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doc
12页大观园园林艺术和植物景观 2013级硕士3班 马鑫 学号:8220 课程老师:董丽 摘要 大观园是北京一处极富特色古典园林全园面积12.5公顷,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新拓水系2.4万平方米,草坪500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3 万余株,堆山叠石6万立方米 大观园内风景:藕香榭 林界认为它给中国园林界增加了“名著园” 新内容文物界认为它造就了潜在文化遗产,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百年 后真文物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大观园园林艺术和详细分析大观园植物和植物景观,来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关键词:大观园、园林艺术、植物景观 大观园北京园址是由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等多方面专家、学者设计建造古典园林始建于1984年,1986年部分对外开放,1989年全部开放位于北京西城区南菜园护城河畔园内建筑 、山形水系、植物造景 、室内陈设、小品点缀等都尽力忠实于原著时代风情和具体描绘,再现了文学大师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官府园林风采。
大观园想象复原平面图1. 大观园园林艺术1.1 构园得体,自由灵活布局 大观园借用了从会芳园北墙角下引来活水为主进行造景,自成天然之趣,将全园设计成一个“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自由灵活布局在形式上表现为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平面构图整齐规则空间给人以严谨规整感受,曲折不规则空间则给人以自由活泼感受大观园内,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各建筑与庭院也风格迥异从门楼到正殿,为了强调皇权与适合封建礼制需要,采用是规则式布局形式然而其它庭院与建筑因其游赏价值,而分别以自然式点缀于大观园内各个方位,形成虚景与实景相结合,建筑与水景相对比,植物与水体相辉映景观特点 大观园山水布局平面图1.2 空间分割,各庭院特色鲜明 为了在不大面积内创造出更多富于变化景观,造园时一般利用围墙、假山、树木、复廊等进行空间分割,把全园分割成各具特色若干个景区,既丰富了园景,又扩大了空间感,营造出层次丰富、含蓄不尽幽深境界园内处处蔽隔,又处处相通,景物之间互为联系,互为掩映,处处给人以“柳暗花明”新鲜感,自然回味悠长。
大观园内,利用围墙与水体作为手段,使各个庭院既相互联系,又以自身鲜明主题独立成景,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形成景色富于变化而又统一整体环境 大观园景区划分平面图1.3 意境幽远,造境手法多样 园林造就是一种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境界意境,除了包括意与境、情与景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外,还包括艺术气氛、神情韵味和景外之景等因素大观园中根据不同场景与人物性格赋予景物或植物于艺术比拟和象征,以园景写人,使人物性格与环境特征融为一体,借花木自然属性比喻人社会属性潇湘馆内“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栏,比别处更为幽静”竹子,体态秀逸且具神韵,品格虚心而有节作者用竹林高洁品格与隽雅韵味象征了林黛玉淡泊雅洁品质 到林黛玉生命最后,也“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又用竹子表现出一派惨淡景象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竹篱花障编就月洞门内花木繁盛,蕉棠两植,暗含红绿二字在内,符合主人怜香草惜美人,兼以爱红成癖性格特点蘅芜院内没有一株花木,只有牵藤引蔓异草垂山巅,穿石隙,表现薛宝钗纵使怎样艳冠群芳,也只能是冷香异草。
有“花魁”之誉红梅,花姿秀雅,品格高尚,拢翠庵内红梅耐严寒,报早春,正是妙玉凝重节操象征 1.4 人工与自然,各要素巧妙结合 造园四个主要因素是山体,水体,植物,建筑好园林要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特别是人工建筑物与自然景物之间关系,才能构成和谐整体环境,突出自然美大观园内各种园林要素巧妙结合,创造出一个和谐而富有自然情趣园林空间一峰则太华千旬假山作为自然山水园主要造景元素,可以营造出宛若自然山林氛围大观园入口屏障白石堎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高低错落,分散堆叠,在藤萝掩映下,微露小径,泻出清流使得山体具有重峦叠嶂、深壑幽涧之趣,使人获得“咫尺山林”意境同时山石还具有隐蔽功能一勺则江湖万里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园林中水体既要师法自然,又要高于自然,得天然之趣大观园内水流或“一带清流”,或“清溪泻雪”,或“碧浏清水”,或“水如晶帘”,忽隐忽现,产生深远幽奥效果,使得园内处处生机勃勃池塘岸边垂柳拂水,摇曳多姿,间杂着桃杏,使得水面上掩映结合,令人产生浩淼荡漾之感潇湘馆内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许尺,小而清澈怡红院内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小巧而精致2 大观园中植物若研究大观园植物景观,首先必须了解大观园中究竟有什么植物。
因此笔者首先认真通读原著,统计曹雪芹在大观园中“栽植”植物,共74种,并作了简单分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分别是: (1)观赏类:木本植物:碧桃、垂柳、毛白杨、梧桐、圆柏、油松、枫香、榆、桑、柘、罗汉松、柽柳、玉兰、桂花、木芙蓉、木槿、海棠、西府海棠、牡丹、梅花、玫瑰、荼蘼、木香、蔷薇、粉团蔷薇、月季、七姐妹、湘妃竹、毛竹、合欢、蜡梅草本植物:芭蕉、芍药、菊、紫云英、凤仙、秋海棠、美人蕉、吉祥草、蕙兰、甘草、忽地笑、金盏菊、牡丹藤本植物: 紫藤、薜荔、松萝、金银花、葛藤(2)香料类:高良姜、杜蘅、白芷(3)果树类:白梨、石榴、葡萄、李、杏、枇杷(4)蔬菜粮食类:倭瓜、油菜、萝卜、韭菜、蒜、大豆、水稻、小麦(5)水生类:菱、芦苇、荇、水仙、蓼、荷花(6)苔藓类:地钱、葫芦藓 大观园植物景区平面图 3 庭院植物景观分析3.1 怡红院 怡红院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院落,贾宝玉住所 怡红院内植物有西府海棠、芭蕉、海棠花、油松、蔷薇、月季、金银花、粉团蔷薇等《红楼梦》中对怡红院描述从进入院子之前开始,“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墙周垂。
这描写是进入怡红院小径景观,以碧桃作为视觉焦点引导游客进入,并将其和竹篱作障景处理绕墙种植垂柳和碧桃呼应,符合中国传统种植设计中“桃红柳绿”,也切合怡红院主题“怡红快绿”院子中植物较为简单,“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1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蕉棠对植,形式简洁,主题突出院中还有油松点植,这样整个院子植物景观在冬季不至于太萧条,且层次上也有变化怡红院后院有“篱笆上蔷薇花、月季花、宝相、金银藤等”,植物种类明显增多,以表现春夏季相景观为主开花时节,蔷薇、月季等红花和金银花黄花可相得益彰,饶有趣味秋季金银花红果亦可成为观赏点之一3.2 潇湘馆 潇湘馆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住所 潇湘馆植物配置相对简单,“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涉及植物主要有湘妃竹、芭蕉、梨等,此外还有一些苔藓湘妃竹是潇湘馆标志,以群植为主,“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形成幽静文雅意境潇湘馆整个植物景观非常简洁,这与大观园繁华景象形成对比其实竹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十分普遍,几乎造园必用竹,竹景均有韵,无竹不成园只是如潇湘馆这般前院“有千百杆翠竹遮映”,“架屋蜿蜒于木末”规模还是少有,它也算古典园林中“竹园”一个典型。
后院梨和芭蕉,在景观上突出是以梨花为主春季景观,芭蕉则是和怡红院蕉棠对植呼应同时将芭蕉植于窗前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手法,所谓“窗虚蕉影玲珑”,“雨打芭蕉”,此景最为黛玉所爱3.3 蘅芜苑 “苑”,帝王之花园大观园中这座以“苑”命名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住所 蘅芜苑植物景观比较特殊,院外是两行垂柳夹着桃花,依然是传统“桃红柳绿”,突出春季景观院子内则是“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本来古典园林是非常重视植物和山体结合,“山藉树而衣,树藉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需显树之精神”,王维 《山水诀》 点出山和植物相辅相成关系而蘅芜苑山上,竟一株花木也无,在古典园林中是极罕见红学”研究认为曹雪芹这么设计是从小说角度虑,为“冷美人”薛宝钗建造一个符合她性格院落不过蘅芜苑种植设计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首先花木全无并非全无道理蘅芜苑假山体量不会很大,石隙土壤有限,对植物生长可能不利,导致景观效果不佳而曹雪芹选用植物,如紫藤、薜荔、杜衡、白芷、泽兰等,“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曲”,基本上把假山和建筑全部覆绿,建筑和假山冰冷灰色和僵硬线条多少有了缓和,是典型垂直绿化,这也不失为一种观赏性极佳景观。
而且这些植物很多出自 《离骚》,兼具观赏价值和文学内涵,同时还具有经济价值,如贾政所说:“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4. 北京大观园实地勘察照片(日期:2014年3月19日) 5. 总结 通过实地勘察北京大观园各景点和植物景观结合本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大观园无论从总体布局、设计原则、意境蕴涵以及园林置景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极高园林艺术,真能感受到曹雪芹伟大之处,他对大观园是进行了精心设计,里面每个节点植物材料选择和配置方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仅做到了“适地适树”,还达到了“适人适树”高度,将主人与植物景观融合在了一起曹雪芹种植设计方法并不是随意为之,大部分都是严格遵循了古典园林种植设计手法6. 参考文献[1] 胡悦.古典文学名著 《红楼梦》 园林艺术研究[D].昆明:西南林学院,2007.[2]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计成.园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4] 黄云皓.图解 《红楼梦》 建筑意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 陈诏.红楼梦群芳图谱[M].天津:杨柳青画社,2010.[6] 朱淡文.薛宝钗形象探源[J].红楼梦学刊,1997,(3):86. / 。












