使用的作业机具应接地4) 上下梯子应双手把扶,双脚接触,面向梯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确保 3个接触点5)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工具在使用时应系安全绳,不用时放入工具袋中6)禁止事项(1)严禁在不坚固、不牢靠或在拆除过程中的结构物上作业(2)严禁在未固定(可移动或转动) 、无防护设施的构件及管道上进行作业或通行(3)作业期间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作业人员不得在工作平台、孔洞边缘和通道内休息(4)存在交叉作业时,严禁进行上下垂直作业,如需分层进行作业,中间应有隔离措施(5)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严禁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爬7)作业中止和撤离(1)作业期间发现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或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解决;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应经作业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2)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如果发现情况异常,应发出信号,并迅速撤离现场8作业完工安全要求1)应清点作业现场的工器具,清理、清运拆卸下的物件、物料2)拆除作业(1)拆除脚手架、防护棚时应设警戒区,不得上部和下部同时施工,并派专人监护(2)如有临时用电线路的拆除,应由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电工进行操作3)作业验收人确认人员安全、工器具清点无误、安全防护设施已恢复后,在相关文件上签字95 5 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高处作业防护设施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道通道口应有醒目标识,扶手、中栏杆或剪刀撑等不能作为通道使用1)脚手架斜道坡度不大于 1:3,宽度不得小于 lm2)斜道两侧及转角平台外围均应设 1.2m 高的上栏杆、0.6m 高的中栏杆和挡脚板3)搭设的直爬梯宽度不小于 600mm,直爬梯的档距宜为 300mm,最大不应超过 400mm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应通过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方案,架体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